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清朝道光年间,英国人把鸦片往咱这儿运得那叫一个欢实。那会儿的鸦片可不是现在说的啥“福寿膏”,那就是实打实的毒品。老百姓抽得面黄肌瘦,当兵的扛不动枪,当官的连公文都批不利索。白银哗哗往外流,国库都快见底了。
咱今天唠唠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儿。这事儿听着挺威风,其实里头门道多着呢。您要是以为就是点把火烧了完事儿,那可就太小看咱老祖宗的智慧了。
话说清朝道光年间,英国人把鸦片往咱这儿运得那叫一个欢实。那会儿的鸦片可不是现在说的啥“福寿膏”,那就是实打实的毒品。老百姓抽得面黄肌瘦,当兵的扛不动枪,当官的连公文都批不利索。白银哗哗往外流,国库都快见底了。
道光皇帝急得直挠头,这时候林则徐站出来了。这人是个狠角色,在湖广总督任上就搞过禁烟,效果还不错。1839年正月,皇帝一纸调令把他派到广州当钦差大臣,专门收拾这烂摊子。
林则徐刚到广州,英国商人压根没把他当回事儿。这帮洋人仗着有坚船利炮,觉得大清官员都是贪财的软骨头。结果林则徐第一招就把他们整懵了——他直接派兵把商馆给围了,断水断粮,放出狠话:“三天之内不交出所有鸦片,老子先砍几个买办的脑袋祭旗!”
英国商人傻眼了,这跟剧本不一样啊?最后只能认怂,交出了两万多箱鸦片。您要问这得有多少?这么说吧,要是把这些鸦片箱子摞起来,比广州城墙还高。
东西是缴了,可怎么处理成了大难题。有人提议运到京城当战利品,林则徐直摇头——这一路上几千里,得有多少人惦记着偷啊?又有人说直接烧了,林则徐还是摇头:“烧了烟膏,烟油渗进土里,瘾君子趴地上都能刮出来接着抽!”
最后林则徐想了个绝招——在海边挖大池子。这池子可不简单,底下铺石板,四周打木桩,跟现在游泳池似的。池子前面开个涵洞通大海,后面挖条水沟引海水。
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人山人海。兵丁们把鸦片箱子撬开,整块整块的烟土扔进池子,撒上生石灰,再倒上海水。您猜怎么着?石灰遇水就沸腾,跟煮火锅似的,咕嘟咕嘟冒泡,把鸦片煮得稀烂。等烧得差不多了,打开涵洞闸门,黑乎乎的鸦片汤直接冲进大海。
这一烧就是23天,两万多箱鸦片全化成了黑水。围观的老百姓拍手叫好,英国商人看得脸都绿了。有个英国船长在日记里写:“中国人居然真把价值900万银元的鸦片给毁了,简直疯了!”
林则徐这事儿干得漂亮,可麻烦也来了。英国人哪吃过这种亏啊?他们的商船掉头就去找军舰了。第二年,鸦片战争就爆发了。大清打不过人家,最后签了《南京条约》,香港岛就这么没了。
现在想想,林则徐是真不容易。他明知道这么干会惹毛英国人,可还是豁出去了。他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里写得明白:“鸦片流毒天下,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话说得实在啊!当兵的都抽大烟扛不动枪,国库银子全流到国外,这国家还怎么维持?林则徐看得透透的。
虎门销烟这事儿,后来成了中国禁毒的开端。现在每年6月3号,有些地方还搞禁毒宣传活动,就是纪念这事儿呢。要我说,林则徐当年挖的那个销烟池,挖掉的不仅是鸦片,更是给中国人挖掉了一个病根儿。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当年英国人卖鸦片,是因为咱大清闭关锁国,工业落后,只能靠茶叶瓷器换人家的工业品,结果贸易逆差太大,英国人才想出这么个损招。所以说啊,打铁还得自身硬。林则徐烧得了鸦片,可救不了大清朝腐朽的根子。
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林则徐太激进,引发了战争。这话可就糊涂了!强盗拿着刀堵你家门口,你反抗了,强盗捅了你一刀,能怪你反抗吗?要我说,林则徐是条汉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才是真英雄。
前些年我去虎门参观过销烟池遗址,就两个方方正正的水池子,看着平平无奇。可站在池边,仿佛还能闻到当年石灰烧鸦片的刺鼻味儿,听见海水冲刷池壁的哗哗声。导游说,当年池子里的水都是黑的,退潮时海滩上全是黑泥,好几个月才冲干净。
林则徐后来被发配新疆,临走前还写诗明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话听着提气!可惜啊,这样的硬骨头,大清嫌硌得慌。倒是现在,咱们在虎门给他立了雕像,让后人记住:有些事,再难也得有人去做。
最后说句实在话,林则徐销烟这事儿,给咱最大的启示就是:甭管啥时候,毒品这东西沾不得。当年鸦片毁了多少家庭,现在那些新型毒品更厉害。虎门海滩那两万箱鸦片烧出来的烟,飘了快两百年了,这教训咱可不能忘喽!
来源:祁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