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新学期的号角刚刚吹响,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批参观者——来自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的高二学生。在检察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参观展功能室、互动体验等形式,沉浸式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治力量,为新学期的法治教育课程拉开
金秋九月,新学期的号角刚刚吹响,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批参观者——来自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的高二学生。在检察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参观展功能室、互动体验等形式,沉浸式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治力量,为新学期的法治教育课程拉开了生动序幕。
普法明责
生动诠释法治理念
走进基地,同学们的目光被墙上的品牌 logo 吸引——巴彦淖尔市人民检察院未检 logo 中,太阳环绕着两只鸿雁,象征未成年人在党的领导与检察机关护佑下向阳成长;乌拉特前旗检察院 “检爱” logo 则传递出 “小关爱汇聚大能量” 的温暖理念。随着讲解,同学们逐步了解 “知法、警示、护航、预防” 四大展区的内容。在警示篇,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让大家直观认识到 “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护航篇与预防篇则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检察机关为未成年人筑牢法治防线的具体举措。
感化挽救
切身感受司法温度
接下来,同学们分别参观了法律援助室、多功能宣告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区域,让同学们感受到司法保护的温度。在法律援助室,检察人员详细说明未成年人可通过学校对接、拨打 12309 热线等求助方式寻求法律援助;多功能宣告室内,附条件不起诉、督促监护令等法律决定的宣告流程讲解,让同学们明白司法程序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心理疏导室里,绿色的墙面、柔软的座椅、沙盘与可爱的玩偶,打破了大家对司法场所的刻板印象,在司法实践中,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心理疏导,不断将检察关爱传递给未成年人。
六大保护
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
“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注册成为网络主播吗?”“学校可以聘请70岁的张大爷担任保安吗?”面对检察人员抛出的问题,在场学生纷纷踊跃回答,这些问题正是“六大保护”的具象化体现,在“四大检察”“六大保护” 讲解区,检察人员以案例解读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检察机关如何通过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全方位维护未成年人权益;从家庭保护中的家庭教育指导,到学校保护的法治进校园活动,再到社会保护中对娱乐场所的联合检查,“六大保护” 织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的理念深入人心。
模拟法庭
沉浸式体验法律庄严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模拟法庭,这里按照真实法庭 1:1 还原,是基地的 “明星区域”。同学们纷纷驻足,好奇地观察审判席、公诉人席的设置,想象着庭审中的辩论场景,不少同学表示 “想亲自体验一次,感受法律的庄严”。
此次参观活动,让高二学生们走出课堂,近距离接触法治教育阵地。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更感受到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与守护,未来会努力做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此次“引进来”的体验式活动,是对“走出去+引进来”双轨普法模式的深化实践。未来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发挥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不断探索创新多元化、趣味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方式,为更多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守护青春成长。
供稿|宋玉茹
编辑|郭富
一审|马源
二审|张立奇
三审|李瑞芬
来源: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