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顺着生活的节点慢慢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22:48 1

摘要:傍晚回头数了数今天在微头条发的四篇“伍歌心语”,感觉日子过得充实又透着股小满足。清晨打开《学习强国》,逐篇读了15条信息,其中老舍先生的几句名言在心里漾开了涟漪。顺着这份触动,趁热打铁写下两篇感悟——《退休后读老舍》里,记了记人到退休再读先生文字的新体会;《老

傍晚回头数了数今天在微头条发的四篇“伍歌心语”,感觉日子过得充实又透着股小满足。清晨打开《学习强国》,逐篇读了15条信息,其中老舍先生的几句名言在心里漾开了涟漪。顺着这份触动,趁热打铁写下两篇感悟——《退休后读老舍》里,记了记人到退休再读先生文字的新体会;《老舍五句名言,给微头条创作添了份“实在底气”》,则把名言和自己写微头条的日常串了串,倒也理清了不少创作思路。正午的烟火气最是治愈。老婆端上米粉蒸肉、炖得软烂的红烧芋头,配上清爽的白菜豆腐汤和白米饭,吃着暖心。饭后灵感来得快,提笔写下《“一锅出”三餐,省时省力又简约》,把这份家常里的惬意,就着饭香记了下来。下午刷头条时,两条消息突然跳出来——“湖北·头条新锐创作者”认证、“选中加入9月限时创作扶持”,连着两件事撞上门,心里满是感慨。这份突如其来的认可,成了最好的写作由头,当即写下《这两天好事成双》,把这份小惊喜和心里话,借着微头条说给关注我的人听。一天四篇的节奏,没有刻意追赶,不过是顺着生活的节点、心里的感触慢慢写。这样的创作日常,踏实又值得。

第一篇:退休后读老舍,才懂日常皆可入头条(2025-09-09 14:00·头条新锐创作者)

今早翻书,瞥见老舍先生的话:“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忽然觉得,这说的不就是我们退休人的日子?用来写微头条,再合适不过。
退休后没了职场的忙,日子慢下来,可“光影晴雨”一点不少。比如昨天,早上太阳高照,老婆说,马上秋天了,天会凉下来,趁着今天有太阳,把铺被拿到楼上晒一晒。没成想,下午天阴了,不一会儿下起了太阳雨。此时此刻,我和老婆还在逛街的路上。我着急的像热锅里的蚂蚁,一个劲的埋怨既然晒被,就不能外出。可老婆一点也不着急。还劝我到沃尔玛躲雨。我骂她别忘了铺被还在外面晾晒呢?只见她咯咯的笑着,我已让邻居老王把被子收到她家了。你看,这细碎的“晴雨交替”,记下来就是条暖乎乎的微头条。
还有那些“变而不猛”的小曲折,也值得写。前阵子我乘坐公交车,遇见了好久不见的老同事。我看他手里拿着相机在不停的拍照。就问他怎么学起照相了。他说不仅喜欢上了拍照,而且也爱上了坐公车游玩。原来,他退休后,办了公交爱心卡,每天免费坐公交在市区游玩拍照呢。我把老同事的故事放在微头条,不仅展现量超万,而且友友们的点赞量也空前高涨。你看这些小插曲,不用多华丽的词,如实写出来,就是咱们退休生活的真滋味。
其实咱们的微头条,不用追热点、凑热闹。小区的花开花落,和老伴拌嘴又和好,学新技能时的笨手笨脚,都是老舍说的“生活律动”。

第二篇:老舍五句名言,给微头条创作添了份“实在底气”(2025-09-09 22:52·头条新锐创作者)


第一句是“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以前读,只觉得是说日子本就有起有伏,如今写微头条总想着“追热点”“写爆款”,反倒忘了自己最擅长的就是记录退休后的日常。
再看第二句“一鸣惊人并不只仗着有此愿望,而是仗着勤学苦练,多学多练。我们下多少工夫,便得多少成绩”。刚写微头条时,总盼着哪条能突然火起来,可更新没规律,遇到写不出来的时候就搁笔,成绩自然平平。就像老舍先生说的,功夫下到了,成绩自然会慢慢冒头,急不来。
第三句“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更是给了我不少鼓励。刚开始写微头条,总怕写得“不好看”,一句话改来改去,半天憋不出一段。后来慢慢发现,那些“不像样子”的初稿,其实藏着最真实的想法;写得多了,原本生硬的表达也变得流畅。原来“生巧”的前提是“熟”,多写、多练,才能慢慢摸到创作的门道,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读到“人若是看透了自己,便不会小看别人”时,我才算“看透自己”:我擅长的是用朴实的话讲襄阳的变迁、讲退休生活的暖,不必去和别人比“流量”,也不用羡慕别人的“爆款”,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好,写好自己的故事,就是有价值的内容。
最后一句“生活越丰富,心里越宽绰;写的越勤,就会有得心应手的那么一天”,像是给我指了条明路。以前总说“没的写”,其实是自己把日子过“窄”了——退休后除了买菜做饭,很少主动去发现新鲜事。现在每天坚持写,哪怕只是短短一段,也觉得心里敞亮,好像离“得心应手”的那天,又近了一步。
老舍先生的五句名言句句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往后写微头条,就照着这些话来:多观察生活里的“律动”,多下“勤学苦练”的功夫,坚持“不断写作”,既“看透自己”也尊重他人,把日子过丰富,把笔练熟练,相信总能写出让自己满意、也让读者喜欢的内容。

第三篇:《这两天好事成双》(2025-09-09 15:45·头条新锐创作者)

这两天好事成双,喜的我笑口常开,信心满满。
昨天我打开头条,一下子看到我的头条页面上出现了“湖北·头条新锐创作者”几个字。这头条掉下来的馅饼,一下子把我砸“晕”了,就好象当年在收看央视台砸金蛋场面一样,惊喜万分。
我正准备用一种回谢的方式,表示一下意思的时候,今日又收到头条给我发的一条信息:“【今日头条】恭喜你被选中加入9月限时创作扶持。发文章或微头条完成任务,即享2倍分成收益,上不封顶“。
金秋9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这个收获我不能独享,一定要分享给大家沾沾喜气,好让友友们一起播下好运的种子,一起“双向奔赴”。
因为这个好运是大家支持的结果,我把好运散发给友友们,希望大家借助我的机会,好运连连,喜讯不断。

第四篇:“一锅出”三餐,省时省力又简约(2025-09-09 17:10·头条新锐创作者)

退休后日子慢了,儿子又在外地上班。我和老伴把一日三餐过成了省事儿又暖心的模样——早上集中做一顿饭,剩下两顿热一热就吃,既不费功夫,也能把饭菜吃净,这“一锅出”的日常,满是烟火气。
每天六点半,我俩就凑在厨房忙活。做饭有个准谱:荤素得搭,桌上有汤,还得留着灵活劲儿。就像昨天,我蒸米粉蒸肉,老伴炖红烧芋头,砂锅里的白菜豆腐汤咕嘟着香。主食也不单调,电饭煲蒸着米饭,小锅熬着玉米粥,偶尔蒸两段玉米,滋味更足。
八点左右饭菜齐,先趁热吃早饭,剩下的分装进保鲜盒存冰箱。中午不用开火,微波炉转两分钟,油润的蒸肉、软糯的芋头还是原滋味。晚上若没米饭,就把剩菜当臊子,煮碗热乎臊子面,吸溜一口全是满足。
我俩早摸准了彼此饭量,早上做饭刚好够三顿,基本能光盘。以前上班时,早餐在外面对付,午饭在单位吃工作餐,晚饭吃点零食,喝点牛奶;现在一早忙活一小时,余下两顿舒舒服服。厨房边做饭边唠嗑,日子不慌不忙,这就是退休后最踏实的幸福。

来源:伍歌心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