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华大学博士生庞众望,天崩开局,出生于1999年河北沧州吴桥县的一个贫困家庭。 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因先天性脊柱裂导致高位截瘫,常年依靠轮椅生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在人生的长跑中,我们常常困惑:究竟是什么让有些人能够突破重围,脱颖而出?是天赋异禀的智力,是丰厚的知识储备,还是优越的家境背景?
清华大学博士生庞众望,天崩开局,出生于1999年河北沧州吴桥县的一个贫困家庭。 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因先天性脊柱裂导致高位截瘫,常年依靠轮椅生活。
雪上加霜的是,庞众望5岁时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这个连小说都不敢轻易描写的剧情,却真实地发生在他身上。
为了给他筹集手术费,母亲坐着轮椅挨家挨户借钱,终于筹到4万多元的手术费。她给儿子起名"众望",寓意"众望所归",并对他说:"众望啊,你是咱们家的'希望’,只要好好读书,再苦的日子也能挺过去。"
庞众望在2017年高考中取得了理科684分的优异成绩,加上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给予的最高60分降分录取资格,成功叩开了中国最高学府的大门。
当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门口时,母亲坐在轮椅上,捧着那张轻薄的纸张,整整笑了一下午。 这一刻,所有的艰辛和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丘吉尔说:“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而不丧失热情。”
2020年深秋,母亲病情骤然恶化,已永远闭上双眼。2022年,他开始全身心投入"光网络信息感知"技术的研究。
有一次,为了调试一个关键参数,他在实验室连续奋战十六个小时。 400多个日夜的坚守,最终迎来了突破。
博士期间,他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 2024年8月,他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辞所说:"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名字里写着责任,步履中充满力量,磨砺过的剑,破茧后的蝶。你一直向前,一直向上,不辜负妈妈的目光,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185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这位湖南书生出身的主帅,智力平平,科举考试七次才中秀才,却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力挽狂澜的人物。他的成功秘诀,恰恰印证了“定力胜于智力”这一观点。
曾国藩带兵打仗有个特点“结硬寨,打呆仗”。每到一个地方,不管多晚,必命令士兵挖壕沟、筑高墙,把自己围得严严实实。这种战术看似笨拙,却让太平军无计可施。
最典型的是1856年的南昌之战。曾国藩被太平军名将石达开围困,城内粮草将尽。部下建议冒险突围,曾国藩却坚持“静守待援”。
他每日照常读书写字,稳定军心,最终等来援军解围。后来有人问他为何如此镇定,他答:“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
曾国藩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为自己定下“日课十二条”,包括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谨言、养气等,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日记习惯。每天记录自己的言行思想,甚至包括私欲和过失,进行自我批判。
有一次,他在日记中痛斥自己:“昨夜梦遇美色,心旌摇曳,即刻惊醒,大骂自己不是人!”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修炼,锻造出了他超乎常人的定力。
曾国藩的智力确实不算出众。他考秀才连续六次落榜,第七次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勉强过关。阅卷人评他的文章“文理欠通”,但他不气馁,通过一遍遍抄写范文、反复修改来提升自己。
正是这种“尚拙”的精神,让他后来在复杂政局中能够“以拙胜巧”。他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智力如同汽车的马力,而定力则是方向盘。没有方向的马力只会让车更快地撞墙。曾国藩用他的一生证明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机巧,而在于坚持;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持续的坚守。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众所周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惊人细节。在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前,爱迪生和他的团队进行了超过6000次实验,测试了1600多种材料。
当记者问他:"失败了这么多次,为什么还不放弃?"爱迪生答道:"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6000多种不同的方法。"最终,他用碳化竹丝制造出了可持续燃烧1200小时的电灯泡。
这种惊人的毅力不仅改变了世界,也印证了他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哈利·波特》的作者乔安妮·罗琳在成名前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婚姻破裂、失业、成为单身母亲,靠救济金度日,甚至被诊断为抑郁症。
在爱丁堡的小咖啡馆里,她坚持每天写作,手稿被12家出版社拒绝。直到 Bloomsbury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八岁女儿读了第一章后要求看后续,才终于获得出版机会。如今,《哈利·波特》系列已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亿册。
智力或许决定一个人能跑多快,但毅力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在面对挑战时,坚持下去往往比天生聪明更重要,因为大多数时候,成功不是冲刺跑,而是马拉松。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魔女嘉莉》曾被他本人认为“糟糕透顶”,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幸运的是,他的妻子塔比莎从垃圾桶中捡回了手稿,鼓励他继续完成。书完成后,出版社并不看好,直到双日出版社预付2500美元,作品才得以面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魔女嘉莉》平装本版权随后卖出了40万美元的天价!若没有从失望中恢复的弹性,世界上可能就少了这位创作了《肖申克的救赎》等经典作品的文学大师。
弹性不是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像肌肉一样,每次拉伸后变得更强壮。它不是避免跌倒,而是学会如何跌倒后以更优雅的姿态起身。
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不是他从未失败过,而是每次失败后都能反弹得比之前更高。
和田一夫曾是日本最大零售集团八佰伴的总裁,在72岁时遭遇公司破产,从亿万富翁变得一无所有,还负债累累。
多数人至此会选择隐退,但和田一夫却在一年后成立了咨询公司,从零开始创业。他幽默地说:“我只是破产了一次,而不是心脏破了一次。”
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公开了自己的失败教训,帮助其他企业家避免类似错误。他的名言是:“失败是人生珍宝,没有失败过的人,才是真正可怜的人。”
马克思曾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人与人命运的不同,其实全在心力的较量。所有美好的结果,都需要时间来达成。任何不能杀死我的,都会使我更强大。
来源:处世大讲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