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噩梦或许已经开始,只是中产和底层还没收到通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03:45 1

摘要:今天老头子终于宣布:对全球所有国家商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对部分国家额外“重点照顾”——比如对越南直接加征高达46%的关税。司马昭之心,这当然是进一步堵死了中国应对贸易战的转口贸易之路,顺便拉了越南、美国、以及所有国家下水。

像是坐在一列失控的列车里,窗外全是繁荣幻觉——这可能正是全世界中产和底层人民此时此刻的真实境况。

我们都预判了特朗普的下一步动作,但是我们都低估了他到底能有多疯。

「鬼打墙式贸易战」

今天老头子终于宣布:对全球所有国家商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对部分国家额外“重点照顾”——比如对越南直接加征高达46%的关税。司马昭之心,这当然是进一步堵死了中国应对贸易战的转口贸易之路,顺便拉了越南、美国、以及所有国家下水。

我自己算是完整亲历了这几轮贸易战:

从2018年开始,随着中美贸易战白热化,大量中国企业陆续搬去东南亚,当然很多搬迁其实是美国客户主动催促和促成的——美国企业可能是当今美国所剩不多的仍理智尚存的群体。

直到2024年11月特朗普赢得第二任选举,未等他正式上任颁布政策,很多跨国项目都开始加速搬迁东南亚,尤其是越南。就我自己负责的项目,这几个月已经先后谈妥的是:100%搬迁越南(不是几万几百万几千万,而是以几十亿元为单位的项目)。最近几年我去了多次越南,越南多个城市,现在走在大街上,除了中国人就是韩国人。这场孔雀东南飞的转口贸易,中国缓解了压力,越南抓住了机会,各个国家摩拳擦掌要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彼时彼刻,习惯了和平年代的大家,对于这个世界究竟能变得多坏还没有清醒的认知。

直到今天,美国对越南也开始加征重量级关税——这个鬼打墙的贸易战线路,让很多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蒙圈之余,大概也开始后悔这几个月是不是行动太快……行动迟了没有活路,原来行动快了也似乎是死路?然后现在怎么办?

大部分项目刚刚完成越南落地的全面部署,越南的地买了(一点都不便宜),设备都已运抵,合作方也签了数轮订单。但就在此时,46%的惩罚性关税消息炸了场子。这不是风险,这是地震。

工厂要不要搬回来?大概率扑街;

搬去墨西哥?高昂物流成本与工人罢工习惯让人望而却步;

留下来硬撑?越南企业税负压力暴增,连用地审批都开始卡壳。

你会发现,不论怎么选,都像踩在浮冰上。

而做产业链实业的,像被裹挟进一场巨大的幻觉中,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加关税,眼看它推倒再起一楼,眼看这楼塌了又倒那楼。

你刚从A地搬到B地,他立马把B地烧了;你正打包准备去C地,他已经在那儿挖坑了——听起来像是手段高超吧?但此间重点是他活埋的也包括美国企业和美国人民。

供应链“鬼打墙式”地转了一圈,终点是——无路可走。

特朗普时代实则唯一的策略就是“赢学”:是否真的赢不重要,选民觉得赢了才重要,贸易战也是如此。与其说是贸易战,不如说是“表演性民族主义”+“情绪政治”。

就拿最近的从2018年开始的1.0版本的贸易战来说,别听老头天天宣称“Wins Come All Day Under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在总统特朗普的带领下我们每天都赢),要看数据到底赢没赢:

1)消费者买单:物价上涨

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发起对中国的高额关税,声称是为了“让中国付出代价”,但事实是:

95%以上的关税成本都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经济学人》统计,仅仅2018-2019年期间,美国家庭平均每年多支出约800-1300美元 来承担涨价负担。一些关键商品如家电、家具、建材、汽车零部件等涨幅高达 10%-30%。

2)制造业不升反降:工厂没回流,反而关门

特朗普宣称目的是要“制造业回流”,但现实是:

彭博社数据显示,制造业就业在2020年比2018年减少了近25万个岗位。一些企业因供应链成本飙升,被迫裁员、外迁或破产,2019年,美国制造业PMI首次跌破荣枯线,陷入萎缩。

3)农业重灾区:农民是最大受害者

中方反制措施精准打击美国农业:中国是美国大豆、玉米、猪肉等主要出口市场,关税一出,出口断崖式下跌。2019年,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量比2017年骤减约80%,超过1.5万个美国家庭农场破产。

——以上,还仅仅是针对五六年前1.0版本的贸易战的数据,且只是显性数据,还有太多闷拳暗伤无法用数据统计,比如市场信心下滑、投资放缓——贸易不确定性大幅拖慢了企业投资决策(比如此时此刻刚在越南买地的我们),这将带来多少经济损失?以及比如这实则划破了国与国之间的信任,而不信任——将带来多少深远的连锁反应?

这些数据和道理特朗普团队未必不明白,然而他们不care,因为特朗普治国实则只有一条主线——“赢”,是否真的赢不重要,选民觉得赢了才重要,让选民天天情绪高潮、从而忘了现实生活已经变得多么糟糕。

特朗普式贸易战从来都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谋略,而是民粹政治的高价表演秀。

我自己大学是读“国际经济与贸易”出身,报志愿时这是当年分数最高、据说最“前景光明”的专业之一。那时候,我们学习自由市场理论、比较优势、边际效应,坚信规则和契约终将战胜短视和暴力。那时候觉得经济是理性的,是文明社会的共识平台,是超越国界的纽带。

才眨眼间,那些经典教材和经济理论,俨然已沦为那个旧时代的遗物。

「历史

总是周而复始」

近来我经常想起两个历史坐标:

历史坐标1):1930年代美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全球经济大萧条加剧➡️二战

背景: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后,美国于1930年推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对20000多种进口商品提高关税,关税平均税率从38%升至约60%。

结果:引发全球报复性关税:60多个国家对美国实施反制关税。➡️贸易量骤降:1930至1933年,全球贸易下降超过66%,美国出口下降61%。➡️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美国失业率一度达到25%,农产品价格崩盘,数千家银行倒闭。

然后经济民族主义抬头、国际合作机制瓦解,为希特勒崛起、二战爆发埋下伏笔。

而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时间轴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1930)➡️ 全球贸易战、经济大萧条加剧
➡️德国深陷经济危机、社会极端化
➡️希特勒利用民粹崛起(1933)
➡️走向法西斯扩张、二战全面爆发(1939)

历史坐标2):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贸易依赖➡️美国石油禁运➡️偷袭珍珠港

背景:1941年,日本70%的石油依赖美国进口。随着中日战争升级,美国对日实行石油和钢铁出口禁运。

结果:日本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只剩半年储备。➡️为了获取东南亚资源并打通航路,日本决定发动战争。➡️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所以啊,贸易战绝不只是普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是特朗普的八卦,所有历史都告诉我们:当真的行至所有外贸人都被迫下岗的那一天,就是兵哥哥上岗之时。

大家或许还不知道的是,最近新能源行业也出现了一个大地震,就是:刚果禁止出口钴四个月——这个新闻目前还没被怎么报道,然而无疑是灾难级别的,且重大弊端可能要从本月之后才开始显现出来。这出大戏当然也有美国的横插一脚,刚果抓住机会坐地起价,如果刚果这出戏最终拿到的也是俄和乌的剧本——允许美国获得关键矿产的开采权,以换取安全援助——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场灾难才是刚开始而已。在更大的灾难到来之前,世界暂时还没有彻底疯掉,因为暂时只是切断出口4个月,然而行内没有人相信4个月之后价格会回降多少,所以这一出或许真的只持续4个月的插曲不是一出短暂游戏,而是慢性毒药,根本没有解药,可以预测成本直线上升大概率已经是板上钉钉。

——新能源行业这种少数尚未萧条的幸运儿,尚且如此风雨飘摇。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大灾难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当一个九流政治家、拥有着一流个人魅力、轻易就能煽动大量民粹追随时,就极有可能把整个世界拖入地狱。

然而以上,MAGA和全世界民粹是理解不了的,因为他们的特点从来都是:读书少、逻辑差、易高潮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