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1日,一条视频在网上炸开了锅,画面里一位乘客情绪激动,双膝跪地,对着海南航空的工作人员苦苦哀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有句话说得好,“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话用在这两天发生的海南航空事件上,简直是再贴切不过了。
2025年9月11日,一条视频在网上炸开了锅,画面里一位乘客情绪激动,双膝跪地,对着海南航空的工作人员苦苦哀求。
而在另一段视频里,一大群乘客围着工作人员,一位大哥更是气得拍着桌子怒吼,声嘶力竭地要个说法。
这到底是怎么了?能把乘客逼到这份儿上,海南航空到底做了什么?
事情的起因是海航的HU7814次航班,这趟本该从三亚飞往北京的航班,却在快要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来了个一百八十度急转弯,备降到了其他机场,而航空公司给出的理由是:
北京有雨,天气原因。
一听“天气原因”,经常坐飞机的朋友可能都会心一笑,这四个字,简直就是航班延误或取消的“万金油”,但这次,乘客们不买账了。
为什么?因为就在他们这趟航班备降的同时,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甚至海航自己的后续航班,都稳稳当当地降落在了北京。
这就好比,说好了考场漏雨没法考试,结果就你一个人被赶了出来,别的考生都在里面正常答卷,这换谁谁不迷糊?
乘客们的愤怒瞬间被点燃了,更要命的是,这飞机上不光有归心似箭的普通人,还有等着救命的特殊乘客。
一位大哥在视频里吼道,机上有名乘客是等着第二天在北京做手术的,还有一个是急着赶回去给病人签字的医生。
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北京大医院的床位有多紧张,大家心里都有数,耽误一天,可能一个手术机会就没了。
而那位下跪的乘客,正是因为这无奈的处境,才抛下了尊严,用最卑微的方式乞求一个回家的机会。
看着视频里那位乘客绝望的背影,和那位大哥拍红了的手掌,屏幕前的网友都能感受到那份焦灼和无助,恨不得自己去和航空公司评评理。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仅仅是因为“天气原因”么?为何其他航班能够顺利飞行?
很快,现场乘客爆出了一个更惊人的内幕,那位怒吼的大哥提到有工作人员私下透露,这次备降,跟当班机长的“证”有关系,说白了,就是这位机长不具备在雨天降落的资质。
这个说法要是真的,那问题可就严重了,作为一家专业的航空公司在安排航班时,难道不应该考虑到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并匹配具备相应资质的飞行员吗?
如果明知机长能力有限,却依然让他执飞这条航线,这不仅仅是对乘客的不负责任,更是把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当儿戏。
更让乘客感到被冒犯的,是一些细节。
据那位大哥说,飞机起飞时,机长广播先是磕磕巴巴地说了两遍英语,还说错了,然后才用中文广播。
在国内航班上,面对绝大多数是中国人的乘客,这样的播报顺序和业务水平,确实让人心里不太舒服,这虽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但在当时紧张的气氛下,无疑是火上浇油,让乘客感觉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尊重。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海航的应对措施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乘客们被撂在异地机场,信息不透明,投诉无门,航空公司并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坦诚地告知乘客真实原因,也没有立刻给出解决方案。
大家只知道飞机飞不了了,要在机场过夜,至于什么时候能走、怎么走,一概不知,这种“一问三不知”的鸵鸟态度,彻底消耗了乘客最后的耐心。
那位大哥提出的要求其实很卑微,既然你们飞不了,那就安排大巴或报销打车费,让我们自己想办法回北京。
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几乎是唯一现实可行的止损方案了,但现场的工作人员没有权限,只能一级级上报,这个过程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
可以想象,在那个深夜,一群被困的旅客,面对着冰冷的机场和迟迟不来的答复,内心是何等的煎熬。
事实上,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导致的延误并不少见,而根据民航局的规定,因承运人自身原因造成延误4小时以上,是需要对旅客进行经济补偿的。
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乘客真正拿到过赔偿呢?多数人得到的,不过是一句“抱歉”和一张餐券而已。
最终,据网友爆料,海航给每位乘客赔偿了400元了事,这样的补偿对于乘客们耽误的时间、焦急的心情,以及那位可能错失手术机会的病人来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这次事件,给所有航空公司都敲响了警钟,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任何试图用“标准话术”来搪塞乘客的做法,都只会引发更大的舆论危机。
乘客要的不是下跪的员工,也不是冰冷的赔偿金,他们要的是尊重、是真诚、是遇到问题时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和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那位拍桌子的大哥,或许情绪有些激动,但他敢于质疑、敢于为自己和所有乘客争取权益的精神,值得我们点赞,因为如果每个人都选择沉默,那么我们的权益就只会被不断蚕食。
希望海航能真正从这次“火出圈”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别让“五星航空”的招牌,毁在了这些本不该发生的细节上。
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乘客的信任,才是航空公司最宝贵的资产。
信息来源:
来源:侃文的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