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上模拟酒驾的VR眼镜,留学生体验人摇摇晃晃,试图走直线却频频“酒后摇”,周围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这不是派对游戏,而是西安公安交警专门为外国留学生打造的“沉浸式交规课堂”。
一位外国留学生正在体验模拟酒驾的VR眼镜。
西安公安交警的宣讲员正在用双语解读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区别。
来自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一起上“交通安全必修课”。
戴上模拟酒驾的VR眼镜,留学生体验人摇摇晃晃,试图走直线却频频“酒后摇”,周围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这不是派对游戏,而是西安公安交警专门为外国留学生打造的“沉浸式交规课堂”。
9月10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老师”——西安公安交管支队雁塔大队联合法宣大队、车管大队、新城大队,为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开设了一堂“交通安全必修课”。中英双语讲解、视频案例曝光、VR模拟酒后体验……现场气氛时而专注,时而惊呼。
如果你想告诉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不是一回事,应该怎么表达?“课堂上”,车管大队的宣教员谢清羽用一张清晰的对比表,瞬间化解了留学生们的困惑。她中英双语切换自如,讲解两类车型在牌照、驾照、行驶规则上的关键区别。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恍然大悟,“这下我知道该怎么选车了。”
当大屏幕播放因闯红灯、逆行、超速引发的真实交通事故视频时,原本活跃的教室瞬间安静。留学生们表情严肃,雁塔大队的宣教员易阳用中英双语解读中国的交通法规,让法律条款不再难懂。
“酒后模拟体验”中,留学生们轮流戴上特制VR眼镜,尝试完成走路、捡东西等简单任务,结果纷纷上演“酒后摇”:歪歪扭扭、撞到桌椅、判断失误……哄笑之余,更多的是反思。这种沉浸式体验搭配双语解读,让“酒驾危害”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切身感受,“这太可怕了!我以后绝不会酒后开车。”一位留学生坚定地说。
当天,交管雁塔大队长延堡中队与陕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进一步沟通,警校双方建立就留学生交通安全长效宣教机制达成共识。
这堂“干货满满、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课,不仅破解了留学生的出行困惑,更用科技感和互动感拉近了他们与西安的距离,为20余国留学生筑起坚实的交通安全防线。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佳 图/通讯员 康鑫
来源:前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