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此,64岁的尹锡悦成为了韩国宪政史上继朴槿惠后,第二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等待他的,是即将开始的内乱罪刑事审判。
就在昨天,尹锡悦弹劾案终于落下帷幕!
当地时间4月4日上午11时许,韩国宪法法院以8:0通过国会对尹锡悦的弹劾,裁定罢免尹锡悦。
结果出炉后,尹锡悦对国民发表谈话,表示非常遗憾没能达到预期。
由此,64岁的尹锡悦成为了韩国宪政史上继朴槿惠后,第二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等待他的,是即将开始的内乱罪刑事审判。
而讽刺的是,2016年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特别调查组组长正是尹锡悦。此前,尹锡悦一度被称为“亲手将朴槿惠送入监狱的人”。
这场始于2024年12月的弹劾案,历经国会激烈攻防、街头流血冲突、司法程序拉锯,终于尘埃落定,但围绕韩国总统之位的血腥拼杀才刚刚开始。
8:0,尹锡悦完败!
4月4日上午,尹锡悦弹劾案宣判采取电视直播方式向公众全程公开,吸引了全球目光。
宣判当天,法庭内20个市民旁听席位吸引了超96000人报名,竞争率超4800:1,远超以往总统弹劾时的关注度。
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国民力量党临时党首权宁世,则各自率领党内高层集中于国会,准备在宣判后立刻开会商议对策。
当地时间4月4日上午,韩国宪法法院对尹锡悦弹劾案进行宣判。
与此同时,支持和反对弹劾的韩国社会团体分别发起了规模空前的大游行,双方针锋相对,对抗情绪急剧蔓延。
为防止出现骚乱或恐袭,韩国警方当天发布了最高级别“甲级紧急令”,在首尔投入210支机动部队约1.4万名警察维持治安。
4月4日,首尔钟路区宪法法院附近街道实施交通管制。
不过,尹锡悦本人并未出现在宣判现场,而是选择在汉南洞官邸内,和夫人金建希一起观看宪法法院代理首席大法官文炯培宣读判决书。
最终,在确认弹劾符合程序要求后,首席代理大法官文炯培宣读法院的认定:尹锡悦发起的紧急戒严违反了戒严法,宪法法院8名法官一致同意罢免总统尹锡悦。
韩国宪法法院表示,尹锡悦发动紧急戒严并出动军队进入国会侵犯了国会议员审议表决权、不逮捕特权。
弹劾案判决从宣读时起生效,韩国将在6月3日前启动新一届总统选举程序,期间将由国务总理韩德洙代行总统职权。
这意味着,尹锡悦的总统之路正式走到了尽头,失去了司法豁免权。
接下来,韩国检方或加速办理尹锡悦涉及内乱罪的刑事案件,最高可判无期徒刑,而金建希涉及的贪腐案或将同步发酵。(另见本号文章《弹劾尹锡悦: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尹锡悦当前的首要工作,便是和夫人一起打包行李,搬出汉南洞的总统官邸。
尹锡悦与金建希。
漫长的弹劾过程。
这场韩国历史上审判时间最长的总统弹劾案,始于2024年12月3日,当时尹锡悦一纸“戒严令”将韩国政局拖入漩涡,历时整整123天。
因“戒严令”入监。
去年12月3日,尹锡悦在未召开国务会议的情况下,以“清除反国家势力”为由宣布全国戒严,并派兵封锁国会与选举委员会,酿成了部队冲击国会的严重骚乱。(另见本号文章《首尔之冬》)
此举引发了在野党的强烈反弹,第二天共同民主党联合其他5个在野党提交弹劾动议案,指控尹锡悦“滥用职权、违宪实施戒严”。
12月14日,韩国国会以204票赞成通过尹锡悦弹劾动议案,并提交宪法法院审理。
宪法法院随即启动审理程序,尹锡悦的总统职权被暂停,成为了继卢武铉、朴槿惠后第3位被弹劾停职的在任韩国总统。
2025年1月15日,尹锡悦因涉嫌内乱罪被捕。1月26日下午,韩国检方对尹锡悦提起拘留起诉,此后尹锡悦就一直待在首尔拘留所的单人监室内。(另见本号文章《逮捕尹锡悦 ep1》)
截至2月25日最终辩论结束,尹锡悦弹劾案共经过11次庭审辩论,尹锡悦本人也在终审辩论当天提交了长达77页的自辩书,强调戒严“符合法定程序”。
在拘留期间,尹锡悦还曾通过手写信等方式频频向外界传递信息,一度被外界描述为“搞狱中政治”。
2024年12月3日,韩国国会主楼内人员与戒严士兵发生冲突。
审判进程针锋相对。
尹锡悦弹劾案的久拖不决,本质是韩国司法体系脆弱性、政治极化与社会分裂的集中爆发。
韩宪法法院共由9名法官组成,其中3名由总统提名,3名由国会提名,3名由大法院院长提名。
虽然韩国宪法法院完全中立于党派之外,但法官们却大多来自“律政家族”,“小圈子”文化盛行,内部立场分歧十分严重,导致了此次审判一拖再拖。
当前由总统提名的3名法官中,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和法官李美善均由前总统文在寅任命,仅郑亨植一人由尹锡悦提名并任命。
据悉,此次韩宪法法院通过电脑随机抽签的方式,指命郑亨植与李美善共同主持审判的准备程序,包括审查关键证据等。
从左上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坐在宪法法院法庭上的依次是宪法法官郑桂先、文炯培、郑亨植、金福馨、赵汉畅、郑贞美、李美善、金炯枓,中间为尹锡悦。
目前9名法官中有1个席位是空缺状态,按照韩国宪法规定,宪法法院必须有6名法官同意,才能罢免被弹劾的总统,反之弹劾案会被驳回。
2月25日至今,韩国宪法法院几乎每天都在闭门审议案件争议点,即弹劾所涉五项指控:紧急戒严是否违宪、军警围堵国会是否违宪、发布“禁止政治活动”条款是否越权、是否曾有“逮捕议员或法官”指示,以及是否试图操纵选举委员会。
对此,国会和尹锡悦方面一直各执一词,交锋激烈。
尹锡悦团队采取双重策略,坚称紧急戒严行动合法,未曾命令逮捕政治人物,出动军队旨在维持秩序,证人证词存在前后不一。
一方面,尹锡悦团队以“检方调查程序违法”为突破口,指责公调处越权介入“政治性案件”,试图将弹劾案定性为“司法政变”。
另一方面,尹锡悦本人通过庭审间隙的公开信,塑造“为国家安全忍辱负重”的悲情形象,甚至引用朴正熙语录强调“非常时期需非常手段”。
国会弹劾方则主张,尹锡悦未召开正式国务会议即发布戒严令构成违宪,试图动用军警压制国会、阻挠表决,破坏民主机制。
此前,弹劾方还曾当庭播放戒严部队闯入国会的监控录像,关键证人洪长元抛出“逮捕名单笔记”,前特战司令郭种根揭露尹锡悦下达“拉出议员”指令。
尹锡悦律师团队在程序法、实体法及证据问题上全面挑战国会方的说法,导致法院需要一一审查其意见,耗费一个多月才审结此案。
4月4日,韩国民众在听到尹锡悦弹劾案通过后欢呼。
韩国政坛再掀血雨腥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虽然尹锡悦弹劾案已划上句号,但围绕韩国总统之位展开的新一轮政治斗争才刚刚开始。
按照韩国宪法规定,尹锡悦被弹劾下台后,60天内必须开启新一届总统竞选。
最新民调显示,51%的受访者希望下一届政权由在野党执政,实现政权更替。在当前候选人中,共同民主党党魁李在明以31%的支持率遥遥领先,而其他竞争者的支持率均不到10%。
目前来看,李在明虽然也官司缠身,但凭借老辣的政治手腕和强势的民意基础,“拳打文在寅、脚踏尹锡悦”,当选前景较为乐观。
2022年9月,韩国检方以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为由起诉李在明,指控他在2021年总统竞选期间牵涉地产腐败案,并在国会审查京畿道政府时对用地规划问题作虚假陈述。
去年11月,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一审认定部分指控成立,判处李在明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两年执行。李在明上诉后,韩国检方以“量刑过轻”为由要求加刑至两年。
出乎各方意料的是,今年3月26日,首尔高等法院二审认定,李在明不存在散布虚假信息行为,撤销一审判决,当庭宣布李在明无罪,这一判决暂时扫除了李在明参与下届总统大选的法律障碍。
自戒严风波以来,韩国各党派为打击政治对手,相互起诉超30人次,各方你来我往,在政坛掀起血雨腥风。
为影响法院判决,相关人士采取静坐、示威、跪拜乃至绝食的方式向法院施压,甚至出现人员伤亡。
同时,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则依仗“检察特权”,将火力集中于在野党关键人物的司法污点上。
他们要求检方对李在明改判无罪一事立即抗诉,若韩国法院在大选前对李在明作出有罪判决,仍有可能断送李在明的政治生涯。
在当下近乎白热化的政治斗争中,李在明随时可能面临死亡威胁,他每次出行都必须穿戴防弹背心。
3月26日,李在明身着防弹背心出席首尔高等法院对其违反《公职选举法》案的二审宣判。
这般紧张态势的背后,是韩国社会分歧加剧的现实,不论谁上台,都将面对一个极度撕裂的政治局面。
更糟糕的是,受内部产业萎缩和特朗普“保护主义”冲击,韩国当前经济状况极其糟糕,GDP增速遭遇断崖式下跌,实际增速已连续7个季度低于潜在增长率,已经陷入“低增长陷阱”。
在特朗普疯狂挥舞关税大棒的背景下,韩国曾经引以为傲的芯片、半导体、汽车等产业面临严峻的萎缩困境。
尹锡悦案虽已审判完结,但他给韩国留下的“烂摊子”并不好收拾。在内部政治极度撕裂、外部地缘形势剧变的背景下,任何继任者想要将韩国带出泥潭,恐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2024年4月,尹锡悦于首尔龙山总统办公室举办的领袖会谈中与李在明交谈。
来源:战斗的喀秋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