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好无聊”,你的不同回应成就孩子不同人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1 23:29 2

摘要:孩子完成作业后,找到妈妈说无聊,妈妈立刻拿出新玩具,于是孩子拿着玩具兴奋的跑开了,可是不一会新鲜劲过去了,她又跑过来找妈妈,这次妈妈更省事,直接打开电视给她播放喜欢的动画片!

"无聊不是需要立即填补的空缺,而是创造力可能萌芽的空间”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主任杰克·肖恩科夫博士说

博士的这句话让我的烦恼迎刃而解!因为近期闺女总是抱怨“妈妈,我好无聊”,原来不是孩子真正无聊,而是到了自我探索期、思想创新期。

作为父母,我们回应"我好无聊"的方式,实际上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解决问题、创新思考和处理情绪的能力。以下几种常见回应,看看你是哪一类:

孩子完成作业后,找到妈妈说无聊,妈妈立刻拿出新玩具,于是孩子拿着玩具兴奋的跑开了,可是不一会新鲜劲过去了,她又跑过来找妈妈,这次妈妈更省事,直接打开电视给她播放喜欢的动画片!

这类立即提供现成解决方案的回应在生活中很常见,相信你也干过。短期内,这确实能快速解决孩子的无聊感,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为他一直在忙着“低质量填补”自己的无聊时光,而放弃了思考更多其他有趣的事情。都说孩子的世界天马行空,若是每天“低质量填补”往后孩子自然没了灵气,没了创新,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在童年时期经常被立即"解救"出无聊状态的孩子,长大后更难处理复杂问题,面对挑战时更容易感到挫败。他们习惯于依赖外部资源而非自身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这个回应对于我来说太熟悉了:见我空闲了妈妈就立马叫我做家务,或者让我完成“妈妈牌”作业;结婚有孩子后,见我空闲下来,也是一顿安排。用他们那一辈的思想解释就是:小孩子有什么无聊的?总归是事太少

我父母的这类回应就属于否定了孩子的无聊情绪,认为孩子并不懂什么叫无聊。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强调:"否定孩子的感受等于否定他们的现实体验,会阻碍情绪认知的发展。"而长期被否定情绪的孩子,成年后更难准确识别和处理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在人际关系中面临更多挑战。他们的情绪表达往往要么过度压抑,要么突然爆发。

“妈妈,我好无聊”(孩子提出问题

“你觉得做什么不无聊呢?”(把问题丢给孩子,让他思考

“去做手工吧”孩子认真思索很久才回答(孩子开始动脑,给自己提供答案

“每个人都会有无聊的时候,这是好事情,说明你的大脑处于自我觉醒状态‘我这么无聊,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好呢?’我曾经有段时间就无聊,然后研究文字,写小说,还居然真的写出了4万字”(对孩子进行引导,并赋能,告诉他利用空窗时间做一些自己认为不可能做到或者想做的事情

当孩子提出无聊的时候,你是否这样引导他们呢?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成长型思维"研究证实,被鼓励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孩子,更可能发展出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和创造力。他们将无聊视为需要自己跨越的障碍,而非等待救援的信号。

很多时候,“妈妈,我好无聊”的完整的句子是“妈妈,我好无聊啊,我们一起玩吧”,所以,当孩子提出无聊的时候,我们回应他们的情绪、认可他们的情绪,并且高质量陪伴,能够和孩子形成安全依恋关系。心理学家指出:"安全依恋关系中的孩子更敢于探索世界,因为他们知道有安全基地可以返回。"

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指出:"无聊是思考的前奏,是想象力开始活跃的时刻。"当孩子说"我好无聊"时,他们实际上站在了自我发现的门口,此时想要帮他们打开大门的家长可以这样做:

✅"听起来你现在感觉有些无聊”——认可孩子的情绪

✅"你觉得是什么让你感到无聊?"——帮助孩子自我分析

✅"你可以选择整理书架、画一幅画"——给孩子提供结构化选择

✅"记得你上次说想学的折纸吗?现在可能有时间试试"——资源提示但非强制

✅"有时候无聊过后会有很棒的想法冒出来,我很好奇你会想到什么"——鼓励孩子自我探索

✅"正好我也无聊,我们一起打羽毛球吧"——共同参与

当孩子再次说"妈妈,我好无聊"时,用这6个方法回应他们!请记住,这不是求救信号,而是邀请函——邀请你见证他们创造力觉醒的时刻。

写在最后

在孩子的成长期间,让他经历适度的无聊,这不是忽视,而是信任——信任他们内在的创造潜能,信任他们能够在这看似空洞的时刻,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来源:半晴搞笑育儿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