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网络平台“营养师”推销保健品乱象丛生,部分不良从业者以“健康管理师”“营养顾问”等虚假身份,混迹于社交平台与线下讲座,通过伪造专业履历、精心编排“健康讲座”、刻意虚构成功案例等手段诱导消费者;更有甚者打着营养指导的幌子,开出所谓定制化方案,将营养指异化
近年来,网络平台“营养师”推销保健品乱象丛生,部分不良从业者以“健康管理师”“营养顾问”等虚假身份,混迹于社交平台与线下讲座,通过伪造专业履历、精心编排“健康讲座”、刻意虚构成功案例等手段诱导消费者;更有甚者打着营养指导的幌子,开出所谓定制化方案,将营养指异化为营销套路,“营养师”俨然成为销售新“人设”。
营养师角色跑偏坑人,与该职业设立初衷背离,背后折射出的是职业资质模糊、监管滞后以及维权难等现实困境。在市场端,“营养师”称谓泛化,短期速成培训证书泛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正规注册营养师资质的公信力;部分企业为逃避监管,把销售话术伪装成“营养课程”,利用线上社群、直播等新兴渠道推销保健品,模糊了商业营销与专业指导的界限,增加了监管难度;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微信群聊天记录、直播口播话术等关键证据易丢失,商家通过换号、注销账号等逃避责任,加之小微企业无财产可执行,导致受害者被侵害后常求助无门。
保健食品并非普通食品,“伪营养师”夸大产品功效,将其作为营销工具,让科学的营养指导变了味,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危害消费者健康。向药品、保健品市场乱象亮剑,明确“营养指导”与“商业营销”的边界,推动行业回归专业规范,刻不容缓。
作为消费者要保持清醒和理性,科学选购保健品,不混淆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界限,不盲目跟风、轻信夸大宣传。同时,要加大科普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营养知识,提升公众的防骗能力。监管部门应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全链条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唯有多方共治,形成合力,才能引导保健品市场回归正轨,让科学营养真正惠及广大民众。
出品人:雷和斌
总监制:何文宗
策划:周牧 楚彦
本期美编:何如冰
本期作者:崔凤娇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