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 2025 飞书项目新品发布会上,Momenta 研发高级总监范小军,分享了 Momenta 构建智能辅助驾驶算法研发体系效率引擎的实践与探索,揭示了在团队规模没怎么变化的情况下,依然撬动数十倍车型增量的秘诀。
在 2025 飞书项目新品发布会上,Momenta 研发高级总监范小军,分享了 Momenta 构建智能辅助驾驶算法研发体系效率引擎的实践与探索,揭示了在团队规模没怎么变化的情况下,依然撬动数十倍车型增量的秘诀。
范小军强调,Momenta 用飞书项目构建了完整的可追溯链路,从车端测试、问题管理、需求管理到准出管理,实现了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的闭环。并且,他们和飞书项目、高远华信共创的 ASPICE 插件满足了国际 OEM 的认证标准。正是飞书项目灵活、开放的属性帮助 Momenta 把 “导入 SPA 到准出 SPA ”做到了理想状态,也让飞轮大模型的每一步迭代都走得更加扎实,让智能辅助驾驶的研发更快、更稳、更准。
以下是他的演讲全文。
Better AI ,Better Life
Momenta 是谁?可能对于非汽车行业的朋友们来说,这个名字还有一点陌生。
我们是 2016 年诞生于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创业公司,目前是全球领先的智能辅助驾驶公司。
Momenta 的使命,是 Better AI , Better life . 我们致力于通过突破性的 Al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打破未来边界。创造无限可能。通过 AI 来实现可规模化的无人驾驶,让人们的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
为此,我们设立了“三个十年”的愿景:十年,挽救百万生命;十年,解放百分百时间;十年,物流出行效率翻倍。
我们要交出安全护航、自由出行、效率翻倍的答卷。这份答卷,也将持续引领 Momenta 不断前行。
在实现使命与愿景的过程中,Momenta 已经成为全球很多品牌的共同选择。我们的技术,已搭载于上汽、通用、奔驰等多个国内外品牌的不同车型上,这些都是客户对我们的认可。
基于端到端飞轮大模型,Momenta 将持续为全球合作伙伴打造更强大、更可靠的智能辅助驾驶方案,推动智能出行在全球加速落地。
为了实现我们的愿景,Momenta 制定了“一个飞轮两条腿”的产品战略。为什么是“一个飞轮两条腿”?
首先说第一条腿,智能辅助驾驶,我们让用户在安全、安心地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的同时,还积累了多场景的海量数据。
再说我们的第二条腿,可规模化的自动驾驶,Robotaxi 。我们今年计划推出行业首个,基于前装量产的 Robotaxi ,能够显著地降低单车的成本。
一个飞轮,就是我们的飞轮大模型,通过积累的海量数据、闭环自动化的工具链,以及数据驱动的算法大模型,在两条腿的支撑下,让飞轮高速地转起来。
Momenta 去年发布的飞轮大模型 5.0 ,是行业首个一段式的端到端量产大模型。并且,我们还给它加入了 “人类的记忆方式”,可以模仿 “长期记忆 + 短期记忆” 的逻辑。
而今年,基于强化学习的 Momenta R6 飞轮大模型,将量产落地。它是国内首个在端到端基础上,实现真正量产落地的强化学习大模型。可以在模拟的环境里去探索新的驾驶行为,系统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自我快速地成长。可以让辅助驾驶在安全、安心的能力上,有机会超过人,甚至大幅度超过人。
从 2016 年成立至今,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智能辅助驾驶搭载量、量产车型数,都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量产车型数,从 2022 年起步期的 1 款,增加到次年的 8 款,26 款,到今年 4 月,Momenta 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 130 多款。当前,这个数字仍在飞速刷新。
而我们的方案搭载量,也得到了飞跃式提升,现在已经突破了 40 万台。
一件事重复干了两次、三次后
必须用工具做
我们飞轮大模型不断进化的同时,量产客户的数目也在不断的增多。车型越来越多、软件迭代越来越快,研发团队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但是我们团队的研发人员其实并没有太多增长。
也有朋友问我,Momenta 用这么少的研发人员增量,去撬动几十倍的客户项目,以及客户车型增量, “秘诀是什么”?
其实答案是,有好几个原因,既包括我们有很好的软件架构,有行业领先的模型算法,也包括我们有很强的软件工程能力,还包括我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软件研发流程。
24 年初,公司内部提出了导入准出 SPA 。
其实就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S,Standard-标准化:建立统一标准。
P,Process-流程化:建立完整流程。
A,Automation-自动化:通过自动化提效。
导入 SPA ,可以保证各种各样的需求能够被准确地导入,不遗漏,也不会被错误地理解和认知。准出 SPA ,能够保证准出的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确保每一款车型的版本是高质量的,可靠的。这需要一套流程和工具,能在统一架构下运行,并能快速适配不同客户的需求。
因为我们公司要求,一件事重复干了两次、三次后,必须用工具做,不能再用人去做。
其实一开始,为了开发导入准出SPA,我们想过自研。但我们在调研各种工具的时候,最后发现飞书项目的平台特性和能力,都刚好符合 Momenta 对研发流程工具的期待。
这里面,尤其突出的是两点。
首先是飞书项目流程配置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智能辅助驾驶的研发体系非常复杂,各产品线、各个研发团队的工作流程都不一样。现在我们沉淀在飞书项目的流程已有两三百个,涵盖主线、量产项目及各类细分场景。如果全靠自研,成本高不说,迭代速度根本赶不上业务的变化。而飞书项目的低代码甚至无代码能力,让我们能快速搭建和调整流程,大大降低了流程数字化的门槛。
其次是飞书项目平台的开放性和支持二次开发的能力。它能通过标准化接口,把研发的各个核心环节都串起来,实现信息顺畅流转。之前我们也看了一些国外工具,虽它们流程很规范,但在适配国内研发场景、与内部系统深度融合上有局限,满足不了我们的实际需求。
经过 2 个星期的试用,我们就决定正式引入飞书项目了。不是,我们选了飞书项目,是 “ Momenta 想做”,飞书项目刚好能做,这样的一种“双向奔赴”。
但是 Momenta 想要用飞书项目做的事,并不只有搭建和规范流程这么简单,我们也做了很多自动化插件,来帮助内部研发提效,实现流程的自动化、高效运转。
因为我们是做自动驾驶的,研发流程,也必须得能“自动”地“驾驶”起来。
做自动驾驶的
流程也要“自动驾驶”起来
1、不是活变少了,是信息开始自动化流转了
飞书项目到底帮我们打通了什么?
首先第一点,是可追溯性。大家知道,汽车行业的软件研发,非常强调可追溯性。可追溯性就是把“从成千上万条客户需求导入,到主线集成准出、客户项目准出”,这一条高风险、高复杂度的开发过程转化为可验证、可追溯、可控制的透明链路。
这不仅仅 ASPICE 要求的,更是我们公司的理念。我想强调的是,这不是 “额外成本”,是智能驾驶能 “跑上路” 的基础—— 如果你连端到端的各环节间的联系都理不清,怎么敢把算法装到消费者的车上?
飞书项目的产品设计理念,天然满足了双向可追溯性,能让需求到交付的过程可验证、可控制.
有了这套基于飞书项目的研发流程后,我听我们的产品项目经理说,以前可能一周要跟客户开 20 次会,现在只用开 1-2 次了,不是我们的活变少了,而是信息自动化流转起来。
2、用有限的测试资源,覆盖无限的真实场景
那我就来举例讲一下,我们研发流程的几个部分。
首先,第一个部分,在智能辅助驾驶研发里,有个既关键又很特别的环节——路测。毕竟,不管我们仿真测试做得多好,最终还得上车上跑起来实测,才能得到跟消费者实际使用一样的体感。
我们以前搞路测,得是“双人组”上车:一位安全员,坐在驾驶位上,监控车辆的辅助驾驶,另一位路测员,专门负责记录问题。
可随着车型越来越多、版本迭代越来越快,我们所需要的路测资源,就跟着成倍往上涨。
后来,我们基于飞书项目搭了一套完整的路测管理系统,从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到实际测试执行,全流程都给覆盖到了。
现在路测团队接到任务后,先敲定测试计划——比如用哪辆车、跑哪条路线、测什么用例,接着一键就能把计划和用例同步到车端的大屏上。
安全员坐在车上,看着大屏上图文并茂的指引,就能一条条按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去执行。要是发现问题,按下车上的按键就能一键录音描述情况,系统会自动把他的语音、车辆的运行数据传回云端,还能自动生成问题清单,像车辆信息、路线、软件版本、测试计划、用例、安全员的语音等等,全都会自动汇总好。等测试结束,一份完整的报告也会自动生成,特别省心。
这么一来,以前得专人上车跟车的路测员,现在一个人就能同时监管 10 辆车的测试情况,效率直接翻了 10 倍。
而且这不止是效率提上来了,整个路测链路也变得更可追溯、更自动化、更完整了。
我们做到用有限的测试资源,覆盖无限的真实场景,守住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边界。
3、飞书项目 + AI ,让“体力活”成为“技术流”
当测试能自动 "找问题",我们接下来要聚焦的就是,如何做好问题管理。
Momenta 通过飞书项目 + AI 的创新组合,彻底让问题管理从繁琐的 “体力活” 跃升为了高效的 “技术流”。
不管是路测产生的大量异常数据,还是客户反馈的问题,都能实现全流程自动化闭环管理。比如说, 车端问题创建、录入,不用手动填单,只需要点个按钮或者拨下远光灯就能录制和上报。客户的问题,也会非常高效的,一键同步到我们的问题管理系统。
我们这套系统还能根据问题场景,自动地聚类,自动分配给研发同学——比如,客户导入了 4000 多个问题,系统通过自动聚类,可能减少到了 300 多条。这样研发的分析压力就小了很多。
问题管理系统,还会进行AI预分析,它会根据问题数据的信息,分析出可能的原因,并图文并茂地写出来。这样研发就有了参考,如果研发认为分析的不准确,可以一键反馈,会自动反馈到我们的AI预分析系统。
通过这套问题管理系统,我们实现了全链路统一化管理,和全流程自动化提效,省了好多重复工作,研发只用在一个系统里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4、需求管理跑通了,开发环节才“跑得快”
再像需求管理这个环节,在过去很容易存在两个卡脖子难题:一是客户需求样式五花八门,格式不统一、内容不统一、颗粒度不统一;二是需要反复导出和客户核对进展,效率比较低。
所以只有需求管理“跑通了”,后面的开发环节才能 “跑得快”!
现在,在我们的需求管理系统,客户的需求可以一键批量导入,支持多种格式。比如过去,客户的几千条需求,我们需要半天才能完成导入,现在 10 分钟之内就自动完成。
我们的产品项目经理会把客户的需求,规范化地映射到我们的主线需求,研发只需要集中精力跟进主线需求即可。
产品项目经理到了和客户对进展的时候,也能快速的搜集关键进展同步给客户。所以,由于信息的自动流转和汇聚,我们的项目经理跟客户开会的次数也明显变少了。
5、建立多层准出机制,让算法走向大规模商用
最后说一下准出管理。在自动驾驶领域,“算法可行” 不等于 “可以交付”。
前面提到,我们有一套准出 SPA 。准出管理既是安全红线,也是效率引擎,更是量产基石。
我们用飞书项目建立了多层级准出机制,每一行代码合入都经过了严格把关。比如任何 PR 的提交,都先得经过代码检查、单元测试。合入后软件模块经过台架验证。多模块组成的产品,得经过仿真验证和实车验证。主线版本再到客户项目上,进行准出时,又有一套流程。 这样才能保证量产版本可靠、合规。
我们每一个发布版本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准出流程,才到客户车辆上,让客户用上安全、安心的软件版本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
6、飞书项目 + ASPICE 插件,满足国际 OEM 认证标准
去年,我们还做了件很关键的——联合飞书项目、高远华信共创 ASPICE 插件,帮我们打通了客户需求导入的核心环节,满足国际主流 OEM 的认证标准。
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ASPICE ,这个让很多车企供应商既爱又恨的标准。它诞生也有 20 来年了,你如果想打进国际 OEM 的供应链,那么就得符合这套 ASPICE 标准。
ASPICE 标准很复杂。简单说,他就是要求把客户的原始需求,关联到架构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集成测试,直到最终产品交付,这些所有受影响的环节,都要双向可追溯,还要有相应的文档证据。
现在我们基于飞书项目 + ASIPICE 插件,不管 Reqif 格式还是 excel 格式的客户原始需求文件,都能一键条目化导入。
我们还建立了,覆盖全研发流程的文档版本库和基线库,所有文档的版本、基线都能自动化创建,符合 ASPICE 审核要求。
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
让模糊的场景更通透
对我们来说,飞书项目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是帮我们打下了研发流程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的基础,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 SPA 。
说到底,这三个词合起来,就是帮我们把 “导入到准出” 的全流程做到了理想状态。有了飞书项目这个效率引擎,把我们飞轮大模型的迭代,每一步都走得更加扎实,让我们智能辅助驾驶的研发,更快、更稳、更准。
但老实说,飞书项目也不是 100% 完美贴合我们的所有设想。比如,我们想做某些度量视图,但是飞书项目就没有,所以研发团队还写了个单独的插件来弥补。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其实恰恰是 Momenta 与飞书项目磨合得越来越“严丝合缝”的关键:它通过一种开放的基因、灵活的配置,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了,让模糊的场景变得通透了,让隐性的工作变得更可视了。仅仅是这一个平台,就能玩出无限的可能。
现在,我们在飞书项目上,集成了 20 多个内部系统,做了 50 多款插件,日均 API 调用 120 多万次。这充分说明,有大量数据都是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在各平台之间流转。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么多数据都靠人工来完成,那我们得招多少人?
前段时间我找各环节负责人做了次内部调研,结果挺让人惊喜 —— 几乎每个环节的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但我想说,这个故事的核心,或者数字化工具的意义,从来不止于效率。
大家知道,Momenta的人才密度很高。通过研发效率的提升,我们为大量研发人员解放了双手。那么他们,他们解放出来的双手,正在做什么?
他们可能在实验下一代智驾大模型,在思考更安全、安心的算法,在探索人工智能的边界。那些曾被困在电话会议、表格和消息催促中的生命力,此刻,正在改写行业的未来。
这,才是我们打造这个“效率引擎”的真正意义,去解放更多人力,聚焦更有价值的事情,更专注、更有力地思考。
正如我们 CEO 曹旭东常说的 —— 今天,我们正站在 “智驾摩尔定律” 的风口浪尖,智能辅助驾驶大模型的高速迭代,正在重塑整个行业。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超越摩尔定律,推动真正的智驾平权。
但要真正推动行业跃向新维度,不仅要突破技术本身的 "摩尔定律" ,更需要一场生态协作的“平权革命”。这离不开全行业每一个参与者的同频共振 —— 从算法工程师到数据标注员,从车企到供应链,每个角色的协作效率都在定义着技术落地的速度。
所以,我们既需要飞书项目这样的数字化工具,更需要全行业一起使劲。
最后我想回到 Momenta 的使命:Better AI ,Better life . 我们致力于通过突破性的 AI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通过AI来实现可规模化的自动驾驶,让人们的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
科技突破的价值,从来不是站在顶峰俯瞰,而在于真正服务于人,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美好生活,这就是我们坚持做智驾的初心。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来源: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