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8年5月,延安窑洞油灯下的毛教员写完《论持久战》,直接戳中全国最慌的那根神经:到底还能不能打?
1938年5月,延安窑洞油灯下的毛教员写完《论持久战》,直接戳中全国最慌的那根神经:到底还能不能打?
老蒋没吭声,白崇禧却把全文贴进作战厅,一句“真药方”让一票将领闭嘴。
南京城墙上弹孔还在滴血,武汉码头已经堆满逃难的箱笼。
说书人一句“扬州十日”把茶馆哭成泪海,可哭完还得问:明天往哪跑?
毛教员把日本那点家底算得门儿清:钢产量是中国的二十倍,可石油九成靠进口,战线一拉长就得喘。
中国穷得叮当响,却有四亿张嘴和半个亚洲的纵深,耗得起。
文章油印本塞进竹筒,跟着八路钻地道,河北大娘拿它垫蒸馍,热气一熏字更黑。
学生娃抄在包书纸上,过江小舢板一抖,墨迹晕开像条河。
东京大本营拿到译本,军部大佬笑:支那纸老虎。
结果1939年冬,台儿庄一仗被扇肿脸,冈村宁次气急败坏搞“三光”,反倒把更多老乡逼进游击队。
1940年百团大战炸铁轨,日本《朝日新闻》头回出现“持久战”三个字,立马被勒令改版。
国内酱油都兑水了,还打?
最新解密的国民党档案显示,老蒋在1938年7月的日记里偷偷写下“积小胜为大胜”,跟毛教员隔空对暗号。
美国武官报告:重庆街头卖报童喊“持久战”,比喊“蒋委员长万岁”还顺口。
2023年东京大学翻出当年参谋本部会议记录,有人嘀咕“早知道听石原莞尔,别打中国”,被同僚当场拍桌子骂“懦夫”。
现在看,真该听。
说到底,赢的不是哪篇神文,是四亿人被一句话点醒:咱耗得起,你耗不起。
就像网友说的:毛教员那支笔,比二十个师还管用。
来源:风中急速旋转的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