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报》发表评论称,慕尼黑国际车展上,中国车企的快速崛起令人瞠目结舌,展台规模以及参展企业数量均创下新高,而与此同时,作为德国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则处境堪忧。这篇题为《禁令狂热威胁着我们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的评论写道:
《世界报》评论称,德国如果不改变脱离现实、敌视经济的意识形态,汽车大国的地位就将被拱手让给中国,德国汽车将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
《商报》评论称,德国逐渐输给中国的原因是,政治家们空谈误事,而中国则在推崇工程师的实干精神。
《世界报》发表评论称,慕尼黑国际车展上,中国车企的快速崛起令人瞠目结舌,展台规模以及参展企业数量均创下新高,而与此同时,作为德国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则处境堪忧。这篇题为《禁令狂热威胁着我们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的评论写道:
"您听说过 Omoda, Jaecoo, Changan, GAC 或者 Xpeng 这些品牌吗?它们就是即将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上闪亮登场的中国汽车。 在宝马车的家乡-慕尼黑举行的国际车展上,中国参展车企的数量增加了 40%,这一发展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Omoda 是中国奇瑞汽车 2022 年才刚刚创立的品牌。而今年秋天,这款专为出口欧洲市场量身订制的 Omoda 就将进军德国市场。在全球电动车注册量排行榜的前十名中,已有六家来自中国。相比之下,前十中的德国车企则只有两家。
中国车企在慕尼黑车展上接连发布利好消息的同时,卡尔·本茨(Carl Benz)、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等德国汽车工业的前辈们,如果在天有灵,想必会愤而走出坟墓吧, 因为当前关于‘汽车大国’德国的消息,大部分都是坏消息。
导致德国汽车工业陷入困境的始作俑者,偏偏是德国政界。默克尔时代不负责任的退核政策,令德国的能源成本比美国或中国高出三至五倍。在税收和其他负担方面,德国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名列前茅。而布鲁塞尔官僚们的监管狂热,不仅导致人人自危,也大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费迪南德·保时捷诞辰 150 周年之际,他创办的传奇般的跑车制造商上周竟被踢出了 DAX 指数。大众、宝马和奔驰纷纷报告利润大幅下滑。仅仅一年当中,德国汽车工业就损失了大约 5 万个工作岗位。
当然这场危机也有诸多外部因素:特朗普的贸易战、中国市场需求的下降,以及德国本土低迷的消费热情,都令汽车工业的处境雪上加霜。
然而,汽车工业窘境的最大罪魁祸首则是欧盟即将于 2035 年生效的燃油车禁令。这项禁令迫使德国车企不得不在战略上告别领先、高效、能发出悦耳声响的燃油发动机,转而去研发利润更低的电动车。在电价居高不下、充电设施凤毛麟角的德国,电动车几乎无人问津。一项民调显示,66% 的德国受访者表示,电动车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购买选项,这一大趋势至今也并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
《世界报》评论指出,如果不改变绿色意识形态对汽车工业的粗暴干预,德国作为"汽车大国"的地位就将不保。
"德国总理梅尔茨现在既有机会、也有义务去展现他的领导力,并去说服他的执政伙伴。同时,他还要告诉欧盟委员会,基于燃油车禁令的所谓绿色新交易'将引领欧洲汽车工业走上不归路。
德国汽车工业生死攸关的时刻已经到了。如果欧盟框架性的政治条件不能得到改善,那么,几十年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爱好者在 IAA 车展上仍会对着 Omoda、Jaecoo、Changan 的新车型评头论足,而要想看大众、奔驰和宝马,就只能去博物馆了"。
前不久,《纽约时报》组织了一场对话活动,参与者是播客主持人道塞特和中国作家兼科技分析师王丹(音)。对话内容则围绕 21 世纪的一个重大议题:欧美同中国的关系。《商报》记者 Fatina Keilani 有感而发,发表了题为《德国为什么正在输给中国》的评论:
"在这场对话中,欧洲的去工业化已经基本被当作了既成事实。尽管德国依然还是一个经济巨人,但在对话中却只被顺带提及:先是谈到德国如何把太阳能技术的主导地位拱手让给了中国;其次则是谈及德国如何正在失去汽车工业的主导地位。在对话中,上述两个议题都只是一笔带过而已。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德国正在就无关紧要的议题展开喋喋不休的讨论。德国选择党是否应当被禁止,实际并不重要。相反,禁党的尝试都足以加深社会的政治分裂,损害德国作为投资选项的形象。
前经济部长哈贝克指责巴伐利亚州长索德尔吃了太多香肠,这同样无关紧要。在欧洲和美国,掌权的都是法律专家;而在中国,则是工程师说了算。这就是西方同中国决定性的区别所在"。
来源:语言学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