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接着开书!开书之前,先跟大伙把昨天的一个小疑问说透 —— 昨天在书馆聊伊斯兰教的时候,我顺口称人家为 “贵教门”,有朋友私信问:“这‘贵教门’是啥意思?难不成是‘家门’?”
咱们接着开书!开书之前,先跟大伙把昨天的一个小疑问说透 —— 昨天在书馆聊伊斯兰教的时候,我顺口称人家为 “贵教门”,有朋友私信问:“这‘贵教门’是啥意思?难不成是‘家门’?”
哎,您可别误会 —— 这 不是 “家”,而是 “教派” 的 “教”,是咱们老家(主要是华北、西北部分地区)老辈人传下来的习惯称呼。打我小时候起,村里老人就把穆斯林朋友称作 “贵教”,把咱们汉族叫 “大教”,透着一股子互相尊重的客气劲儿。您要是听着觉得别扭,就当是我这儿的方言好了 —— 中国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听不懂您那儿的土话,您听不惯我的称呼,都再正常不过。
另外得跟大伙交个底:其实我真不擅长讲穆斯林相关的故事。为啥?一来是怕说深了失了分寸,万一曲解了宗教本义,那是对信仰的不尊重;二来是怕说浅了讲得不周全,漏了关键脉络,让大伙听着云里雾里。更重要的是,我身边有不少 “贵教门” 的好朋友,平时一起喝茶聊天、互帮互助,可不能因为我这张嘴,让人家觉得我偏着哪一方,回头背后遭人议论,那可就太对不起朋友了。
那今儿咱们重点聊啥呢?就聊聊 “和卓”—— 您肯定听过这名字,但未必清楚他们为啥能成为新疆的宗教领袖。这群人到底是啥来头?怎么从遥远的地方到的新疆?又怎么一步步爬到新疆宗教和社会地位的 “金字塔尖” 上?这儿得先说明白,我讲的 “和卓” 不是单指某个人,既包括后来闹出过乱子的大小和卓、张格尔,还有 “七和卓之乱” 里那些搞事的和卓;当然也有正面人物,比如为国家稳定出过力的额敏和卓,还有咱们熟知的香妃 —— 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容妃娘娘,她的家族也跟和卓有关。
有朋友吐槽我:“每期开头铺垫太长,能不能直接入正题?” 其实我倒觉得,这些铺垫是为了让后面的故事更顺溜 —— 您要是喜欢听我这么唠,就加个关注,往后更新了您能第一时间着;要是不喜欢,划走就行,犯不着在评论区动气。您想啊,您劳神费力敲半天骂人的话,我也不知道您在哪儿,没法给您寄点参片补补气,回头您还得生一肚子气,多不值当呀!
好,言归正传。上回咱们说到,西域大地上第一个以 “贵教门”(伊斯兰教)为核心的政权 —— 喀喇汗王朝建立了。这王朝一建立,就开始在西域慢慢扩张,一转眼就到了公元 962 年。这一年,西域出了件大事:南边的古于阗国,趁着喀喇汗国主力在中亚跟萨曼王国死磕、国内空虚的空档,直接发兵攻打了喀喇汗国的重镇喀什噶尔,两国就这么正式撕破脸开战了。
有朋友看到这儿可能会问:“你不是要讲穆斯林的扩张吗?这明明是于阗国先挑事啊!” 您别急,这里头有段隐情 —— 于阗国是真怕了。那会儿的喀喇汗王朝扩张得太快了,当年汉武帝时期就有的 “西域三十六国”,到这时候已经没剩下几个了,要么被吞并,要么被同化。于阗王看着喀喇汗国的势力一点点往南压,心里直打鼓;刚好那时候喀喇汗国的主力军陷在西亚的战争里拔不出来,国内连守城的士兵都没多少,于阗国这才咬着牙决定 “先下手为强”,想趁着对方虚弱的时候,把威胁掐灭在摇篮里。
战争初期,于阗国打得还真挺漂亮,为啥?因为有人帮忙啊!当时西域的高昌回鹘(就是现在新疆吐鲁番一带的政权)和吐蕃(也就是现在的西藏)都派兵来帮衬 —— 这俩地方都是信佛教的,于阗国也是虔诚的佛教国家,三方算是 “教友”,自然得抱团对抗信仰不同的喀喇汗国。几方兵力一联手,气势立马不一样了,没费多大劲就攻进了喀喇汗国的首都喀什噶尔城。
这儿得多跟您聊聊于阗国:这是个打心眼儿里向着中原文化、中原文明的国家,搁现在说就是 “铁杆中原粉”。于阗国的国王本来姓尉迟,是当地的贵族姓氏,可后来竟主动改成了 “李” 姓 —— 有人说 “是不是大唐天子赐的国姓?” 还真不是,就是单纯仰慕唐朝的文化和强盛,自己主动改的。原先国王叫 “尉迟僧乌波”“尉迟苏拉”,改成 “李胜天”“李从德”,听着就跟中原皇室沾了亲,透着一股子对大唐的亲近劲儿。
于阗大军攻进喀什噶尔后,自然少不了缴获战利品:金银珠宝装了好几车,还意外缴获了一头稀罕物 —— 一头会跟着音乐跳舞的大象。于阗国本来就心向中原,这会儿得了宝贝,第一反应就是献给中原天子,连这头会跳舞的大象都专门找了驯象人,准备一路送到中原去。可那时候中原早就改朝换代了:盛极一时的李唐已经亡了,换成了赵匡胤建立的大宋,这头大象最后就献给了刚建国没几年的宋朝。
那会儿大宋刚稳定江山,宋太祖赵匡胤听说西域送来会跳舞的大象,还特意让大象在皇宫里表演了一场,朝野上下都觉得新鲜,这事在《宋史・西域传》里还留了一笔呢。
可您想啊,“踹了秃尾巴狗一脚,它能不回头咬你皮鞋尖吗?” 喀喇汗国在中亚的战争一结束,立马抽回主力,转头就来攻打于阗国 —— 这一打就是好几年,最后于阗国没顶住,直接亡了国;随着于阗国的灭亡,整个新疆南疆也彻底完成了伊斯兰化。咱们这儿说得快,好像就几句话的事儿,其实这段历史又漫长又复杂,中间还发生了好多小战役、小冲突;但咱们今天的重点是 “和卓”,不是新疆宗教发展史,所以这些就先一带而过。您要是想细听这段历史,给我留个言,我去查《新疆图志》《西域通史》这些史书,下次专门给您讲得透透的;要是等不及,也可以看看其他博主的作品,不少老师都是照着史书原文讲,一字一句都跟正史对上,您也能听得明明白白。
老话讲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喀喇汗王朝也没风光多久,后来因为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慢慢分裂成了东西两个部分。再往后,西辽的耶律大石带着部众从辽朝故地逃到了西域 —— 他先是派人渗透喀喇汗王朝的势力范围,跟当地部落结盟,后来又发动战争,一点点把分裂后的喀喇汗王朝全吞并了。可 “国灭了,教还在”,西辽就算再强,也不能把土地上的清真寺全拆了,更不能强迫老百姓改信别的宗教。虽说西辽前几任君主,包括耶律大石在内,都信佛教,但对当地的 “贵教门” 信徒也没为难,该做礼拜还让做礼拜,该过宗教节日还让过,算是挺包容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刺棱咣当” 一阵儿 —— 就是几十年过去了,蒙古人来了。蒙古人厉害不?那肯定厉害!当年成吉思汗带着蒙古铁骑,一路打到欧洲,号称 “上帝之鞭”。蒙古人信啥宗教呢?主要信藏传佛教,也有信萨满教的。可您猜怎么着?“贵教门” 的生命力就是这么顽强 —— 公元 1258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领蒙古大军攻入了伊斯兰教的核心城市巴格达,连当时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哈里发都杀了,可 “贵教门” 也没就此没落,反而在西域、中亚一带继续传播。
其实 “贵教门” 真正的大问题,早在公元 632 年就出现了:那一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了,大伙为了 “该立谁当第二任领袖” 吵翻了天。一派人说 “得选贤能的人,谁有本事谁来当”,另一派人说 “得选先知的亲人,只有先知的后代才有资格”—— 主张 “选贤” 的那一派,后来成了逊尼派;主张 “立亲” 的那一派,成了什叶派。到现在,这两大派下面又分了一百多个小派,支系就更多了,有时候不同支系之间的差异,比咱们想象的还大。
有人说 “穆斯林是天下第一大教”,也有人说基督教才是 —— 其实这俩宗教跟我都不沾边,谁是第一我也懒得去查数据。不过 “贵教门” 的信徒确实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 “多如牛毛,密如繁星”,而且教派分支也不少,每个分支的教义、习俗还都有点不一样。
咱们都知道,“贵教门” 起源于中东的阿拉伯半岛,后来在西亚、北非一带发展壮大。现在的中东有石油、有天然气,个个都是富裕国家,厉害得很;可对古人来说,这些东西没啥用 —— 既不能吃,也不能穿,当地又多是沙漠,粮食不够吃,所以只能靠对外扩张,要么抢地盘,要么传教义。从阿拉伯半岛的核心地区,走出来无数传教士,背着经书往四面八方走,把伊斯兰教的教义传到了中亚、非洲,也传到了咱们西域。
其实很多宗教的创始人、核心人物,都不搞 “怪力乱神” 那一套。就说 “贵教门”,他们明确禁止偶像崇拜,不允许信徒拜雕像、画像;佛教也一样,佛陀释迦牟尼活着的时候,就不主张别人拜自己的像,觉得 “信仰靠的是悟,不是拜”。这些宗教的核心力量,靠的是 “法” 和 “理” 吸引信众 —— 比如教人向善、教人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不搞迷信,也不搞个人崇拜。
可对传教士来说,这就有个难题了:深奥的教义不是三两天能讲透的,老百姓也没那么多时间听你讲大道理。为了快速吸引信众,他们就只能靠 “怪力乱神” 来拉人 —— 比如表演点小戏法、说点玄乎的预言,这就催生了伊斯兰教里一支特殊的分支:苏菲派。
这儿得跟您说清楚,“苏菲派” 不是一个独立的教派 —— 刚才说了,“贵教门” 分一百多派,里头没有 “苏菲派” 这个名字。您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 “修行方式”,核心是神秘主义,靠奇奇怪怪的说法、做法吸引信徒。据说他们有 “四大修炼法门” 和 “十大神功”,咱们先聊聊这 “四大法门”,让大伙看看苏菲派是咋修行的。
第一宗法门,音译叫 “齐克尔”,意思是反复念诵真主的尊名,或者一些从经典里摘出来的特定短语。这事儿其实不新鲜 —— 全世界除了儒教,几乎所有宗教都有这习惯。您看啊:咱们中国人的基础信仰里有萨满教,老辈人遇到难事,挂在嘴边的 “我了个天呐”,其实就是在跟 “天” 对话;后来又有祖宗信仰,受了委屈就说 “我滴妈呀”,这是在向祖宗求助;佛教徒见面念 “阿弥陀佛”,道教徒打招呼说 “无量天尊”;咱们常说的 “洋教”(基督教)也有 “oh my god”;“贵教门” 自然也有这习惯 —— 我有个 “贵教门” 的朋友,他姥姥今年八十多了,每次做饭前都会轻声念一句 “真主至大”,缝补衣服时也会念叨 “真主保佑家人平安”,不是刻意的仪式,更像刻在生活里的习惯。
至于 “特定短语”,那就得熟读《古兰经》这些经典才能摘出来了。您看过《拯救大兵瑞恩》没?里头有个虔诚的基督徒狙击手,每开一枪之前,都会念一句圣经里的短句,算是给自己打气;“贵教门” 的人见面,常说 “以主之名义”,这就是从经典里来的;佛教、道教也一样,得是懂经典的人,才能随口引用经文里的话。最典型的还是儒教,过去的书生嘴里总挂着 “子曰诗云”,哪怕只读过三天半私塾的人,都敢指着家里的媳妇说 “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其实他可能都没读过完整的《论语》,就记着这么一句。
“齐克尔” 还分两派:一种是高声赞念,一群人聚在一块儿,扯着嗓子念真主的尊名,越念越有劲儿;一种是默诵,自己一个人找个安静地方,在心里默默念,不发出声音。但不管是高声还是默诵,修行者都会配合匀称的呼吸和身体动作 —— 比如原地旋转、左右摇摆、双手击掌,他们说这样能增加专注力,聚起 “精神能量”,跟真主更亲近。一有动作,就引出了第二个法门:苏菲舞。
这苏菲舞看着简单,其实就是原地旋转 —— 您别觉得容易,真转起来可累了。舞者右手掌心朝天,代表 “接收真主的恩典”,把真主的祝福接到手里;左手掌心向地,代表 “把福音传给世人”,把接到的祝福再分给老百姓;以左脚为轴,朝着一个方向不停转,意思是 “天地旋转的秩序,是主赐予的”,他们要跟着这秩序走。我之前好奇想试试,找了个空旷的操场,学着他们的样子转了半分钟,结果晕得站都站不稳,蹲在地上吐得跟孙子似的 —— 看来没个好体力,还真练不了这个苏菲舞。
第三个法门是冥想,这也是所有宗教的 “标配”:佛教叫 “坐禅”,道士叫 “入定”,苏菲派的冥想跟他们差不多,都是找个安静地方坐下,闭上眼睛,排除脑子里的杂念,专心跟 “真主对话”。您想啊,那些宗教经典里的哲学道理,那些教人处世的智慧,不静下心来思考,怎么能总结出来呢?冥想就是让修行者 “放空自己,听见真主的声音”。
第四个法门是苦行 —— 说实话,这事儿在我看来有点扯。所有主张 “苦行” 的人,其实都曲解了 “追忆先贤” 的意思。宗教刚创立的时候,先辈们吃苦,不是因为 “喜欢苦”,是当时的环境太差了:受政治势力的压迫,还受异教徒的排挤,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服,没办法才吃苦。他们要是真喜欢苦,还费劲创立宗教拯救世人干啥?不就是想让徒子徒孙能过得好一点,不用再受他们当年的罪吗?
可后来有些人,觉得自己达不到先贤的修为高度,就琢磨:“是不是我吃得苦不够?先贤们吃了那么多苦,才得到真主的认可,我吃得少,所以真主不搭理我?” 于是就故意找罪受。就说苏菲派吧,他们要禁欲,不能娶媳妇;要节食,每天只吃一顿饭,还只能吃粗粮;要守夜,整夜不睡觉,就在那儿念 “齐克尔”。早期的苏菲派信徒,只穿用粗羊毛织的衣服,又硬又扎人,他们说这样能 “磨练意志”,用俭朴的生活表达对真主的虔诚 —— 这就是他们的 “苦行”,在我看来,有点太折腾自己了。
正因为有这 “四大法门”,苏菲派才敢说自己有 “神迹”,还传出了 “十大神功”:一是水上漂,能在水面上走路不沉底;二是飞上天,不用借助工具就能飞到天上;三是求下雨,天旱的时候念几句经,就能引来雨水;四是能诅咒,看谁不顺眼,念个咒语就能让对方倒霉;五是分身术,一个人能变成好几个,同时出现在不同地方;六是吹仙气,往人身上吹口气,就能治好病;七是死人复生,能把刚死的人救活;八是预言未来,能算出以后会发生啥事儿;九是隔空打物,不用碰东西,就能让东西动起来;十是点石成金,把石头变成金子。有人跟我开玩笑:“怎么没有撒豆成兵?” 我猜啊,那时候苏菲派人还不知道 “豆子” 能这么用,要是知道了,说不定还能多一门 “撒豆成兵” 的神功呢!
这些 “神功” 是真是假?没人说得清,也没人真见过 —— 但只要苏菲派的人一表演(其实多半是障眼法),就能聚起一大堆人,有看热闹的,有觉得神奇的,收获不少 “粉丝”(还不是真正的信众,就是觉得新鲜),也能拿到不少老百姓捐的钱财资助。后来达官贵人、世俗官员也来看表演,看的次数多了,觉得 “这苏菲派是真有本事”,就信了这一套,加入 “贵教门”,成了苏菲派的信徒。
时间一长,不少苏菲派的传教士就越来越 “飘”,说话都没边了。有个和卓跟当时的世俗君王说:“没有我,就没有你 —— 你能当国王,是我求真主保佑的;没有我,就没有人类 —— 人类能活着,是我替你们向真主求情的。我就是祖宗之祖,我就是真理之光!” 您想想,“贵教门” 崇尚的真主,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代表万物、主宰万物的存在 —— 就算咱们是异教徒,不懂他们的教义,假设真主是个能幻化成人形的神,见到这么狂的传教士,也得上去扇他十个大嘴巴,再把他扔进地狱,用魔火烤上千年,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为啥这么恨?因为他这是要篡真主的权啊!把自己捧得比真主还高,这在伊斯兰教里,就是大逆不道的 “异端”。
可能有人问:“你花这么多时间说苏菲派干啥?咱们不是要讲和卓吗?” 原因很简单 —— 后来传入新疆的伊斯兰教,全是苏菲派;咱们后面要聊的那些和卓,也都是苏菲派的人。而且苏菲派不只是主导了新疆的宗教,还慢慢控制了当地的政治,把世俗政权都捏在了手里。
那是哪个弱小的王朝,被宗教控制了呢?说出来您可能不信 —— 不是啥弱小王朝,是大名鼎鼎的、当年跺跺脚北半球都得颤三颤的蒙古帝国分支:东察合台汗国。
至于苏菲派是怎么一步步渗透东察合台汗国,最后把政权牢牢掌控在手里的?咱们明天接着聊!
发表
来源:昆仑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