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a研发流程也「自动驾驶」了,飞书供应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3:24 1

摘要:因为今年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相关应用快速落地,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大幅增长,除了AI三要素之外,效率正在成为关键变量,影响着行业竞争。

一凡 发自 副驾寺

2025,什么是自动驾驶研发的关键要素?

算力,算法,还是数据?都是,但这还不够。

因为今年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相关应用快速落地,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大幅增长,除了AI三要素之外,效率正在成为关键变量,影响着行业竞争。

典型案例就是Momenta,其率先崛起为超级供应商,手握量产项目1年翻了数倍,对接客户遍布全球,一线研发压力剧增。

但神奇的是,Momenta只用小规模人员增长,就解决了业务数倍增长的挑战。

如此高效,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带着疑问,趁着Momenta研发高级总监范小军出席飞书项目发布会,智能车参考与他对话,找到了Momenta技术飞轮背后的效率引擎

2025年,是Momenta业务高速增长的一年。据范小军现场透露,截至今年4月,Momenta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130款,这个数字当前仍在快速刷新。

截至目前,方案搭载量也突破了40万台

其朋友圈同步快速扩张,东起慕尼黑,西至底特律,合作伙伴遍布全球。

短短一年,Momenta合作的车型数量翻了数倍,幸福的烦恼随之涌来。

研发团队要并行开发多个项目,项目上有大量需求要导入研发流程,流程的标准又很复杂,最后准出的要求也很严格,开发工作量剧增。

举个例子感受一下,比如说欧洲主机厂常用的ASPICE标准,该标准要求全链路可追溯。

全链路可追溯就是说,从客户提出一个原始需求,然后关联的架构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再到开发后的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和集成测试,最终到产品交付,以上每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新增或者改动一个需求,每个环节都要随着变化,双向可追溯,而且改动的原因和内容都要被记录下来,形成相应的文档证据。

从提出需求到最终交付,研发体系会产生很多文档,每个文档也需要版本管理,文档需要记录的内容也很多……总之流程复杂,要求很多,如果人工维护,效率很低。

除此之外,不同于传统软件开发的是,智能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研发还要进行大量路测,在范小军看来,路测是研发的核心环节,决定用户的最终体验。

传统路测方式一般需要两个人,一个是在主驾负责监控车辆辅助驾驶的安全员,一个是跟车专门记录问题的路测员。随着Momenta合作车型越来越多,版本迭代越来越快,需要的路测资源也跟着成倍增长。

听上去,这一系列问题也许可以靠堆人解决,但这治标不治本。所以Momenta另寻他法,团队规模小幅扩张,就解决了高速增长带来的挑战。

“也有朋友问我,Momenta用这么少的研发人员增量,去撬动几十倍的客户项目,以及客户车型增量, ‘秘诀是什么’?”

据范小军介绍,Momenta应对高速增长的挑战,首先依靠的是内功:

组织架构和工程化能力。

在他看来,Momenta本身的组织架构就很适合去做批量化落地量产。

比如聚焦到研发体系,Momenta内部有一条“复用主线”,提高了研发效率。范小军透露,Momenta会尽量将所有客户项目的需求,回流到这条主线上开发迭代,而不是由项目自身独立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Momenta会追求“回流主线率”,即每个模块和项目到底有多少需求回流到了主线,哪些问题没有回流,Momenta会追踪对比,计算回流主线率。

范小军表示回流主线率越高,意味着项目的风险就越小,如果所有项目的回流主线率都很高,那意味着只要把主线做好,所有项目都能跟着受益。当然,有些需求确实只存在于个别项目,没有回流到主线,这也是允许的。

然后是Momenta的工程化能力,范小军表示Momenta的软件算法可落地多个平台,包括但不限于英伟达的Thor和Orin,以及高通芯片。碰到各种问题,Momenta都能很快地定位问题源头,判断其到底是源自整车,还是来自传感器,或者是软件算法存在bug。

除了Momenta的自身素质,解决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还离不开外援,也就是飞书项目的助力。

在范小军看来,Momenta选择飞书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他回忆称,Momenta实际上在2022年就导入了飞书,不过最初多是用于日常沟通协作,双方有一定合作基础。

导入飞书两年后,也就是2024年初,Momenta决定优化项目管理,实现研发体系的SPA即标准化(Standard)、流程化(Process)和自动化(Automation)“公司要求,一件事重复干了两次、三次后,必须用工具做,不能再用人去做”

随后,公司开始考察市面上的主流工具,最终选择先深度体验一下飞书项目。试用2周后,Momenta决定从需求管理开始,逐步将飞书项目导入到研发全流程,以此为基础搭建了研发效率引擎。

谈到为什么选择飞书项目,范小军表示,其有两大特性很符合Momenta的需求:

一个是流程配置的灵活性,另一个是平台提供的开放能力。

先说流程配置。据范小军介绍,行业的迭代速度很快,今天研发搭建好一个流程,第二天可能就要改,需要一个工具能快速搭建和修改流程,而且既要可视化做得好,实现所见即所得,也要实现可追溯性,飞书项目恰好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然后是飞书项目的开放能力,允许用户通过标准化接口,将研发的各个核心环节都串起来,实现信息顺畅流转。

Momenta就基于平台提供的开放能力,开发了超50款插件,日均调用120万次API,将内部20多个平台集成整合。

据范小军介绍,这背后意味着大量数据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在平台之间流转,每个环节的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举个例子,比如研发人员在飞书项目上发起了一个仿真测试,接下来的工作就流程化了,研发人员只要等最终测试完成,系统会自动通知其结果,研发人员对着结果调整修改后,再次发起评测就可以了。

不仅如此,利用多个二次开发的插件,打通内部不同平台,甚至还帮助Momenta实现了标准化

典型案例就是ASPICE插件,前面提到ASPICE标准要求很严格,沉淀出海量文档管理很繁琐。所以Momenta联合飞书项目和高远华信开发了ASPICE插件。

这款插件能打开欧洲主机厂使用的特殊格式文件,批量导入客户的需求,从源头对需求描述进行规范,这也是标准化的体现。

研发链路实现标准化,打通了全流程,整个体系“自动驾驶”起来了。

起始的需求管理环节,过去很容易存在两个卡脖子难题:一是客户需求样式五花八门,格式不统一、内容不统一、颗粒度不统一;二是需要反复导出和客户核对进展,效率比较低。现在,客户数千条需求直接一键批量导入,支持多种格式,耗时从半天缩短到10分钟,帮研发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需求管理跑通了,开发环节才‘跑得快’。”

问题管理方面,过去需要先找项目对接人,再询问对应问题的负责人。现在AI会根据问题场景,自动聚类,自动分配给研发人员。

据范小军介绍,原来导入4000多个问题,AI自动聚类后可能减少到300多条,然后还会进行预分析,图文并茂地写出可能的原因,如果研发觉得不准确,还能反馈到AI预分析系统,处理和解决问题都在一个系统,加上AI赋能,这不仅减小了研发人员的压力,而且还提高了效率。

甚至就连开发后的测试工作也自动化了。

Momenta将飞书项目中沉淀的几十万条结构化测试用例,输入到其自研的大模型,AI就能自动生成测试集。路测的测试用例可以图文并茂自动下发到车端,路测只需要一个安全员,不仅省去了路测员,而且让流程更加标准,问题被自动记录下来,便于后续追溯和修正。

最后来到准出管理,Momenta基于飞书项目建立了多层级准出机制,任何代码提交都要经过检查和单元测试,并入软件模块后再对模块进行台架验证。

模块集成为产品后,还要经过仿真测试和实车验证,最终在客户项目落地时,仍有对应流程进行准出,保证量产版本可靠合规。Momenta用效率引擎守住了安全红线,锤炼了量产基石。

从导入到准出,Momenta在导入飞书项目后实现了全流程SPA,让研发流程也“自动驾驶”起来了。因此尽管手头的量产项目剧增,但Momenta并不需要大规模扩张团队。其通过飞书项目,解放了研发人员精力,减少了沟通成本。

以前一周要跟客户开20次会,现在一周只用开一两次,交付周期也更短了。

伴随着方案加速量产上车,Momenta向着“超越摩尔定律”,即性能1年翻10倍甚至100倍的目标加速前进。

用项目管理工具提效降本,这不仅仅是Momenta当前所急需的能力,更是整个行业在未来的关键竞争力。

2025年,是行业空前繁荣的一年。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正在迅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底,乘用车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即NOA,含城区NOA和高速NOA)渗透率还不到10%,今年年底预计渗透率将达到20%。

按照国内市场超2500万辆的规模来计算,2025年NOA车型销量将翻倍增长,预计会超过500万辆,比上一年多了两百多万辆,增量很高,但仍有巨大市场潜力,特别是考虑到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百万增量背后,是一个个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这表明智能辅助驾驶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用户的信任,用户心智正在发生变化,倾向于购买搭载NOA功能的车型。

智能辅助驾驶也因此成为行业发力的关键,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像Momenta这样,不可避免地迎来项目管理上的挑战,被幸福的烦恼击中,在高速增长中寻求提高效率。飞书项目就是应对高速增长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据范小军介绍,Momenta就是基于飞书项目搭建了研发流程,打通了内部体系,提高了研发效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汽车,对应的,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效率工具。智能车时代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开发软硬结合,飞速迭代,让项目复杂度空前增高,呼唤着更高效的项目管理工具。

毕竟提效就是降本,时间就是金钱。产业链对成本极度敏感的当下,实现高质量降本,需要一个已被头部玩家验证,受到先进团队认可,越用越好用的工具。

— 完 —

量子位 QbitAI

来源:量子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