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党建赋能开出产业发展“富民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22:14 1

摘要:走进舟曲泷涎产业振兴示范园区,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本地黄豆与杂粮经过深加工,变成腐竹、杂粮面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在党组织引领下,园区带动300多户群众参与种植和加工,户均年增收超过40万元。”党员负责人李周成介绍。这番话,正是舟曲县以党建激活产业动能的生

走进舟曲泷涎产业振兴示范园区,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本地黄豆与杂粮经过深加工,变成腐竹、杂粮面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在党组织引领下,园区带动300多户群众参与种植和加工,户均年增收超过40万元。”党员负责人李周成介绍。这番话,正是舟曲县以党建激活产业动能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舟曲县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目标,以农区、林区、景区党建为抓手,持续建强组织、锻造先锋、集聚人才,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优势,让特色产业深深扎根乡土,结出群众增收的“富民果”。

建强“主心骨”

党组织掌舵产业航船

“以前村集体经济薄弱,如今依托‘党组织+合作社+企业’模式,龙须菜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还带动21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曲瓦乡城马村党支部书记张俊师指着整齐划一的科技农业大棚介绍道。在舟曲,像城马村这样以党组织为“定盘星”引领产业发展的例子随处可见。

舟曲县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原则,创新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党组织+集体经济+农户”等多元模式,组建全县“1+6”产业联合党委,通过单独组建、联合共建、村企联建等方式,在重点产业带、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12个,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组织体系。城关镇庙沟村联合周边3个村成立党建联合体,整合集体资金发展林下猪苓种植、林间露营基地、“红豆咖啡屋”等多元业态,让曾经的“空心村”蜕变为“致富村”,实现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

目前,舟曲已形成以“1+6”产业为核心,冷水鱼、小杂粮、大蒜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建成19个乡镇级电商直播平台,培育12个“甘味”农产品商标品牌,5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4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业优势正持续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培育“新农人”

党员带头激活内生动力

“这排菌棒的湿度还要再降一些,否则容易滋生杂菌!”九月,在曲告纳镇的食用菌大棚里,村支书白玛次仁一边查看菌棒,一边用藏语仔细叮嘱工人。他带头建起28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和74亩种植基地,149万个菌棒实现年产值392万元,带动83名搬迁群众转型为产业工人,月均收入达3000元。“党员就得率先蹚出路子,让乡亲们有活干、有钱挣。”白玛次仁语气坚定。

在舟曲电子商务中心的直播间,党员尹建红手持高山花椒,热情地与网友互动:“这是海拔2000米种植的花椒,麻味纯正、品质上乘!”作为一名拥有10万粉丝的“乡土主播”,她通过镜头真实展现田间地头,带动本地农特产品线上热销。“党组织号召发展电商,我们党员当然要冲在前面。”尹建红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打包发货。

为锻造一支可靠的产业带头人队伍,舟曲县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党校和各类实训基地,开展党员“进党校、进基地、进车间”系列培训,年均培训农村党员1450人次;实施党员“三培养”工程,推动39名村干部带头发展产业,200余名基层干部参与直播带货。同时,设立党员创业帮扶基金,推出“红色信用贷”,挂牌20个“党员农家乐”“党员领办示范合作社”,营造出“支部领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浓厚氛围。

集聚“土专家”

人才支撑夯实发展根基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华润大健康板块供应链大会上,甘南中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荣获“2024年度优选供应商”称号。作为舟曲中藏药材龙头企业,该公司积极对接中国农科院专家资源,成立人才工作室培育本土技术骨干,推动党参、黄芪等药材通过“有机转换认证”,成功打响本地中藏药品牌。

“以前养鱼全靠老经验,鱼病频发,如今在专家指导下,精准控制水温在16℃、调节pH值,养殖效益实现翻番。”武坪镇冷水鱼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桑小平,如今已成为当地公认的“土专家”。这一转变得益于舟曲县“引育并举”的人才策略——通过柔性引才、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中国农科院专家及高校科研团队等高端人才33名,设立5个专家工作站、10个人才工作室,实施8个省级重点人才项目,获得知识产权30余项。

此外,舟曲县构建起“1+10+N”育才体系,建成10个人才实训基地,选派137名专业技术人才和村干部赴天津培训,设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1万人次,培养出一批扎根乡村、善经营、懂技术的“田秀才”“乡创客”,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

如今的舟曲,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从田间地头的特色种植,到车间的精深加工;从电商直播间的农货热销,到产业链的品牌升级——党组织真正成为助推产业振兴的“红色引擎”,让绚丽的“富民花”在白龙江畔竞相绽放。

来源:甘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