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晓龙+流潋紫的组合,等于把宫斗发动机塞进大观园,网友已经脑补出“元妃回府开早朝,秦可卿托梦递密折”的离谱剧情。
“林黛玉”三个字一出现,弹幕就炸成烟花:谁配?
谁毁?
谁能让87版滤镜碎一地?
广电21条像把钥匙,咔嚓一声,锁了二十年的翻拍铁门开了。
最猛的信号——《红楼梦》可以边审边播,集数不限。
一句话:只要资方扛得住,拍两百集也没人拦。
郑晓龙+流潋紫的组合,等于把宫斗发动机塞进大观园,网友已经脑补出“元妃回府开早朝,秦可卿托梦递密折”的离谱剧情。
横店那块地皮连夜动工,1:1大观园图纸刚铺开,工头就在群里吼:谁家有老青砖,按斤收。
道具组更疯,为了找一块“沁芳闸”的青苔石,翻遍徽南拆迁村。
美术指导放话:连潇湘馆的竹影角度都要和87版对表,差一度都不行。
选角才是修罗场。05后海选海报一贴,艺术院校门口排起长队,素人小姑娘拎着汉服行李箱,边排队边背《葬花吟》。
副导演偷偷透露:导演组最怕“网红脸”,看到欧式双眼皮直接劝退。
目前流出的试妆照里,陈都灵一袭月白褙子,确实像从画里走出来的,可惜眼神太“乖”;宋祖儿哭戏带鼻涕泡,可身高被吐槽“像进错巨人国”;周也的侧颜杀上热搜,但一张嘴京腔太重,被调侃“黛玉突然来段相声”。
最意外的是杨紫,一段无实物“焚稿”哭得青筋暴起,导演组当场鼓掌,转头又愁:她要是演黛玉,宝哥哥得找多高的?
87版陈晓旭像一把尺子,量完身高量灵魂。
当年她为了“弱柳扶风”每天只吃苹果皮,拍到“黛玉葬花”那场,直接晕在土里,醒来第一句问“花扫干净了吗”。
现在的小演员连《葬花吟》都没背全,就敢谈“理解角色”?
老版编剧周岭一句话扎心:“不是瘦就叫林黛玉,是那股‘我不高兴但我不说’的劲儿。
”
技术升级也闹笑话。
特效公司拿AI复原“太虚幻境”,结果把警幻仙子做成网游皮肤,被全网嘲“仙侠页游风”。
制片人脸绿到发光,连夜撤稿,换回手绘水墨。
灯光组更惨,为了还原“茜纱窗下公子多情”,试了127种色温,最后靠老师傅一句“87版用的是钨丝灯,发黄”,才找回那点旧时光。
观众其实不怕翻拍,怕敷衍。
有人扒出87版培训班的课表:古琴、诗词、形体、茶道、昆曲……每天六点晨功,练不好就挨批。
现在新人连“花谢花飞飞满天”都读不顺,指望她们演出“质本洁来还洁去”?
别闹了。
最离谱的是资本算盘。
某平台高管饭局上放话:“80集不够,加到120集,中间插20集原创宅斗,女主升级打怪。
”被郑晓龙当场黑脸:“你咋不让黛玉手撕王夫人?
”饭局结束,流潋紫默默把“元妃省亲”剧本删了五页,怕真拍成“贵妃升职记”。
老剧修复组倒趁机捞到经费。87版胶片4K修复计划启动,当年被剪掉的“晴雯撕扇”片段重见天日,弹幕齐刷“爷青回”。
有00后看完问:“为啥以前的黛玉一哭我就想递手帕,现在的古装女主哭我只想递眼药水?
”
说到底,经典不是不能碰,是得跪着碰。
选角、剧本、道具、礼仪,哪一环掉链子,都会被钉在耻辱柱。
新版《红楼梦》唯一能超越87版的机会,是把“尊重”两个字刻进DNA——尊重原著,尊重观众,尊重那个“葬花时连蚂蚁都替她难过”的林黛玉。
至于谁演?
等官宣那天,微博服务器估计又得崩。
只希望最后出来的姑娘,别只会皱眉瘪嘴,起码能背全《秋窗风雨夕》,不然真对不起陈晓旭当年饿瘦的那十斤肉。
来源:林中安静绘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