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I/ATLAS 于7月1日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小行星地球撞击最后警报系统”(ATLAS)巡天望远镜在智利里约乌尔塔多发现,其编号意为它是已知第三颗穿越太阳系的星际天体。此前两颗分别是2017年发现的1I/奥陌陌(ʻOumuamua)和20
最新官图NASA
广大外星人搜寻者失望了,今天NASA发文,第三个星际物体更像彗星。
3I/ATLAS 于7月1日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小行星地球撞击最后警报系统”(ATLAS)巡天望远镜在智利里约乌尔塔多发现,其编号意为它是已知第三颗穿越太阳系的星际天体。此前两颗分别是2017年发现的1I/奥陌陌(ʻOumuamua)和2019年发现的彗星2I/鲍里索夫(Borisov)。
3I/ATLAS 又名 C/2025 N1,是一颗彗星。这张清晰的图像由哈勃太空望远镜于7月21日拍摄,显示出彗星冰冷的彗核因受日照增强而升温,喷射出泪滴状的尘埃云。由于哈勃在追踪这颗“史上最快彗星”向太阳系内侧移动的过程中持续曝光,背景恒星呈现为拖线状。
对哈勃图像的分析表明,被尘埃云遮挡、无法直接观测的彗星固体彗核,直径可能不足5.6公里。这颗彗星的星际起源可通过其轨道明确判定:它沿一条偏心率极高的双曲线轨道运行,不会绕太阳折返,最终将返回星际空间。
这颗闯入太阳系的星际“不速之客”对地球无威胁,目前已进入木星轨道与太阳的距离范围之内,其近日点(与太阳的最近距离)将位于火星轨道内侧。
关键术语说明
1. ATLAS:全称为“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译为“小行星地球撞击最后警报系统”,是NASA资助的近地天体监测项目。
2. 星际天体(interstellar object):指起源于太阳系外、穿越太阳系的天体,需满足“轨道为非封闭的双曲线/抛物线”这一核心特征。
3. 彗核(nucleus):彗星的核心部分,由冰质(水冰、甲烷冰等)和岩石碎屑组成,是彗星物质的“母体”,受热后会喷射气体和尘埃形成彗发、彗尾。
4. 双曲线轨道(hyperbolic orbit):一种开放轨道,天体沿此轨道经过太阳系后会沿原方向继续远离,不会被太阳引力束缚形成周期性公转。
网上杜撰图像
来源:生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