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位在招商晚宴上谈笑风生的韩主任,三天后带着计算器走进纪委大门——不是来算政绩,是来算刑期。这位被当地称为"营商环境优化师"的处级干部,用二十八年时间证明:某些官员的投案,不是良心发现,而是Excel表格里的最优解。
【招商局长的"投案经济学":当自首变成风险对冲】
那位在招商晚宴上谈笑风生的韩主任,三天后带着计算器走进纪委大门——不是来算政绩,是来算刑期。这位被当地称为"营商环境优化师"的处级干部,用二十八年时间证明:某些官员的投案,不是良心发现,而是Excel表格里的最优解。
知情者透露,韩春俊的自首堪称"精准抄底"。在纪委收网前夜,他办公室的碎纸机烧坏了三台,却特意保留着某地产商的"茶叶礼盒"发票。这不是粗心,是深谙违纪金额折算规则:收现金是深渊,收"土特产"能算作风问题。就像他分管的产业园项目,虚报资金时永远控制在"够判三年缓刑"的临界点,这位金融学高材生,把量刑标准做成了贪腐预算表。
其招商绝活透着黑色幽默。给企业"开绿灯"前必问三句话:"能解决多少就业?纳税能不能进指定账户?项目名称带不带数字经济?"——全是政策考核硬指标。某次酒局上,他举着招商引资协议对开发商笑称:"咱们这是双赢,你赢两次。"后来才知道,协议里的配套工程早被他小舅子承包,连砂石料都是自家采石场的"尾货"。
更值得玩味的是投案时机选择。3月10日全市警示教育大会播放的案例视频,被干部们私下称为"量刑参考片"。韩春俊连看五天,每天对照《刑法》修正案做笔记,最终在"主动投案可从轻处罚"的条款下画了重点号。有纪委同志感慨,能把自首流程优化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操指南的,二十年反腐生涯头回见。
其"在职研究生"经历藏着惊人彩蛋。那份镀金的学历证书背后,是七个工程老板凑的学费,毕业论文数据直接挪用某违规项目的虚假报表。答辩时专家盛赞"理论与实践结合",现在看确实不假——他把学术造假和工程造假打包成了产学研一体化闭环。
讽刺的是,这位"投案经济学家"最后栽在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分管财政时发明的"三色预警系统",绿色正常拨付、黄色延迟支付、红色重点跟踪,本是为应对审计的防火墙,却因某次误把情妇公司的项目设成绿色,被巡查组发现了整套贪腐算法。
当矿山老板们开始用"韩氏系数"计算行贿性价比,当开发区规划图变成权钱交易的K线图,所谓的主动投案,不过是权力套现的另一种姿势。建议给领导干部标配司法大数据模型,下次再有人拿着计算器谈初心,先查查他是在算民生账还是刑期账。毕竟,真正的清廉建设,不能纵容"投案经济学"解构法治威严。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