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靠颜值!南开90后“青椒”,带你爱上解剖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5 14:08 1

摘要:解剖学作为研究人体结构的学科,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之一,也是医学生通往临床的一扇大门。2020年,结束了10年的本硕博学习之路,申天宇来到南开成为一名教师。他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承担下“局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更创新的方式、更有趣的课堂教会同学们在“肌

“申老师的课,人人爱!零差评!”

“解剖这种比较枯燥的课程

他可以让大家课上就完全掌握知识点!”

……

在南开大学医学院

青年教师申天宇担任课程负责人

“局部解剖学”课堂好评如潮

保证上座率的妙招

除了帅气的外表和极强的语言感染力

还有属于他的“独家秘籍”

近日

“局部解剖学”入选南开大学2024年

“课程思政”优秀典型名单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位90后斜杠教师

体悟这场生命教育

在医学课堂的“庄重”和“趣味”中

寻找平衡

解剖学作为研究人体结构的学科,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之一,也是医学生通往临床的一扇大门。2020年,结束了10年的本硕博学习之路,申天宇来到南开成为一名教师。他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承担下“局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更创新的方式、更有趣的课堂教会同学们在“肌肤与血脉”间,感受生命的重量。

“谈解剖色变”是很多医学新生的第一感受。初执教鞭的申天宇时常思考,如何通过这门较严肃、庄重甚至有点“令人害怕”的课,帮助大家多维度地去理解生命?

申天宇把目标对准了“生命之美”——即生命的结构之美色彩之美

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张润昊还记得:“申老师在讲大脑动脉环时,把其结构走向演变成了一个‘美’字。这让同学们觉得生动又有趣。”

“课程思政是我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是文化的传递与思想的塑造。”于是,申天宇在备课中常常去探寻医学和美学人文知识的勾连与碰撞。解剖知识琐碎且难以记忆,申天宇力图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同时避免“填鸭式”教学所带来的思维惰性,在清晰而轻松的对话式教学基础上,将启发、思辨、美育等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

就这样,血管的走向变成了长江、黄河的支流;神经的分布变成了“丝绸之路”的途经路线;淋巴结变成了天上的星座……从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宇宙的浩瀚无垠,在申天宇的课堂里,人体结构不再是书本上琐碎的知识点,复杂的人体结构经过艺术审美的“包装”瞬间变得灵动起来。

“我没有想到,在南开大学的黑板上,书法这项爱好,竟成就了深受学生喜爱的板书!”“书法特长生”是申天宇的另一个标签。经过20多年的学习浸润,书法让他找寻到了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也成为了他站在讲台上的又一“利器”。

申天宇坚持用“板书+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授课,他觉得“手写板书”“手绘图谱”也是一种重要的美育方式。文字和颜色碰撞间,生命的结构在笔下更加栩栩如生。

“对于解剖学这样一门形态学课程,除了文字以外,板书中更需要对人体结构进行绘图讲解。板书绘图让我在色彩与线条中释放创意和思维,也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更多的灵感和热情”申天宇说。

从三尺讲台之下走到三尺讲台之上,申天宇一边探索一边成长。凭借优秀的授课风格,他摘得天津市高校第十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天津市高校第十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最佳教学展示奖

专业课也能上成深刻的人生大课

申天宇每堂课的ppt首页都有这样一行字,“关注人体解剖,探索人生解剖”。他希望像曾带他入门的老师们一样,将这门专业课也上成深刻的人生大课。

在医学界,将遗体捐献于医学研究的人被尊称为“大体老师”,他们用身躯架起医学的桥梁,为更多生命得以重生而作出“奉献”。

每学期的首堂局部解剖学实验课,都有一个固定环节——南开医学生们需要起立静默,向“大体老师”鞠躬致礼,完成医者生命课题的首场“成人礼”。行礼完毕,学生便开始了在刀尖下的探索学习,所授理论在“大体老师”身上付诸实践。让医学生们学有所获,推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是“大体老师”的神圣使命。

“是‘大体老师’的奉献,我们才有机会拿起手术刀,去探索人体结构的奥秘。我们要常怀敬畏和尊重之心。”申天宇常常在课堂分享那些关于生命、关于死亡、关于医学伦理的故事。清明节前,申天宇又再次带领学生们走进医学院“生命的意义”展厅,阅览“大体老师”们的一封封遗体捐献书和前辈箴言,向这些无言良师送去缅怀和敬意。

申天宇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真正了解到“解剖学并不是冰冷且繁杂的知识碎片,而恰恰是充满了温度和意义的生命故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性命相托”的责任感,了解到“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更直观、多维度地去理解生命、敬畏生命

做好学生的青春领路人

从教以来,申天宇一直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人气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真正萌生出对医学的热爱,对申天宇来说,是一项幸福的事业。四年的教师经历,让他对当初的想法愈发笃定:“如果我走向临床,那我们国家只是多了一位医生。但做了医学老师,我相信,我国未来一定会涌现出成百上千位优秀的医生。”

作为“90后”,申天宇年龄上与学生们并没有相差太多,所以他一直坚持以“师长”的言行规范学生,以“学长”的姿态融入班级。无论是担任班导师、课程负责人、社会实践随队教师,还是指导学生科研及参加医学赛事,申天宇都与学生们保持着密切沟通,尽心尽力地做好“知心人”“热心人”。他连续两年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班导师”南开大学“师生同行”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标兵,并获得南开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关于“局部解剖学”的未来发展,申天宇也有很多自己的展望。他想借助南开广阔的教研平台,持续探寻生命的美学,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同学们在丰富的体验中,感受生命的多彩和奇妙。

“青春不言悔,爱拼才会赢,愿我们执梦青云,顶峰相见!”这是申天宇送给学生、也送给自己的寄语。

其实

有关生命的教育从不是医学生的专属

它是值得每个人去追寻的人生课题

让我们常怀敬畏之心

面对生命、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学会发现脆弱中的坚韧

懂得探索短暂中的永恒

NANKAI UNIVERSITY

来源:南开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