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人物 | 作战之精神 必死之观念——抗日英烈刘家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5 09:54 1

摘要:刘家麒,字铮磊,1894年出生于湖北武昌。自幼聪颖好学,酷爱读书。青少年时期深受革命思想影响,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爆发。刘家麒正就读于武汉勺庭中学堂,闻讯奋起,置伯父劝阻于不顾,毅然投身学生军,驻防黄州(今黄冈)。

为抗击日寇、保家卫国,1937年10月16日,郝梦龄将军牺牲于南怀化高地。与他同日并肩作战、为国捐躯的还有他的保定军校同期同学刘家麒。

图1:刘家麒像

刘家麒,字铮磊,1894年出生于湖北武昌。自幼聪颖好学,酷爱读书。青少年时期深受革命思想影响,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爆发。刘家麒正就读于武汉勺庭中学堂,闻讯奋起,置伯父劝阻于不顾,毅然投身学生军,驻防黄州(今黄冈)。

图2:刘家麒故居

1912年,刘家麒考入湖北陆军小学;1914年,入陆军第二预备役学校;1917年,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编入步科九连。

图3:《陆军军官学校同学录》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面对日寇大举进犯国土,刘家麒请命为抗日前驱。9月初,刘家麒率部北上,10月4日夜,抵达抗战前线忻口。10月5日至9日,刘家麒每日观察地形,检查工事,多次对部属训话,讲述对日作战要点,强调整饬军纪。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后对敌作战之精神,如不决心具有必死之观念,绝难获胜”……“大敌当前,须虚心筹划,以克强敌。蓄志如此,不卜将来如何”。

图4: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11日,日军继续进攻五十四师阵地。师长刘家麒置生死于度外,指挥第五十四师,面对日军飞机、大炮攻击,坚守阵地,数次击退敌之猛攻。12日,南怀化高地陷落,整个防线出现破口,形势可危。14日,经浴血奋战,夺回南怀化。至15日,南怀化又陷入敌手。16日凌晨2时,为亲自指挥前沿部队夺回南怀化高地,刘家麒随军长郝梦龄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日军火力封锁线。不幸双双中弹殉国。

11月15日,武汉市举行郝梦龄、刘家麒追悼大会,对两位将军表示沉痛哀悼。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纪念孙总理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对刘家麒将军表示敬意与悼念。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刘家麒将军,汉口旧日租界的“新小路”改名为“刘家麒路”。

图5:刘家麒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牢记历史,不是牢记仇恨,而是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卫国战争中,一大批保定军校师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义不容辞,挺身而出,为捍卫国家独立与民族的生存作出了巨大贡献。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先后于2014年、2015年、2020年公布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保定军校纪念馆将推出保定军校抗日英烈系列推文,以示缅怀纪念。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