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楼下张叔把米饭降到每天一碗,三周不到整个人瘦一圈,走路发飘,结果夜里低血糖进了急诊。
“主食=洪水猛兽?
”这话在糖友群里一传就是十年,真坑。
前阵子楼下张叔把米饭降到每天一碗,三周不到整个人瘦一圈,走路发飘,结果夜里低血糖进了急诊。
医生一句话顶他所有偏方——“碳水化合物不足,血糖更会玩蹦极。
”
ADA给的数字直接打脸:碳水占比要45%~60%,关键不是“少吃”,而是“会吃”。
真正稳血糖的密码,在粗粮。
小米GI55、燕麦GI40,都是低血糖生成界的顶流。
小米一抿带嚼劲,镁元素往血管里扔“胰岛素助燃剂”;燕麦的β-葡聚糖跟粥里的小螺旋一样,把葡萄糖缠住,血糖曲线秒变坡道而不是悬崖。
别嫌弃粗粮粗,把它打磨成米糊或隔夜燕麦,胃也能愉快接盘。
懒人组合叫“黄金二两饭”:白米2/3、小米1/3,水量照着电饭煲刻度来,蒸好后米粒颗颗透亮,谁吃谁说香;嘴馋换口味就换成燕麦大米版,早晨配一勺奇亚籽加脱脂奶,饱腹续航到午饭不带困。
坑也在这:超市货架里带“即食”“水果味”的燕麦杯,糖比麦片多,直接pass。
蒸煮炖三兄弟永远排在油炸、干锅前面——同一碗燕麦,煮的比煎的能量差出一大截,锅巴越香血管越惨。
真要把血糖管成一条线,先得盯仪表。
饭前、饭后两小时各戳一针,连记三天,把起伏写在日历上。
拿着数据去见营养师,让他把你爱吃的小炒肉、卤鸡腿算进碳水总量里。
药片和胰岛素可不是摆设,它们只跟“精准克数”谈恋爱,别随便节食赌命。
最后劝一句:血糖不是单选题,吃对了主食,糖人和正常人之间那道墙,不过是一碗会呼吸的米饭。
来源:清泉戏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