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9日,“ESC2025热点解读会——瓣膜专场”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解读《2025年ESC/EACTS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并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分享了前沿洞见与实践经验。
2025年9月9日,“ESC2025热点解读会——瓣膜专场”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解读《2025年ESC/EACTS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并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分享了前沿洞见与实践经验。
大会主席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共同担任。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从不同角度解析新版瓣膜指南。参与话题讨论的嘉宾包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龙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方臻飞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陆方林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捷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谷兴华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斌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飞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连拼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张龙岩教授共同主持。
高瞻远瞩,擘画中国瓣膜病治疗新蓝图
会议伊始,葛均波院士高屋建瓴地指出,新版瓣膜指南的核心理念是主动干预、终身管理。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年龄界限下调至70岁,虽与我国早前的专家共识不谋而合,却更凸显了产出本土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紧迫性。葛均波院士呼吁国内同道“练好内功”,依托中国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NTCVR数据库等平台,用坚实的“中国数据”去真正影响并参与国际指南的制定。
王建安院士
王建安院士回顾了中国瓣膜介入治疗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并高度肯定了国产器械的创新成就。王建安院士指出,结合人工智能、新材料科学等先进技术,中国瓣膜器械创新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对新指南的深入学习,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瓣膜病诊疗迈上新的台阶。
吴永健教授:
四大突破,重塑瓣膜病诊疗格局
在会上,吴永健教授对指南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将其核心变革提炼为四大突破。理念层面,在治疗理念方面,新指南首次提出心脏瓣膜网络概念,推动复杂病变转诊至经验丰富的中心,助力我国瓣膜中心建设。
其次,新指南提出终身管理,要求决策兼顾患者全生命周期。此外,多模态影像地位得到提升,从辅助转为核心工具。技术层面,“微创介入”已成为主流选择,不再局限于高危患者。病种层面,主动脉瓣干预时机显著前移,而MR/TR的治疗版图则被彻底重构,TEER(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特定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提升为I类推荐,三尖瓣介入治疗获得IIa类推荐。策略层面,新指南全面优化了诊疗路径,强调更精准的诊断、更安全的抗栓和更个体化的决策。
周达新教授:
从探索到指南基石,M-TEER的循证之路
新指南对于TEER治疗二尖瓣反流的推荐等级全面提升,周达新教授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首先,对于TEER治疗外科手术高危的原发性二尖瓣反流(PMR),指南推荐由Ⅱb跃升至Ⅱa。这一升级得益于美国TVT注册研究、CLASPⅡD等大型真实世界数据的有力支持,这些研究证实了TEER在此类患者中的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使其从“可以考虑”转变为“应当考虑”的更优选择。
其次,对于TEER治疗症状性室性继发性二尖瓣反流(vSMR),指南推荐由Ⅱa(B)升级为Ⅰ(A)。这一推荐级别的提升得益于COAPT、MITRA-FR、RESHAPE HF-2等RCT的循证支持,旨在改善心衰住院及生活质量。
最后,新指南首次将TEER治疗房性继发性二尖瓣反流(aSMR)纳入推荐(Ⅱb,B)。这一推荐得到了EuroSMR、GIOTTO、Cedars-Sinai、EXPAND等多项观察性研究的循证支持,为aSMR患者开辟了全新治疗路径。
罗建方教授:
新指南下TAVR患者终身管理的策略与思考
罗建方教授剖析了新指南有关TAVR术式的更新,主要包括瓣膜病变干预时机前移、TAVR适应证年龄下调与适应证拓展、TAVR同期PCI指征调整、抗栓治疗方案调整。
随着TAVR技术精进,相关器械的改良与发展,TAVR已逐步从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补充疗法迈向优选疗法。新指南将TAVR推荐年龄前移至70岁,适应证扩展至二叶瓣与关闭不全。面临更年轻和更多的适应证患者,对患者终生管理的要求更高,需要更严谨的患者整体情况与风险评估。同时,更长的预期寿命对TAVR术后并发症、合并症、瓣膜管理的要求更高。
智慧碰撞,聚焦瓣膜诊疗热点与挑战
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临床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随着新指南进一步降低TAVR治疗年龄和外科手术风险限制,如何进行首瓣选择以及Redo TAVR成为讨论的焦点。陈良龙教授和方臻飞教授一致认为,需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瓣膜的耐久性、手术策略与瓣膜类型等。
陈良龙教授
方臻飞教授
在谈及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诊疗现状及发展趋势时,苏晞教授表示,近年来国产器械取得了巨大进步,解决了锚定难题。结合临床经验,患者选择与精准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新指南将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TAVR治疗列为IIb推荐,反映出目前仍缺乏大规模RCT高质量证据。周达新教授指出,《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经股动脉TAVR中国专家共识2023》对TAVR适应证也提出类似推荐,更是对TAVR治疗主动脉瓣反流的临床和解剖适应征、手术策略与技巧以及并发症处理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及推荐。
苏晞教授
傅国胜教授
针对TEER治疗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傅国胜教授指出,指南明确了适合TEER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画像,即符合COAPT研究标准的患者,关键在于识别出“不成比例”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最佳干预时机则是在GDMT的基础上,左心功能发生不可逆转损害之前进行。为确保手术成功,需要心脏团队通过精准的多模态影像评估做出综合判断。
立足指南,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会议最后,周达新教授代表主席团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不仅系统传递了新版瓣膜指南的精髓,更指明了中国瓣膜病介入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新指南所倡导的“主动干预、终身管理”理念,要求我们以更长远的眼光、更综合的策略来服务于每一位患者。中国拥有庞大的患者群体和日益精进的临床技术,完全有能力、也必须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全球瓣膜病治疗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来源:黄仙僧带你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