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西游记》原著的作者是吴承恩,那么,吴承恩无疑是一位天才小说家,最让人佩服的是他善于制造谜题:一个名字,就足以让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
01:
如果《西游记》原著的作者是吴承恩,那么,吴承恩无疑是一位天才小说家,最让人佩服的是他善于制造谜题:一个名字,就足以让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
比如:
1,白骨夫人(白骨精),她是谁的夫人?是谁把“白骨夫人”这四个字刻在她的白骨上?可以肯定的是,刻上这几个字的人一定很爱她。为什么不直接刻她的名字呢?或许他们相爱却不能公开。
2,地涌夫人(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她又是谁家的女人,或者说是谁家的娘子?她在外面这么风骚,她家的男人去哪里了?为什么不管一管她?她的男人也许隐居,也许出家,或者已经死了。
3,最天才的一个名词:二徒弟。
唐僧前世金蝉子是如来的二弟子,吴承恩为什么不让金蝉子是如来的其它弟子,比如大徒弟或者三徒弟?
金蝉子是如来官方公布的唯一弟子,如来有没有三弟子,我们不知道,但是一定有大弟子,因为金蝉子是他的二徒弟。
如来的大弟子是谁呢?这个大弟子佛法应该高于金蝉子,入道时间也长于金蝉子。
既然如来的二弟子是西游记中的二号人物,那么如来的大弟子应该是更重要的人物才对啊。顺着这个思路去寻找答案,或许你会有惊人的发现。
再如,九尾狐有两个儿子(帮太上老君烧火的金银童子),她的丈夫又是谁呢?可以肯定的是,她的丈夫是人类。
白骨夫人、地涌夫人和九尾狐,这三个女人的丈夫以及如来的大弟子一定会出现在《西游记》中,否则吴承恩留给读者的谜题就失去了意义。
如果找出这四个神秘人物,将会颠覆你对《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的认知:原来吴承恩笔下的西游世界是一个充满悲剧和骗局的世界!
02:
读过《西游记》的人都会发现,在这篇小说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相似的情节,觉得作者好像是多此一举。
其实看似重复的内容,却有作者想表达的深层意思,需要我们细细品读。
比如“无底洞”这一章,就有几处看似重复多余的情节。我们以这章来展开讨论,看作者是怎么借重复的情节,来表达他的想法。
1,唐僧在黑松林时,两次要救下假扮落难民女的老鼠精。
第一次唐僧要救下老鼠精,被孙悟空拦下。孙悟空用了“四圣试禅心”的往事来敲打唐僧,唐僧暂时放弃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僧知道自己如果对老鼠精动了感情会有怎样的后果。
虽然唐僧暂时放弃了,可是老鼠精通过隔空传音对他说了一句话,让他找到了救老鼠精的理由。就算会受到灵山的惩罚,唐僧也在所不惜,他与老鼠精的关系不一般。
而“隔空传音”这项本领很重要,暗示只要老鼠精愿意,她也可以偷听到很远的人谈话。
唐僧知道她是妖精,却仍然执意要救下她,本来已经放弃了,居然还返回来救人(妖)。这让孙悟空很不满,说唐僧“时来逢好友,运去遇佳人”。暗示两人是老相识。
当然唐僧与老鼠精互不相识,唐僧也断然否决了孙悟空的怀疑。但是老鼠精和唐僧的前世金蝉子是老相识,因为老鼠精后来告诉了唐僧:他们原本是一对非常恩爱的情侣。
现在问题来了。老鼠精是什么时候知道唐僧是金蝉子的?至少在黑松林时,她是不知道唐僧是金蝉子的转世,否则她不会说出“那唐僧乃童身修行,一点元阳未泄,正欲拿他去配合,成太乙金仙”这句话来。
而唐僧又是什么时候认出老鼠精的?其实他在黑松林里的奇怪表现,就已经表明他认出了老鼠精,大家可以细细品味原著。
为了解决以上这两个问题,作者作了以下安排。
2,孙悟空两次提到金蝉子。
第一次是孙悟空去化缘,在空中看到唐僧头顶上出现了祥云。之前在平顶山遇到银角大王时,唐僧头顶上出现过祥云。其实是金蝉子显灵,金蝉子的灵魂被唤醒了。
这个时候,在黑松林里的唐僧暂时有了金蝉子的记忆。唐僧不认识老鼠精,但是金蝉子认识,而且是分别数百年的情侣。这便是唐僧执意要救下老鼠精的原因,也是唐僧与孙悟空爆发语言冲突的关键。
第二次,在镇海禅林寺里,孙悟空在唐僧生病的时候,提到了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孙悟空讲那些骗小孩的话有什么意义呢?连猪八戒都不相信。但是有偷听能力的老鼠精将会得到一个重要信息:唐僧竟然是金蝉子的转世。
通过孙悟空两次提到金蝉子,作者完美地解决了两个问题:唐僧在黑松林认出了老鼠精;老鼠精在镇海禅林寺的第四天,知道了唐僧是金蝉子。
这就是为什么老鼠精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取元阳成太乙金仙”变成“取元阳成为夫妻”(原著第83回:要取元阳成配偶)的原因。
因为认识对方不是在同一个时刻,导致他们互相以为对方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当老鼠精知道唐僧要害她性命,把实情告诉他时,我想唐僧应该是感到非常震惊而又羞愧。
作为西游记最重要的女角,老鼠精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妖?作者在对老鼠精包括她的洞府作了大量正面描写时,又有了以下一段。
3,猪八戒两次向无底洞的小妖精打探情况。
当年我们看电视剧这一段时,被猪八戒的憨厚笑得不行,以为作者写这些纯粹是为了搞笑的,认为猪八戒的出场就是为了逗大家乐。其实这里面有作者很深的考量,而他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
当猪八戒称呼两个打水的女妖为妖怪时,两个女妖竟然非常生气,用水瓢打了猪八戒。很明显,无底洞的女妖不认为自己是妖精,她们以做妖精为耻辱。
而第二次,猪八戒变成一个胖和尚礼貌地向她们问路时,两个小妖非常高兴。她们称赞猪八戒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和尚,对他有问必答。
作者通过描写猪八戒两次问路,表现无底洞的小妖精是一群善良单纯的精灵。而他的真正用意,是暗示她们的主人老鼠精并不是一个邪恶角色。
作者为了实现这个意图,不惜让小说出现一个很大的漏洞:猪八戒探路,居然不带兵器。
4,孙悟空两次向唐僧提出要钻老鼠精的肚子。
首先是增加老鼠精与唐僧的戏份。然后通过孙悟空的两次行动,完成了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
第一次,唐僧对孙悟空要钻老鼠精肚子表示了不满,但是还是配合了他。唐僧和老鼠精的亲密互动,让他们重温了以前快乐的时光。作者通过大量描写,反映了老鼠精对唐僧的无比尊重。
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当本领高强的老鼠精被孙悟空变作的老鹰惊吓时,竟然瑟瑟发抖地抱着唐僧寻求安慰。老鼠精分明是把唐僧当成了自己的爱人,才会有这种动作。说明老鼠精对唐僧是真爱。
第二次,唐僧对孙悟空再次要钻老鼠精的肚子表示了愤怒。不过,在孙悟空的“开导”下,唐僧最终无奈地再次配合了他。
通过这两次描写,反映了唐僧对老鼠精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情。
而唐僧借孙悟空变成的红桃,在与老鼠精的对话中,引出了她不为人知的秘密:修炼阴阳功法。结合老鼠精在镇海禅林寺里吃六个小和尚的经历,唐僧确信他的这位前世情侣,一直在瞒着他,暗地里偷偷地用童男修炼。
而作者真正的目的是,借此让唐僧亲口说出与老鼠精决裂的话来,这句话必须由唐僧自己说。原文如下:
三藏躬身将红桃奉与妖怪道:“娘子,你爱色,请吃这个红桃,拿青的来我吃。”“爱色”其实就是“好色”的意思,唐僧在讽刺老鼠精好色。唐僧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娘子,你这么好色,就请接受孙悟空的惩罚吧,我是清白的。”
此时,唐僧与老鼠精彻底决裂,当然老鼠精并没有理解唐僧这句话的意思。
以上看似重复的情节却暗藏玄机。作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重复地使用相似的情节,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03:
关于唐僧的人设,很多读者对唐僧很失望:无能、懦弱,甚至认为他好坏不分。其实如果你了解作者设定好的情节,就完全可以理解唐僧。这里有三个问题:
1,金蝉子被贬下凡,经过十世轮回成了唐僧,原因是无心听佛讲。而无心听佛讲的原因找到了吗?如来解决了吗?
2,唐僧对猪八戒是溺爱吗?
3,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解决了吗?
关于第一个问题:
唐僧其实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原本是金蝉子,是一个有家室的人,妻子的背叛让他蒙羞,让他含恨出家。即使如来的佛法也不能让他走出痛苦的心灵,金蝉子并不是一个天生喜欢做和尚的人。
金蝉子人品如何?原著第12回已经有交代:明智金禅。这是观音对他的评定。说明金蝉子原本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如来是不是很没有面子?堂堂的二弟子竞然不用心听课,而且还抵制他,轻慢佛法。
这真是笑掉大牙!
如来有没有教导金蝉子?看来教导的作用不大,否则如来就不会把他贬到人间做了三百年的和尚。
一个原本不想做和尚的人,却在人间做了三百年的和尚,最后成了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你说唐僧是不是一个悲剧人物。唐僧内心的痛苦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唐僧回到灵山会恢复金蝉子的记忆,如果如来不解决当初金蝉子无心听佛讲的原因,就没有办法留住唐僧。
金蝉子当初虽然出家而又无心听如来讲课的真正原因,就是怀疑自己的情侣金鼻白毛老鼠精背叛了他,却又没有找到证据。如来有没有解决?当然解决了。原著第83回最后一句话:割断丝萝干金海,打开玉锁出樊笼。
在如来的帮助下,唐僧终于抛下尘缘,坚定地走向了成佛之路。
唐僧在老鼠精面前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堪入目,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一个高僧、圣僧。但是当你知道了唐僧和老鼠精前世的缘分,你就能理解他了,也能明白他内心的痛苦:最爱的人,竞然是自己最恨的人。
关于第二个问题:
唐僧之所以容忍猪八戒,是因为猪八戒经常闹辞职。对待这种员工,唐僧没有办法,对他不好,他可能真的会走。因为猪八戒力气大,负责挑担,这种苦差事只有这头猪愿意干,唐僧需要他。
但是,当猪八戒已经没有机会走的时候,唐僧终于爆发了。在第96回,当猪八戒发牢骚时,唐僧终于开骂了:
三藏骂道:“泼孽畜,又来报怨了!常言道,长安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待我们有缘拜了佛祖,取得真经,那时回转大唐,奏过主公,将那御厨里饭,凭你吃上几年,胀死你这孽畜,教你做个饱鬼!”那呆子吓吓的暗笑,不敢复言。唐僧用非常恶毒的语言辱骂了猪八戒,算是对之前猪八戒对他不敬的报复,也是一种警告。这次猪八戒不敢再说散伙的话了,因为已经到了灵山脚下。所以说,唐僧并不是不分好歹,而是识时务。
关于第三个问题:
唐僧对孙悟空是有意见的,读过小说的都知道。
真假美猴王时,唐僧对孙悟空非常不满,就算取经失败,也要赶走孙悟空。最后在观音的威胁下,唐僧接受了现实。唐僧赶走孙悟空的原因,是被他牵着鼻子走,到处入坑,还莫名其妙地和西梁国女王结了婚。
但是唐僧真的就这样对孙悟空和解吗?这不合常理,不符合人性,也不能体现这部作品的伟大。再看第81回:
”三藏道:“我如今起坐不得,怎么上马?但只误了路啊!”行者道:“师父说那里话!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与你做徒弟,就是儿子一般。又说道,养儿不用阿金溺银,只是见景生情便好。你既身子不快,说甚么误了行程,便宁耐几日何妨!”要知道,孙悟空之前多次拿唐僧和老鼠精开男女关系的玩笑,深深刺痛了唐僧的心,唐僧对孙悟空的厌恶到了极点。在镇海禅林寺里,唐僧甚至当着和尚的面,骂孙悟空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这种恶毒的话。
当唐僧生病时,孙悟空说出了这句感人肺腑的话,让唐僧终于明白孙悟空的真心。他知道了,实际上孙悟空是尊重他的,只是猴头喜欢捉弄人,有些事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种真实的人性,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04:
孙悟空去南海找观音帮忙的时候,正常情况下,观音都是端坐在莲台上,一脸严肃。但是有两次例外,一次是在通天河遇到金鱼精;另外一次是请观音收服当时还在流沙河为妖的沙僧时,那时,观音正与捧珠龙女在宝莲池畔扶栏看花。
如果把这两次连在一起看,就非常有意思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观音在宝莲池畔扶栏看花呢?
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下。
4年后,孙悟空在通天河遇到了金鱼精,就是观音在宝莲池里养的一只金鱼。而金鱼精已经在通天河为妖9年,也就是说,当年菩萨与捧珠龙女在宝莲池畔扶栏看花时,金鱼精已经走了5年。
观音在通天河对孙悟空说过:
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涨,走到此间。我今早扶栏看花,却不见这厮出拜。观音表示,只要她扶栏看花,金鱼精就会出来拜见她。
说明至少在4年前,她和捧珠龙女在宝莲池畔扶栏看花时就知道,金鱼精已经不在宝莲池了。
观音可能是太紧张了,不小心泄露了秘密:她早就知道金鱼精下界为妖了。
既然西游世界里的第一女神观音也有见不得光的事情,那如来搞几下小动作也不为过吧。
通过这些,作者告诉读者:不要以为如来和观音很伟大,在西游世界里,他们都是正常的人,要为自己的利益做打算。
这才是真实的西游记,而不是童话故事。
05:
作者为什么要让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面五百年,为什么不是一百年或者两百年。除了要等唐僧到来外,更重要的是,作者要暴露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
菩提祖师传授给孙悟空的天仙诀,是一种邪门却能快速成仙的口诀。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每隔五百年要遭天灾,共三次。如果躲不过,便灰飞烟灭,连做鬼的机会都没有。
菩提祖师非常“狡猾”,要等孙悟空练成口诀后才告诉他,估计他也担心孙悟空不敢练这种功法。如果孙悟空不练这种功法,菩提祖师的计划就要泡汤了。
孙悟空果然非常害怕,叩头求助。菩提祖师便传授了躲避三灾的方法:七十二变。
孙悟空在天上当了180年的官,又被烧了49年。压在山下后,再过三百年就要面临天灾了。
孙悟空失去了变法,如何才能躲过第一次天灾?此时,孙悟空必死无疑。可是孙悟空安然度过了,直到唐僧的到来。
为什么孙悟空失去了七十二变的能力,却能逃过此劫?
那一定是有人在帮他!
可是有一大堆神仙在看守孙悟空,不可能有人来帮他的。而且除了菩提祖师,其他人都不知道孙悟空即将会有天灾。菩提祖师已经和孙悟空决裂,也已经消失了。
只有一种可能,是如来救了孙悟空!
孙悟空修炼的天仙诀核心是:五行颠倒用。如来用五指化成的五行山,是不是在帮助他度过了这次天灾?
如果菩提祖师不是如来,对孙悟空知根知底,怎么能帮到孙悟空?
所以如来就是菩提祖师,否则,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已经灰飞烟灭了。
这就是作者要让孙悟空压在山下五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才能让读者通过推测,来判断出如来就是菩提祖师。
因为如来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教孙悟空,只好传授这种邪门功法,孙悟空也只用了三年就练成了。如来在人间仅仅花了十几年时间,对灵山的人来说,他们的老大也只是离开了十几天而已。
通天河为什么八月份下雪?
这个没有人去管。神话小说嘛,想下雪就下呗,还不是作者一句话说了算。
在取经路上,唐僧一直在往西边走吗?
取经团队在某地完成任务后,一般都有什么“继续西行”“径往西投”等说明,但有时候并没有指明下一段的行路方向。
唐僧师徒出了车迟国,就没有方向。原文如下:
这一去,只为殷勤经三藏,努力修持光一元。晓行夜住,渴饮饥餐,不觉的春尽夏残,又是秋光天气。没有表明行进方向,却强调了晓行夜住。可是在到达通天河的那天,他们破天荒在晚上继续赶路,当然是孙悟空要求的。确切地说,是如来要求的。
如果说唐僧西行之路是固定在北纬30 度的话,通天河的陈家庄可能在北纬40度的地方,因为只有这个地方清楚地写着八月份会下雪。
通天河是南北走向,汇入南海,够长,挡住了唐僧西去的道路。沿途有很多人家,不只是一个陈家庄。
唐僧师徒如果继续按照西行的方向行走,可能他们会在北纬30 度位置的李家庄渡河。那里的八月肯定和黑水河一样,不会下雪,也不会结冰。
结果他们跑到了北纬40度的陈家庄,而且是连夜赶到,而且当晚金鱼精要吃童男童女,而且金鱼精每年只吃一次......就是这么凑巧。
所以观音才会狼狈不堪,才会愤怒万分。这个平时要打扮得非常精致才会出房门的女人,这次连外衣都来不及穿就赶到了通天河,甚至还被陈家庄的人拍照留念。
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安排通天河八月份下雪的原因,可谓是深藏不露啊!
07:
关于托塔天王女儿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他有一个7岁的女儿李贞英,而且是原创,并非来自民间传说。
在天界,神仙是不能有夫妻的。即使曾经是夫妻也不能同住,更不能以夫妻相称。所以《西游记》中没有交代托塔天王的妻子。
神仙是不能有生育的,这不仅是西游记的规则,也是古代中国神话的普遍认知。所以李贞英肯定是托塔天王在成仙之前,在人间生下来再带上天庭的。
李贞英年仅7岁,这时的人间是公元650年。如果一生下来就被带上天庭的话,按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来算,人间则过了2555年。
可以算出托塔天王最早成仙的时间:2555年前,大约是公元前1900年。
托塔天王进入仙道的时间其实很短,但是无论如何,都早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间。
玉帝的修行有几亿年,在老君面前都只是晚辈,而托塔天王却成为天庭的兵马大元帅,一仙之下,万仙之上。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最大可能是天庭成立的时间也很短。因为天庭有约束,比如三天就要点卯一次,众神可能不愿意为天庭效力。这个时候,托塔天王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神仙。玉帝大喜,不仅封他为“国防部长”,还给他儿子哪吒赐为“三太子”。其他神仙见有利可图,纷纷加入。
通过7岁的女儿李贞英,作者把天庭成立的时间暗暗表示在小说里了。
作为《西游记》百回本的作者,吴承恩对小说的情节和设定非常谨慎,你认为的漏洞,其实他都已经悄悄填上了。当然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毕竟《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
1,唐僧长生不老的肉体和元阳一直被妖精惦记着,就像一个巨大的人参果,谁看了都会忍不住流口水,狮驼岭的青狮精就抱着唐僧舍不得放。
将来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见到唐僧怎么办?
唐僧到了灵山后,所有的仙佛看见他,脑海里首先可能会想到唐僧肉,女弟子可能还会想到他的元阳。这就很尴尬了,唐僧就算成佛也会引起大家的不安,甚至会让某些人失去控制。
没有关系,吴承恩已经考虑到了。当唐僧到达灵山脚下的凌云渡时,唐僧脱去了凡胎,没有肉体了。这样一来,就不会再有人惦记着唐僧了。
这也暗示:唐僧前九世很有可能被灵山上的人吃过。当然不包括金蝉子,否则整个灵山的人见到唐僧都会有罪恶感。因为作者给了金蝉子一个特殊身份:有妇之夫。金蝉子的肉体和元阳已经失去了功效。
2,唐僧离开东土,进入异国他乡直到天竺国,这一路风土人情如何,穿着打扮怎样?很多人没有仔细阅读原文,以至于把这些国家与历史中的外国联系起来。
实际上吴承恩在天竺国已经交代了,原著第93回,如下:
三藏立于道旁对行者道:“他这里人物衣冠,宫室器用,言语谈吐,也与我大唐一般。我想着我俗家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姻缘,结了夫妇。此处亦有此等风俗。”在西行路上最后一个国家——天竺国,作者以唐僧的口吻做了一个总结:西天路上的国家其实和唐朝一样。
作者告诉读者,《西游记》是中国的神话故事,不是环球旅游日记。西游记里所谓的异国他乡都是以大唐为模板的。
来源:海绵专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