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与观世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00:21 1

摘要:“观自在”出自唐玄奘翻译的《心经》中,是内观自在的意思,它侧重菩萨观照五蕴皆空而证得自在的修行境界,这很符合唐法师的经历体会和感悟。而“观世音"则出自鸠摩罗什译本《法华经》,它强调的是外观世间疾苦呼声并施救的慈悲愿力。鸠摩罗什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其译本早于《心经

观自在与观世音是观音菩萨的两种不同的称呼,有些人却将它理解成两位菩萨。其中,观自在强调了菩萨自律自渡的一面,而观世音则强调了菩萨的他律他渡。
“观自在”出自唐玄奘翻译的《心经》中,是内观自在的意思,它侧重菩萨观照五蕴皆空而证得自在的修行境界,这很符合唐法师的经历体会和感悟。而“观世音"则出自鸠摩罗什译本《法华经》,它强调的是外观世间疾苦呼声并施救的慈悲愿力。鸠摩罗什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其译本早于《心经》。有人说,唐法师如此翻译是因为李世民的名讳,但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从唐朝开始,人们为避讳已将观世音菩萨改称为观音菩萨了。我想,唐法师将观世音改称为观自在主要是出于学术观点方面的考虑。我认为,观自在与观世音是观音菩萨的一体两面,是从内外不同方向进行修行。内观与外观互相促进,但他渡最终是为了自渡,这就叫作渡人渡己。有些人总用世俗的道德观念来看待修行,实际上,修道是在修自己道,最终目标是明心见性、空对万物,别人的看法和评价都与你毫无关系,所谓的他渡和自渡,都是为了证空!
由此可见,观自在也好,观世音也罢,其实都是修行的过程,都是在修自己的道。观音菩萨也需要修行,她对世人的大慈大悲也是为了自己最终能获得大自在!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