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绿色信仰”!玉树称多“环保卫士”才培15年守护江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4 14:30 1

摘要:用脚步丈量,用镜头发现,用爱奉献,用心守护……他们皮肤黝红,是高原太阳赐予的勇敢;他们脚步铿锵,是对江源厚土深沉的热爱;他们笑容灿烂,是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快乐美好;他们心灵纯净,是江源之水哺育净化的真诚和善良。

用脚步丈量,用镜头发现,用爱奉献,用心守护……他们皮肤黝红,是高原太阳赐予的勇敢;他们脚步铿锵,是对江源厚土深沉的热爱;他们笑容灿烂,是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快乐美好;他们心灵纯净,是江源之水哺育净化的真诚和善良。

“江源玉树•人文称多”环保卫士才培,15年守护江源生态,看他镜头里的嘉塘草原,听他与万物生灵和谐相依的故事。

觉醒起点:塑料危机“杀死”草原生灵

2010年春天,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嘉塘草原的牧民才培像往常一样放牧。一头被狼群袭击的牦牛尸体躺在草地上,本该被啃食殆尽的内脏却完整保留。当他剖开牛胃时,大量白色塑料袋堵塞其中,触目惊心的场景让他彻夜难眠。这些来自牧民生活、游客丢弃的塑料垃圾,正以另一种方式“杀死”草原生灵。

嘉塘草原地处三江源核心区,这里的每一滴水、每一株草都关乎“中华水塔”的安危。才培意识到,塑料污染不仅威胁牦牛、藏羚羊等高原物种,更会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2010年,他做出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每天徒步捡拾草原垃圾。

一个人的长征:从牧人到“草原清道夫”

起初,才培的环保行动孤独而艰难。他背着编织袋,徒步数十公里,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捡起塑料袋、铁皮、玻璃罐。高原的狂风撕扯着他的脸庞,暴雪掩埋了他来时的路,但更刺痛他的是牧民们的不解:“捡垃圾能换钱吗?”“放着牛羊不放,当什么‘捡破烂的’?”面对质疑,才培用行动回应。2016年,他贷款买下二手三轮车,载着全家将垃圾运出草原;2019年,他获得“青海省劳动模范”称号,但他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藏袍,家中最值钱的是一叠叠环保宣传册。

15年间,他累计清理垃圾超千吨,轮胎更换了12条,四轮车报废了3辆。但是当他看见嘉塘草原的河水逐渐清澈,黑颈鹤的鸣叫再次划破黎明,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全家总动员:环保成为齐家爱国的精神传承

才培的坚持感染了整个家庭。妻子格桑曲珍每天凌晨4点起床,为全家准备糌粑和热茶;5个孩子从小背着书包“上学”,书包里装的却是垃圾袋和手套。“爸爸说,草原的干净比新衣服重要。”长子更求达巴回忆,11岁时他因在赛马节捡垃圾被同学嘲笑,才培却告诉他:“那些乱丢垃圾的人才是草原的羞耻。”如今,更求达巴考入青海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立志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守护家乡。

在才培家客厅的三面墙上,挂满了他拍摄的嘉塘草原四季:晨雾中的牦牛群、风雪中觅食的藏狐、暴雨后倒映彩虹的溪流……“我想让更多人看到,这里值得用生命去守护。”2021年,才培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成为高原生态守护的典范。

牧人守护者:江源儿女用爱和责任守护江源大地

才培的故事不是孤例。在玉树,有牧民创办“生态马帮”,带游客用环保布袋装走垃圾;有藏族少女创办“牦牛绒合作社”,用传统技艺替代塑料制品;有退休教师创办“自然学校”,教孩子们辨认高原濒危植物,进而懂得如何保护它们。

2024年数据显示,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长6%,藏羚羊种群恢复至30万头,雪豹活动踪迹扩展至40个乡镇。

绿色屏障:系统治理助江源清澈国土增绿

在许多“才培”的共同努力下,称多县以系统性思维重塑生态:全域禁渔,落实河湖林草长制,5年内陆续拆除浦口、科玛水电站,累计恢复河道生态3.5公里;投资1070万元打造通天河流域百里绿色长廊,种植青杨、藏柳11.5万株,新增绿化3.2万亩,助力江源清澈,国土增绿;投入1.88亿元实施通大河、细曲河生态修复,恢复湿地1200公顷,5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力度实施水源修复;建成43个生态监测站,实时追踪冰川消融与草场退化,发放生态补偿金1.2亿元,惠及1.8万牧民,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

15年,5000多个日夜,才培的胶鞋磨破了47双,巡护里程可绕地球5圈。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如此坚守和努力”,他指向远处成群的黑颈鹤:“你看,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我们是同样的‘孩子’。”

高原的风,吹过千年的经幡,才培的脚印,刻进冻土的年轮。从牦牛背上的晨曦,到垃圾袋里的黄昏,他以脊梁丈量每一寸土地的体温。那些被拯救的种子,在河岸带悄然生根,长成孩子们书包里绿色“梦想”……高原儿女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是他们长在骨血里的“绿色信仰”,化作生生不息的“绿色长城”!像才培一样,许许多多的江源守护者,他们虔诚清澈的目光比星辰更恒久——他们用年复一年的坚守和往后余生作答:人与自然万物,可以共享一个春天。

以下为:才培镜头中的嘉塘草原

来源:井井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