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行广播体操是重庆市最深入持久、广泛扎实的一项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从1951年~1981年先后推行了第一至第六套广播体操和少年、儿童广播体操。每推行一套新操都掀起面广人多的做操热潮。1952年5月在西南区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上,渝新钢铁厂、610厂选出120
“渝超”开赛在即(9月13日),
重庆人民对体育的热情一如既往,
你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重庆人民
今天跟着小志一起回顾
当时大型的社会体育活动吧!
一、推行广播体操
推行广播体操是重庆市最深入持久、广泛扎实的一项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从1951年~1981年先后推行了第一至第六套广播体操和少年、儿童广播体操。每推行一套新操都掀起面广人多的做操热潮。1952年5月在西南区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上,渝新钢铁厂、610厂选出1200多名工人联合表演做广播体操,首创了群众性做操的优良典范。以后许多单位举行运动会都把广播操作为表演、评比项目。1958年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提出“人人每天参加体育活动,争取为社会主义多做工作”的号召,市、区、系统、基层单位分别召开了以做广播体操为主的群众体育誓师大会,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30万人每天坚持做广播体操。到1981年推行第六套广播体操时,全市已有1800多个单位、60万人坚持每天做广播体操。
图源:共青团中央
二、军事野营
重庆暑期炎热,有多山多水活动的自然环境,很适合开展军事野营活动。1956年~1965年期间,市、区体委、教育、团委、工会、人武部门都组成临时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军事野营活动,在指定的若干个野营地点分批进行。野营时间一般为3、5、7天不等,参加人员一律过集体生活,野营作息、演练、文娱等均按军事化要求。主要项目有队列操练、射击、通讯、操炮、防空、防原子化学等军事知识技能训练,以及战术演习、体育比赛等,既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又学习掌握实用的本领,很受青少年欢迎。每年均有数万名学生和青年职工参加军事野营活动。
陆纲摄/视觉重庆
三、四项活动
1964年~1965年重庆市的游泳、射击、通讯、登山四项活动,在广大民兵和男女青少年的支持下,得到广泛开展。全市有50万人参加游泳活动,很多原来未下过水的人学会了游泳。其中有18900人参加了四川省和重庆市举行的横渡长江、嘉陵江活动;有3万人参加小口径运动步枪射击,均达到普通射手考核标准;有4700多人参加无线电收发报、有线电架设,以及手旗、灯光、音响等简易通讯活动,学会了简单的通讯联络;仅在1965年元旦至春节期间就有10万人参加登山活动。
陆纲摄/视觉重庆
四、游泳渡江活动
游泳渡江是重庆市形成传统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每年夏秋暑期,利用江河、水库开设若干天然游泳活动站。各级体委和有关部门专门设立游泳渡江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宣传动员、场地勘察、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在历次举行的横渡长江、嘉陵江活动中,参加者少则数百人,多则成千上万人。1965年四川省万人渡江活动在重庆举行,重庆市有数千名少年和武装泅渡的民兵、解放军分别在市中区菜园坝、九龙坡区道角两个渡点横渡长江;在北碚、沙坪坝、江北3个渡点横渡嘉陵江。1971年7月16日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5周年,重庆市举行万人渡江活动,分设了7个渡点横渡长江和畅游嘉陵江,仅参加畅游嘉陵江检阅的就有7000多人。游泳队伍以毛主席塑像彩艇、红旗、标语牌队为前导,接着是解放军、民兵全副武装的泅渡队伍。青少年以参加单位组成方队,每支队伍前都有队旗彩旗,阵容十分壮观,游泳健儿由红岩嘴下水,顺江游至嘉陵江大桥终点,全程在5000米以上。
沿江两岸观众达数十万人。
图源:美丽重庆
(小志温馨提醒:不建议野泳,注意安全!)
五、划龙船活动
重庆市区为长江、嘉陵江环抱,郊区尚有花溪河、綦江河等多条水运航道。端午节划龙船早成民俗。重庆解放后,划龙船成为一种群众体育活动,每年端午节沿江区县、乡镇常举行划龙船活动。自1951年重庆市举行第一届水上运动会以来,划龙船活动革除了过去由水运码头、商业行帮包办,以及蹬旗、敬神、拜码头、放火炮请龙头(踩船头的人)等封建程式,增加了规定距离竞赛比赛、表演项目,并按比赛规程、规则进行评比、奖励。每次比赛前进行培训、选拔,从而扩大了群众活动面,划船技术水平随之提高。1959年端午节举行的重庆市龙舟比赛规模最大,除有10多只龙舟参加竞速项目比赛外,还有游泳、着装泅渡、水上救护、摩托艇、航空航海模型等体育表演和彩船比美、水上游行、川江船型展览等,颇有宣传教育意义,深受群众欢迎。而今划龙舟作为端午节的特别活动仍有延续。
陆纲摄/视觉重庆
六、环城长跑活动
长跑是重庆人喜爱的活动,每天清晨利用街道、公路跑步锻炼已成为一些人的习惯。
1979年后,每年举行一届春季环城赛跑比赛,到1985年已举行了7届。每届比赛参加者自缴报名费,统一制发号码布,获优胜名次者由主办单位发给奖品,对参赛者发给纪念品。在每年长跑比赛推动下,许多基层单位的长跑爱好者为参加市长跑比赛,经常进行环厂、环校和公路长跑锻炼,因而涌现出一批常年坚持长跑锻炼的运动员,有的在参加市、省和全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一些基层单位还成立了长跑协会。
现在,长跑活动已成为重庆的一张运动名片。
图源:人民日报
七、太极拳、气功活动
打太极拳、练气功是重庆中老年人喜爱的健身锻炼活动。50年代市体委就配备有专人传授辅导太极拳。许多工厂、机关职工学会打太极拳后,在本单位采取以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办法使太极拳活动在基层有较好开展。“五禽图气功”是重庆民间流行的一种气功,功理功法简明易学,练功时要配合用铁砂袋拍击有关穴位,有祛病健身效果,是重庆较早推广的一种气功。1980年市体委以民办公助办法成立了重庆市武术中心辅导站,专门从事培训太极拳、气功的辅导骨干。先后举办各式太极拳、剑和五禽图、大雁功等训练班,为基层培训了大批辅导员。学员回单位后,普遍开办了区、县和基层单位武术辅导站,进行拳功传授活动。多年来打太极拳、练气功的人有增无减,成为重庆市面广人多的一项群众性健身锻炼活动。
打太极 陆纲摄/视觉重庆
气功 陆纲摄/视觉重庆
图片来源:除特别标注图源共青团中央、美丽重庆、人民日报外,其余图片均由视觉重庆-陆纲友情提供。
【本平台刊发的信息仅为阅读、传递重庆地域文化之用,转载文稿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刊发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或整改。】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重庆故事为主。
来源:重庆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