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说这个世界,是颠倒的呢?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觉得某人对你特别好,以至于你很信任这个人,想不到最后伤害你的,反倒就是这位你自认为对你特别好的人。
活到四十多岁之后,我才更加清晰体会到,这个世界是颠倒的!
为什么说这个世界,是颠倒的呢?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觉得某人对你特别好,以至于你很信任这个人,想不到最后伤害你的,反倒就是这位你自认为对你特别好的人。
而对你始终不离不弃的,能够为你在逆境当中雪中送炭的,却是另一位平时让你感觉不够贴心,不那么热情的人。
父母对子女往往也是一样,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很爱夸耀,说自己的子女怎么孝顺,怎么对她关心体贴。等到她久病的时候,她便会发现她的子女,也是“久病床前无孝子”。
反倒平常不认为自己的子女会有多少孝顺,不觉得子女会如何关心,等到父母生病真正需要人时,为他们鞍前马后的,竟然是这些平常不被他们看好的子女。
投资做生意也同样一样,当你小心谨慎,自认为这个生意不一定能赚到钱,反倒还能赚些钱。当你自我感觉很良好,觉得接下来肯定发大财,信心满满加大投资时,结果却败的一塌糊涂。
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相状,实际上都是呈现颠倒相。因为我们的认知本来就是妄想,本来就是迷惑颠倒。
所以,修学想要解脱的人,必须要逆生死流,而不是顺着生死。逆生死流,就是你知道世间一切都是颠倒相。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话的意思是说,能朝着反方向前进,这才是道的动力;能体会到柔弱,这才是道在发挥的作用。
只有朝着事物的反方向前进,这才是道的动力。当你觉得某一个人对你特别好,很会关心体贴你,那你就要小心,事物会朝着反方向前进的,也许她是对你有企图的,你要提防她的糖衣炮弹。
和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你感受不到甜蜜,甚至觉得他有点冷漠。就像你在喝汤时,觉得有点苦,这个时候你可要庆幸了,它的反方向就是良药苦口。这个让你感到有点苦涩的人,才会是你在危难时期,为你雪中送炭的人。
同样,在修学解脱的过程,你总觉得是弱小的,自己没有那么强大。在修学时你总是要既小心又谨慎,你丝毫不敢松懈放逸,更不敢骄傲自大,因为你很清楚你是弱小的,如果不小心谨慎,你就没有解脱的机会。
别人只用十分力,而你必须要用一百分力才能够有希望,你虽然看似弱小,但这个弱小恰恰能够发挥,令你临终之际解脱生死的强大作用。这正是看似弱小,实则强大!而那些自认为强大而傲慢的人,反倒在临终之时手忙脚乱,哭爹喊娘。
因为这个世间是颠倒的,那我们要选择远离这种颠倒相,正如《心经》中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唐朝圣僧大颠和尚在《注心经》这一句时说道:“若要远离,先断贪欲,及除爱渴,爱为根本。发心修行,先取见性,爱欲自除。众生轮回,颠倒不息,从过去劫中,不信般若,流浪生死。至于今日,被幻境所惑,贪著五欲,业识茫茫,日夜颠倒,被此幻身,三业昏暗,不觉不知。忽然自觉无常,知此过幻,念念变灭,顿然觉悟,即知此身,毕竟无体。”
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是颠倒无常的,不是我们想象当中这样。当我们觉得好的事件未必就好,不好的事情不一定就坏。欲体会到无常不被幻境所惑,那必须要有高度的般若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纵然你恐惧生死向往解脱,依然还是颠倒梦想。
正如,明朝憨山大师在《心经》这句注解中说道:“以怖生死求涅槃,皆梦想颠倒之事耳。《圆觉》云:‘生死涅槃犹如昨梦。’然非般若圆观,决不能离此颠倒梦想之相。既不能离颠倒梦想,决不能究竟涅槃。”
知道世间一切都是梦幻泡影,生死解脱皆是梦境,才能真正离开梦想颠倒。而所谓的颠倒,无非就是将真认为是假,假认为是真。就像圆瑛大师在《般若心经讲义》中言:“颠者头也,倒即倒置,凡夫迷真起妄,认妄为真,即是颠倒。”
来源:本幻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