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时节,万物舒展,天地间充盈着生命萌发的律动。4月1日至3日,海安高新区田庄幼儿园以“清明融于情,春语润于心”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融合自然探索、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意的沉浸式活动,让孩子们在春日里触摸传统、感知生命,让文化之根悄然扎根于幼小心灵。
——江苏海安高新区田庄幼儿园传统文化浸润式活动报道
清明时节,万物舒展,天地间充盈着生命萌发的律动。4月1日至3日,海安高新区田庄幼儿园以“清明融于情,春语润于心”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融合自然探索、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意的沉浸式活动,让孩子们在春日里触摸传统、感知生命,让文化之根悄然扎根于幼小心灵。
春日探秘:自然课堂里的生命教育
清晨的幼儿园化身“春之乐园”,孩子们手持放大镜、拎着小竹篮,化身“自然小侦探”,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寻春之旅”。他们轻抚抽芽的树枝,观察含苞的桃花,用指尖感受泥土的湿润与青草的柔嫩。通过“植物生长日记”记录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画下叶片的脉络、花苞的形状,甚至为每一株小草取上可爱的名字。在观察与记录中,孩子们不仅感知了节气更迭的奇妙,更萌生了“生命守护者”的责任感。
指尖传承:青团里的文化密码
“捣艾草、和青汁、揉面团……”活动室里飘来阵阵清香,孩子们系上小围裙,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青团制作。他们踮起脚尖揉搓碧绿的面团,将豆沙馅料小心翼翼地包裹其中,再轻点红印装饰。当蒸笼揭开时,热气裹挟着艾草香扑面而来,孩子们欢呼着辨认自己的作品。“原来清明吃青团是为了纪念祖先,还能祛湿气呢!”通过亲手劳作,传统食俗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舌尖上的记忆,让文化传承有了温度。
诗词雅韵:童声里的千年回响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稚嫩的童声在园内流淌。老师们以情景剧形式演绎《清明》诗意,孩子们则手持风筝、柳枝等道具,在互动朗诵中化身“小诗人”。更有创意“节气诗词贴画”环节,孩子们将诗句中的“雨纷纷”“杏花村”等意象用彩纸拼贴成画,传统诗词与现代艺术碰撞出童趣火花。活动尾声,每个孩子收获了一枚“诗词小徽章”,文化自信的种子在琅琅书声中悄然萌芽。
家园共育:老游戏里的亲情时光
幼儿园特别策划“亲子传统游戏日”,跳皮筋、丢沙包、翻花绳等经典游戏重回校园。妈妈手把手教孩子编织柳条帽,爸爸与孩子们合作绘制风筝,其乐融融的场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家长感慨道:“这些游戏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现在和孩子一起玩,既是传承,更是幸福的延续。”
本次活动以清明为窗,将自然教育、文化传承与情感培育巧妙融合。孩子们在探春、制食、诵诗、游戏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灵动与深厚。通过这样的浸润式体验,让文化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孩子生命中可触摸、可感受的美好。当童真的眼眸映出春日的生机,当稚嫩的小手触碰千年的智慧,文化传承的薪火,正以最温柔的方式生生不息。(江苏海安高新区田庄幼儿园)
来源:浏览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