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准确说法:**中华民国六年**,袁世凯已死,张勋刚闹完复辟,段祺瑞把持北京,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南北再次开打。
1917年,中国头上已经没有“朝代”这顶帽子了。
准确说法:**中华民国六年**,袁世凯已死,张勋刚闹完复辟,段祺瑞把持北京,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南北再次开打。
也就是说,大清龙旗早在1912年1月1日就被五色旗换下,**“朝代”变成了“民国”**,皇帝改称“大总统”,可天下并没因此太平,反而进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军阀混战季。下面把镜头拉回107年前,看看这片土地上到底在发生什么。
一、先把时间轴钉牢
公历:1917年(平年)
农历:**丁巳年**(蛇年)
民国纪元:**民国六年**
关键月份:
- 1月—6月:北京政府内阁像走马灯,换了三届;
- 7月1日—12日:张勋率五千“辫子兵”进京,拥溥仪复辟,史称“丁巳复辟”;
- 7月12日起:段祺瑞“讨逆军”攻进北京,复辟破产;
- 8月:广州军政府成立,南北对峙正式上桌;
- 11月: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后话,却改变了后面100年的剧本。
二、国家名片:名义上叫“中华民国”,实际上“一国N府”
1. **北京政府**(北洋系)
头把交椅:段祺瑞(国务总理,皖系首领)
地盘:直隶、山东、安徽、浙江、福建等富庶省区,掌握海关、铁路、兵工厂。
2. **广州军政府**(护法阵营)
头把交椅:孙中山(海陆军大元帅)
地盘: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一部分,靠西南军阀“借鸡生蛋”。
3. **各地军阀**
- 东北:张作霖(奉系)——“东北王”已初具规模;
- 华北:冯国璋(直系副总统)——跟段祺瑞同床异梦;
- 山西:阎锡山——“保境安民”修窄轨铁路;
- 西北:冯玉祥(16混成旅)——还在练“模范连”,尚未爆发;
- 长江流域:曹锟、吴佩孚、李纯……督军比省长多,印把子就是枪杆子。
一句话:民国没皇帝,却有**“山大王plus版”**,五色旗被撕成五颜六色。
三、1917年的北京城:12天“皇帝梦”
7月1日清晨,12岁的溥仪再次穿上龙袍,在乾清宫升座,接受张勋、康有为等几十人三跪九叩。
张勋自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通电全国要求“遵用宣统年号”。
结果:
- 北京城里的洋人根本不买账,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直言:“这是闹剧”;
- 上海交易所**公债价格暴跌30%**,银行出现挤兑;
- 最搞笑的是——**辫子兵**不会用电话,把“讨逆军”前线指挥部当成“电报房”,一通乱接,自己把作战计划送给敌人。
7月12日,段祺瑞的**讨逆军**用飞机(对,民国第一次空战)往紫禁城投了三颗小炸弹,张勋逃进荷兰使馆,复辟剧**12天杀青**。
溥仪后来回忆:“我只记得龙袍太厚,夏天热得慌。”
四、南方:孙中山的“护法”与军阀的“算盘”
张勋一闹,孙中山立即号召“**护法**”(维护《临时约法》),海军总长**程璧光**率舰队南下广州,一口气带来**15艘军舰、1万多吨排水量**,堪称民国初年最大“军舰跳槽”。
8月25日,广州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海陆军大元帅”,看上去阵容豪华,实际**兜里只有广东一省税**;
广西的**陆荣廷**、云南的**唐继尧**名义上“护法”,暗地里“护地盘”,让孙中山“**帅位高过天,军饷靠讨饭**”。
南北两个政府互相开除对方“国籍”,中国第一次出现**“一国两府”**的荒诞剧。
五、百姓日常:兵荒马乱,也得过日子
- **上海**:外滩霓虹灯已亮,**有轨电车**叮当作响,交易所里红马甲喊单,**“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十年刚拉开;
- **天津**:**劝业场**开张,售洋布、留声机、可口可乐,**“北方购物天堂”**雏形出现;
- **广州**:**长堤大马路**修好,**轮船招商局**开通广州—上海—天津定期班轮,**邮件七天可达**;
- **江南农村**:**机织布**价格比土布便宜三成,**“男耕女织”**模式被洋纱冲垮,**第一批“纺织女工”**进城;
- **北京前门**:**全聚德**挂炉烤鸭已卖到**1块2银元**一只,**东来顺**涮羊肉用**永定河小 tail 羊**,**“吃货经济”**扛住战乱;
一句话:**城里有电灯,乡下点油灯;一边西装革履,一边长袍马褂**,近代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每天都在更新。
六、思想界:新文化前夜,各种“主义”抢话筒
- **《新青年》**已创刊两年(1915),**陈独秀**正写《敬告青年》,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 **胡适**在美国读博,**“文学改良”**方案已打好草稿,**白话文运动**进入倒计时;
- **鲁迅**还在北京绍兴会馆抄古碑,**“铁屋子”**理论尚未成型,但**《狂人日记》**的腹稿已酝酿;
- **十月革命**(俄历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一声炮响,**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兴奋地写下《庶民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正式进入中国热搜。
1917年,**旧文化还没谢幕,新文化已急不可耐**,两股力量在北京的胡同里擦肩而过,谁也没想到,**三年后他们会联手掀起一场“五四”风暴**。
七、科技·教育·实业:星星之火
- **唐山**——**京奉铁路**(北京—沈阳)全线通车,**中国铁路网第一次纵贯华北东北**;
- **上海**——**商务印书馆**推出**“共和教科书”**,**白话国文**进入小学课堂;
- **天津**——**范旭东**创办**永利制碱公司**(1917年12月),**“纯碱”**国产替代英国卜内门,**中国化工**蹒跚起步;
- **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成立,**中国第一个水利高等学府**,**“水利救国”**成为时髦口号;
- **香港**——**香港大学**正式开学,**华人子弟第一次在家门口读英式大学**,**“留洋”不必再漂洋过海**。
这些看似零散的事件,像**暗夜里的一串小火星**,为后面的**工业、教育、科技**埋下引线。
八、国际对比:世界在打两场仗,中国在“打自己”
- **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第三年,**凡尔登绞肉机**刚收场,**索姆河**又血流成河,**100万青年**倒在战壕;
- **美国**:1917年4月6日对德宣战,**“十四点计划”**出炉,**威尔逊**开始规划**国际联盟**;
-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 **中国**:**没参加欧战主战场**,却派出**14万华工**赴欧挖战壕、搬炮弹,**“以工代兵”**争取战后话语权;
一边是世界重绘地图,一边是**中国内部“打补丁”**,**历史把中国推到十字路口**,可惜**方向盘握在军阀手里**。
九、小结:1917年的味道
如果把1917年比作一天,那么:
- **清晨**——张勋的辫子军踏进紫禁城,**“皇帝梦”**短暂回光;
- **正午**——段祺瑞用飞机炸醒复辟,**“共和”**勉强续命;
- **傍晚**——孙中山在广州竖起义旗,**“护法”**成为新口号;
- **深夜**——十月革命炮声传来,**“庶民”**二字开始在中国生根。
**1917年不是朝代,是“乱世压缩包”**:
**12天皇帝、两个政府、无数军阀、多种主义**,
**新旧交替、中西碰撞、上下求索、左右为难**,
**中国在这条窄窄的1917年隧道里,摸黑寻找出口**。
十、彩蛋:一句话速记
“民国六年蛇复辟,张勋辫子十二日;
南北两府互开除,十月炮响送主义。”
来源: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