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重点项目的监理明目张胆收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11:40 3

摘要:类似事件在建筑行业并非个案,在西南某省高铁建设项目中,监理人员王某曾通过隐蔽账户收受施工方"技术支持费",篡改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数据,导致32处桥墩基础混凝土标号虚标20%,最终造成2100万元返工损失。这种"微腐败"现象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尤为突出,国家审计署数

近日,某重点铁路项目施工人员给监理人员塞钱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对建筑行业监理与施工单位关系的热议。

类似事件在建筑行业并非个案,在西南某省高铁建设项目中,监理人员王某曾通过隐蔽账户收受施工方"技术支持费",篡改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数据,导致32处桥墩基础混凝土标号虚标20%,最终造成2100万元返工损失。这种"微腐败"现象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尤为突出,国家审计署数据显示,2020-2022年间涉及铁路工程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有67.3%属于单笔金额低于5万元的"微腐败"。

当前建筑行业监理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呈现出复杂的博弈态势,从法律层面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法律法规、合同及技术标准对施工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两者本质上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关系往往异化为利益交换。监理费用仅占工程总造价的0.8%-1.2%,远低于国际标准的3%-5%,导致部分监理单位为压缩成本大量使用无证人员,形成"低价中标—降低服务—权力寻租"的恶性循环。

从行业实践来看,施工单位采取设局手段对付监理,通常基于以下几种动机:

报复性行为‌:当监理的"吃拿卡要"超出合理范围时,施工方可能采取极端手段进行反击。如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北延伸段项目中,监理人员四次违规收受施工单位"加班费"累计34000元,最终被公司辞退并全行业通报。这种案例积累可能导致部分施工方选择"设局"作为报复手段。

行业竞争压力‌:在垫资施工模式下,施工企业资金链高度紧张。福州建工等8家地方国企的垫资比例甚至超过80%,意味着每承接1亿元工程就要预先垫付8000万元。这种资金压力可能促使施工方采取非常规手段"打点"监理,而当常规手段失效时,不排除设局的可能性。

质量管控矛盾‌:监理的核心职责是质量监督,但实践中常陷入两难。如某省桥梁坍塌事故调查显示,涉事监理因收受好处默许偷工减料。当施工方为赶工期忽视质量时,与监理的冲突可能升级为设局行为。

制度性缺陷‌:2025年新规已取消监理在工程签证方面的权限,将工作重心转向质量安全监督。这种权责调整可能加剧双方的摩擦,部分施工方可能利用制度过渡期设局"整治"监理。

建筑行业的灰色收入现象已形成系统性顽疾。监理的"创收"手段不断"升级迭代":从早期收受烟酒礼品,发展到要求施工方采购指定品牌建材(回扣比例高达15%),甚至以"验收不合格"为由暗示支付"指导费"才能签字。

铁路项目施工人员给监理塞钱事件,表面是个人行为失范,实则是建筑行业系统性问题的缩影。要打破"潜规则-反制"的恶性循环,需要监理个人、监理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乃至整个建筑市场环境的共同努力。正如行业专家所言:"规矩作风绝非一日之功,最终目标是让'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监理执业准则成为每一个监理人的自觉行动。"用户原文]^ 只有通过技术赋能、制度创新和责任重构的多管齐下,才能重建监理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健康关系,保障重大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

来源:妖精不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