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场上的少年,拼过了命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3 20:44 1

摘要:七年后,这位“亚洲盗垒王”抵押北京房产,带着7名困境儿童成立“强棒天使基地”,用另一种方式挥棒——这一次,他的对手是命运本身。

2008年北京奥运会,孙岭峰作为中国棒球队队长,站在聚光灯下迎战世界强队。那时的他,用球棒为国家赢得荣耀。

七年后,这位“亚洲盗垒王”抵押北京房产,带着7名困境儿童成立“强棒天使基地”,用另一种方式挥棒——这一次,他的对手是命运本身。

从奥运赛场到郊区的训练基地,从职业运动员到公益人,孙岭峰的身份转变背后,藏着一份更宏大的胜负心。

他发起的强棒天使项目,旨在通过棒球训练与文化教育,打破困境儿童的代际贫困循环。项目几次被迫搬迁,最艰难时他卖车卖房,还拿出父母的养老钱维持运转,却始终未放弃自己的初心。

棒球曾经教会孙岭峰在赛场上赢得尊严,而现在,他想用棒球教会孩子们赢得人生。

从“盗垒王”到“造梦者”

1990年,12岁的孙岭峰随队赴日参加中日棒球友好交流赛,第一场就遇上了号称“神之队”的日本球队。当中国少年队以4:1击败日本“神之队”后,日方要求再战,结果又以5:1落败。

两场胜利让中国孩子从快捷酒店搬进五星级套房,也在少年孙岭峰的心中埋下信念:体育是赢得尊严的通行证。

这颗种子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开始萌芽。当孙岭峰把半年工资捐给灾区却遭遇善款挪用事件,当资助的学生理直气壮讨要“欠款”,他意识到:“要做真正有效的能够对孩子有帮助的事,不光给他钱、给他物,而是给他陪伴、为他的未来铺设一条真正有效的路。”

真正让他找到答案的,是回忆里2002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一名美国白血病患儿的请求——他渴望得到中国队员的签名。那个孩子接过签名时脸上涌现的笑容,让孙岭峰很是触动:原来体育,能唤醒生命的希望。

于是到了2015年,退役后的孙岭峰决定,“做真正有效的、能够对孩子有帮助的事”,强棒天使基地应运而生。

孙岭峰开始在全国的贫困山区寻找7到9岁的困境儿童,让他们免费接受棒球训练和文化课教育。

孙岭峰在棒球场指导孩子们训练

在他为孩子们规划的成长路径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冲击职业联盟,孩子们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运动队或是成为教练和相关从业者。

这是因为在孙岭峰看来,棒球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能获得棒球这样一个从困境中走出的跳板”。后来,为了给女孩提供更合适的“跳板”,他还请来了前国家队教练,指导女孩们学习艺术体操。

“授人以渔”这件事,他一做就是十年。

这十年间,孙岭峰几次近乎倾家荡产,一度卖房卖车,还借来了父母的养老金。

无论是对培养模式的设计和思考,还是这种倾尽所有的坚持,都贯穿着他最初的信念:体育不是拯救人生的捷径,而是教会孩子们如何挥出改变命运的第一棒。

十年来,强棒天使有诸多耀眼的表现。就在前年10月的全国青少年棒球公开赛总决赛中,强棒天使拿下了U10和U12组的双料冠军。而此前的国际比赛中,基地也曾获得亚洲区第一、世界第七的好成绩。

2018年,“强棒天使队”作为亚太区的唯一一支代表队,受邀去美国参加了国际青少年棒球赛事

孙岭峰为孩子们感到很是骄傲,不过在他看来,成绩其实只是一个短暂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生命的成长和拼搏。

强棒天使基地的孩子,有的来自四川大凉山等山区、有的父母双亡、有的是服刑人员子女……他们被统称为“困境少年”,却在运动场上证明了,命运给的初始牌面,未必决定终局。

来自攀枝花的16岁男孩周德柏文,在8岁刚来到基地时还因为调皮挨过不少训,而昔日的“问题儿童”,如今已经成长为有责任心的助教。他很直接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不再像来到基地之前那样“没有想法,只是傻读书”,而是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想打棒球”。

而来自大凉山的15岁女孩石一尔洗,最初是和弟弟双双入选的。在来到强棒天使基地之前,石一尔洗的生活,就是重复放牛、喂猪、爬四十分钟山路上下学的日子。在这里,棒球和艺术体操的训练,不仅让她生长出拥有一技之长的自信,曾经无法想象的经历,也重塑着她的世界观。

石一尔洗和其他孩子们一起训练艺术体操

石一尔洗的家里有五个孩子,最年长的姐姐为了照顾弟弟妹妹已经辍学,而在大凉山,还有很多女孩到了十七八岁就会辍学打工或早早嫁人。

石一尔洗曾经以为,自己也会不得不走上这样的人生道路。但现在来到基地后,她发现,人生的面向变得更宽广了,“我可以自己做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最初第一个来到基地的孩子,赵健,从全国冠军到带出了全国冠军的教练,现在又到了基地的媒体部工作。对于不同的工作,他只要参与就能够快速的上手。

一个个故事、一张张笑脸,都说明孙岭峰一以贯之地实践着自己最初的设想:给困境中的孩子们多提供一种选择的情况下,还能让他们自主地去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通过运动给孩子全方位的教育,让这些孩子成为一个活灵灵的人”。

是训练场,也是家

在强棒天使基地,教育和关怀不仅仅在挥棒击球的瞬间,也在日复一日生活的细节里。

年长一些的孩子们,就像哥哥姐姐一样。他们总会将自己一路上的成长,在一言一行间传递给弟弟妹妹们。

现在得周德柏文,就成为了助教。曾经在团队作战时积累的责任心、教练们在比赛后给予他的鼓励,现在都被他投入到对小队员的培养和引导中去。

周德柏文在棒球场上指导小队员们训练

石一尔洗在基地里,就曾感受到过这种能量和温情的传递。一次比赛前测验,她发现自己状态不好,觉得“到时候在场上,肯定器械掉得噼里啪啦的”。

但当时教练和队友却都来安慰她:“没关系的,你不要太自责,现在能做成这样也很不错了。”

等到比赛当天,石一尔洗确实失误了几次,过后队友和教练也没有责备她,而是一直安慰她、鼓励她。

因此,她最终也放平了心态,告诉自己:“下次再比好。”并且更认真地投入后面的训练。

在强棒天使基地,人们并不会只看重训练和成绩,而是真正地彼此关心。这里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从基地成立之初就在这里工作的后勤阿姨,也是这个大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员。

孩子们的生活老师谭丽丽

有次一个孩子生病了,后勤阿姨就找到孙岭峰,执意要给捐出自己将近两个月工资给孩子看病。

考虑到阿姨的薪水不多、还有自己的孩子要养,孙岭峰最终摁住了她。但阿姨当时的一句话,却让他感动至今:“我们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我是他们的亲人。”

然而,温暖背后,现实的困难依旧存在。基地几次被迫搬迁,眼下后勤保障的捉襟见肘,让这份家的呵护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基础设施中,最急需完善的要数洗衣房。将近一百多个孩子的训练服,每天都要洗,有的还得多洗几遍才干净,床单被罩也需要一周一洗。

目前基地洗衣房里只有几台老旧的滚筒洗衣机,一台只能洗十个被罩,因此经常一转就是12小时,隆隆的噪音不断,有时还会发生故障。

由于洗衣房空间狭小,不仅洗衣粉、消毒液都只能局促地堆放在角落,就连存放衣物的空间也是临时的,有时脏的和干净的衣物不得不临时混放在一起,阿姨只能靠自己手工分拣。

强棒基地里简陋的洗衣房,还是从一个小浴室改造而来的

由于老旧的洗衣机很难洗干净衣物,阿姨有时候还需要手洗搓掉顽固的污渍。遇上天冷的时候,洗衣房的水管常会冻住,不仅用水不便,阿姨的手也会被冻得通红。

就这样,后勤阿姨经常从早到晚都待在洗衣房,一直盯着洗衣机,持续分拣、更换、手洗。这样一天忙碌下来,她已经没有精力再整理洗好的衣物。

孩子们也就需要排起长队,自己从一堆衣服中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那件。有时晾晒的空间不够,他们还需要把衣服拿回宿舍,自己放在暖气上烤干。

而基地的图书室,同样也急需改造。这个房间没有窗户,空气很闷,空间也不大,但门却又老旧,冬天的时候常常透风。老旧的空调,很难驱散寒冷,开起来却像“拖拉机一样”,总是有着呜呜的噪声。

尽管后勤阿姨和孩子们都从未有过怨言,而是以乐观和坚韧克服着种种困难,但孙岭峰却有些着急。他一直希望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在更好的状态下学习和成长。

好在,三翼鸟看到了这里,派出了一支设计团队,带着健康舒适的“蓝图”,开启一场后勤改造的“添翼行动”。

在最初来到强棒天使基地时,三翼鸟团队就决定不高调地宣言,而是缄默地托举。因为他们的愿景,是让后勤沉默护航,让孩子们专注追光向前。

真正的支持,

不是替人飞翔

三翼鸟的改造,从最开始的设计思路就体现出一种润物无声:设计师并非“爆改”,而是走访了老师、后勤阿姨和一些孩子们,倾听他们的实际需求后,再结合现有的水电布局,进行针对性改造。

在洗衣房改造中,增加的四台海尔智能洗衣机是核心战力:它们能自动感知衣物重量,在快速洗、节能洗等模式间智慧切换。孩子们只需按下按钮,就能看着沾满尘土的训练服在滚筒里重获新生。

两台专用洗鞋机的入驻,更完美解决了过去的一大痛点。过去,孩子们训练强度大,三个月就能穿坏一双鞋。后勤阿姨忙不过来,孩子们大多数时候只能自己刷,有些年纪小的孩子刷不干净,脚臭、鞋烂是常态。现在洗鞋机连真菌都能消灭,健康隐患迎刃而解。

此外,三翼鸟团队还设计了按年龄清晰分区的标号储物柜:底层是脏衣篮,上层则是领取净衣的放置架。

改造现场,三翼鸟团队的设计师和工人师傅一起量取尺寸信息

走进改造后的洗衣房后,孙岭峰的第一反应是惊喜:“和美国职业队几乎一样了。”分不清归属的训练服、排队等待洗衣的焦灼、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洗衣粉残留问题……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在他看来,这样的改造,不仅让后勤阿姨轻松了不少,曾经衣物混乱堆积的临时空间,现在也变成了孩子们学习自主管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启蒙课堂。

转至图书室,孙岭峰感慨:“现在的科技真高级。”他形容两台搭载净化功能的空调是“哼哈二将”,虽然体积不大,但能持续过滤浑浊空气,同时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悄然无声地让整个房间都暖和起来。

而墙上的海尔巨幕电视,则实现了孙岭峰“一直心心念念”的设想。以前,基地里只有餐厅中有一台小电视,离得稍远的孩子们根本看不清楚。而现在的高清巨幕电视,可以将技术录像、影视资料和比赛复盘的细节都清晰呈现。

孙岭峰带孩子们参观改造后的图书室

除此之外,三翼鸟团队还带来了一些小惊喜:精心设计的冰吧,让孩子们不必跑回宿舍楼,就能喝到饮用水、吃上新鲜水果,高高展示架,则可以用来陈列孩子们赢得的奖杯。

终于,这个空间从憋闷的山洞,蜕变成汲取知识、放松身心的云端。“这对孩子们来说特别好。”孙岭峰说,“孩子们更愿意往这跑了。”

这一切都让孙岭峰感到很欣慰。在他看来,改造更是对学生心理的滋养:职业化环境可以培养规范意识,高效洗衣节省的时间能投入训练,而这些后勤保障的提升,也能同步提升孩子们的自信。

孙岭峰特别强调这份改变的价值:“新的生活状态,会让孩子们的心境提升。”

孙岭峰和孩子们聚在一起庆祝“强棒天使队”斩获冠军

他坚信,在强棒天使基地,这群在社会力量、国家力量托举下成长的孩子,终将把“授人以渔”的信念传递下去。“他们带着爱和正能量长大,未来既会实现自我突破,也会成为播撒机会的种子,帮助更多人改写命运。”

学生石一尔洗对未来朦胧的设想,也印证了这种信念:“我有在想,以后可以留在基地这里边,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孩子。”

这也是三翼鸟通过“添翼行动”传递的理念:真正的支持,不是替孩子们飞翔,而是守护他们的翅膀不被雨水浸透。

在孩子们学会独立飞翔的时刻,那些沉默的托举便有了回声:生命终会自己成长出破开云雾的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来源:浪潮工作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