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刷到一条数据:60岁往上,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身边没人说话;活到80岁,三分之二连楼下晒太阳都凑不齐伴。
退休金只够买菜,手机一响却是卖保健品的,这日子谁顶得住?
昨天刷到一条数据:60岁往上,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身边没人说话;活到80岁,三分之二连楼下晒太阳都凑不齐伴。
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脑子里蹦出一个问题——我们攒了一辈子钱,怎么老了反而连“好好活着”都成奢望?
先说钱。
我楼下张大爷,退休前是老师,工资不算低,可每月药费先砍掉一半,剩下的刚够交物业。
他跟我吐槽:年轻时以为存银行就稳了,结果利息跑不过菜价。
现在想补窟窿,身体又不允许再打工。
听他叹气,我第一次意识到,养老钱不是数字,是能不能在想吃排骨时不犹豫,是敢不敢对卖假药的直接挂电话。
再说人。
我妈以前最爱跳广场舞,疫情后队伍散了,她在家对着电视划拉手臂。
我给她装了微信,她不会发语音,只会按“按住说话”,一松手就断。
后来我干脆每天固定七点给她打视频,她第一句话永远是:“今天吃了啥?
”我这才明白,老人要的不是高科技,是有人天天问一句废话。
那句废话,比钙片管用。
健康更扎心。
我舅爷去年摔了一跤,躺了三个月,肌肉唰唰掉。
医生说得简单:吃够菜、晒够太阳、动够腿。
可舅爷家附近菜市场拆了,最近的超市要坐两站公交。
他嫌麻烦,天天白粥咸菜,结果便秘到哭。
我去看他,给他买了速冻蔬菜包,教他用微波炉,他像发现新大陆:“原来菠菜不用择!
”那一刻我懂了,健康建议再正确,够不到就是零。
心理那关更隐蔽。
我姑婆天天翻老相册,指着照片说“这人走了,那人也走了”。
我陪她整理,发现她把去世老友的电话号码还留着。
我没劝她删,只陪她给花浇水,听她讲当年插队偷红薯的笑话。
后来她主动把相册收进抽屉,说“不看了,看花”。
人得自己找到出口,旁人只能递梯子,不能代她爬。
生活方式反而是最容易改的。
我把我爸的老年机换成智能机,教他用语音输入,他学会的第一句话是“给闺女发十块钱红包”。
现在他每天跟我比赛步数,赢了就发语音炫耀。
盐少放了,糖减了,电视换成广播,他说“听比看省眼”。
小改动像多米诺骨牌,倒第一块,后面自己跑。
说到底,养老不是等天降礼包,是把今天过成明天不后悔的样子。
钱要早攒,人要早陪,习惯要早改。
否则等到躺床上才想明白,连后悔的力气都没有。
来源:蜂虻君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