摘要:“全市目前有42家省、市、县三级工友创业园,通过创建工友创业联盟,整合线上线下、惠农政策等一系列可利用资源,形成农业产业多层次、多渠道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出具有品牌文化、地方文化的产业集群。”龙口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学雷介绍,今年以来,通过工会助力乡村
金秋时节,山东省龙口市各级工友创业园内满是丰收的喜悦。绿杰苹果醋、庵夼山泉水、鑫荣祥小米……打包装袋的农产品,正成排成列发往各地。
“全市目前有42家省、市、县三级工友创业园,通过创建工友创业联盟,整合线上线下、惠农政策等一系列可利用资源,形成农业产业多层次、多渠道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出具有品牌文化、地方文化的产业集群。”龙口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学雷介绍,今年以来,通过工会助力乡村农产品直播带货的线上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新技能激活老传统
今年5月,“龙口粉丝”集中产地尹村工友创业园举办第二届“尹村粉丝节”,村民们通过直播平台宣传龙口粉丝的选料过程、工艺流程,让当地的粉丝、河粉等农产品成为“网红”。据尹村党支部书记、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级工友创业园负责人刘玉祥介绍,线上日交易额近7万元,线下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还有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针对村民的就业痛点,工会每年都会开设电商运营等课程,让村民能快速掌握直播带货、平台运营等实用技能。”刘玉祥介绍,截至目前,已开办16期培训班,让当地劳动者实现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拓宽了就业路径。
走进尹村粉丝厂,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晶莹剔透的粉丝牵引下线。
“不少村民都在粉丝厂上班,过上了好日子,不仅买了小汽车,还在城里买了房。”刘玉祥高兴地说。如今,这些传承百年工艺的龙口粉丝,正通过“工会电商兴农”行动在网上销售,并在海外地区的超市里崭露头角。
为了帮助留守妇女、返乡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近年来,绿杰股份有限公司在兰高镇打造了千亩优质苹果示范园,带动周边数百名群众进园成为产业工人,让“红苹果”产出“金效益”。
构建产业链助增收
走进位于石良镇丰仪店村的虹芝生态工友创业园,在占地7400平方米的食用菌生产车间里,低温湿润的水汽中弥漫着浓郁的菌菇香。这个镌刻红色记忆的英雄山村,如今培育出高端松茸以每斤近300元的价格热销各地,实现“全国领鲜”,并打开了国际市场。
“松茸作为珍稀菌类,人工培育松茸就像伺候娇贵的孩子。”丰仪店村党支部书记、虹芝生态工友创业园负责人慕泉欣介绍,2021年至今,通过“工友创业园提质增效”行动开展农产品品种横向交流、牵线农业专家团队指导等一系列政策,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并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据了解,龙口市总工会组织工友创业园内企业与外部成熟企业、行业协会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帮助村民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市场拓展技巧。还通过专家现场指导、技术培训、联合攻关等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带动周边21个村庄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
“现在不仅能在工友创业园挣钱,还能种植菌菇增收,日子越过越旺!”村民王力军掰着指头算起账来。
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
近年来,龙口市总工会持续开展“工会送岗到乡村”和“农村工匠人才培育”行动,依托工友创业园及工友创业联盟开发就业岗位上千个。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农村创新工作室2处,新增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等6处,引进省级以上专业人才11人,培育“土专家”“田秀才”400多人,打造4个现代果业省级研发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10余项。
2024年以来,龙口市总工会邀请“齐鲁之星”等劳模工匠走进田间地头,分享创业故事、开展志愿服务、提供技术帮扶,先后带动数百名返乡青年加入乡村振兴队伍。其中,两个全国县域航天育种工程院士工作站在龙口搭建,试验示范航天育种新品种20余个,建设500亩现代化标准苹果示范园,“龙富短枝”等7个品种获国家认证,目前已推广种植8万余亩。
此外,工会组织专业律师团队设立法律咨询台,为企业规避用工风险200余条,化解劳动纠纷10余起;为全市300多名生活困难农民工发放送温暖慰问帮扶资金5万余元;开展“向日葵”心理关爱活动12场次。
“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张学雷说,如今的龙口市各级工友创业园已从单纯的生产单元,升级为集产业孵化、技能培训、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体。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