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而言,除了录取时确定的专业,还有一次“逆天改命”的绝佳机会——二次选拔。众多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后,会组织特殊试(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班、拔尖计划班等的选拔,这为新生重新选择专业、开启更优质的大学生活提供了宝贵契机。
对于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而言,除了录取时确定的专业,还有一次“逆天改命”的绝佳机会——二次选拔。众多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后,会组织特殊试(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班、拔尖计划班等的选拔,这为新生重新选择专业、开启更优质的大学生活提供了宝贵契机。
一、二次选拔知多少
定义与目标
二次选拔,也叫校内选拔或二次遴选,主要面向已被高校录取的考生。它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开展,旨在选拔优秀学生进入特殊班级或专业,如特殊试(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班、拔尖计划班等。这些专业往往是学校的王牌专业或特色班级,部分专业仅在新生中进行二次选拔招生,为新生提供了多一次选择心仪专业的机会。
选拔条件
选拔时间通常集中在开学初,一般在大一上学期完成考核。选拔对象面向全校新生,不过部分院校会对新生的高考成绩、选科、专业等提出要求。
二、二次选拔的显著优势
专业选择更自由
对于高考时因各种原因未能进入理想专业的学生,二次选拔是重新选择专业的绝佳契机。他们有机会踏入自己真正感兴趣或发展潜力巨大的专业领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优质资源触手可及
参与二次选拔的学校招生班型和学科,大多是学校的优势和王牌学科。这些学科拥有顶尖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科研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助力学生成长为行业精英。
个性化培养精准赋能
二次选拔的项目通常有明确的培养定位,如学术研究导向、行业精英导向、交叉学科融合等。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定制化的培养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三、二次选拔流程与准备
选拔模式
大多数高校采用“笔试 + 面试”的模式进行二次选拔。笔试主要考查与选拔专业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哲学等学科。考题知识点一般在高考范畴内,但难度略高于高考,与强基计划笔试考查难度相近。面试则侧重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部分高校还会考查英语水平。
备考建议
想要参加二次选拔的同学,在假期要着重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英语听说能力。可以通过参加演讲活动、英语角等方式锻炼表达能力,通过观看英语电影、听英语广播等方式提高英语听说水平。同时,也要复习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为笔试做好充分准备。
四、二次选拔与转专业的区别
选拔时间不同
二次选拔集中在新生入学初期,一般在开学后 1 - 3 个月内,部分院校在军训期间或第一学期末进行;而转专业主要在大一结束后,少数院校在大二进行,学生需完成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基于在校成绩申请调整专业。
选拔对象有别
二次选拔主要面向大一新生,部分学校对大二学生开放,但数量相对较少;转专业一般针对全校所有年级的学生,不过不同年级可能有不同的转专业政策和限制条件,如大一学生转专业机会较多,大二及以上年级转专业可能更严格。
选拔流程差异
二次选拔时,高校发布通知后,学生提交报名申请,通常需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材料,然后进行笔试和面试等选拔环节,最后公布入选名单。转专业时,学生需提交转专业申请,学校或学院会根据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学科特长等进行审核,部分专业可能还需要进行笔试、面试等考核环节。
招生专业及考核模式不同
二次选拔的专业多为本科培养中的王牌学科,且部分专业仅在新生中进行二次选拔招生。多数高校采用“笔试 + 面试”的考核模式,笔试考查专业相关学科基础知识,面试考核考生综合素质,部分高校考查英语水平。转专业方面,以中山大学为例,学校继续实施转出“零门槛”、院系按照 30%上限接收转入学生的转专业制度,可以跨校区、跨学科、跨院系转,全校所有院系均开放接收转专业学生,大一到大四都可以申请,每学年开放 1 次转专业,大学期间申请转专业次数不限。转专业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成绩排名、绩点、学科特长、综合素质等,不同学校和专业的要求差异较大。
五、部分高校2025年二次选拔招生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
战略人才班瞄准国家战略急需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实战应用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急需领域专精人才。2025 年共有 3 个战略人才班,分别是涉外法治战略人才班、国际新闻传播战略人才班和中意美三学位管理学战略人才班。申请条件为面向 2025 级所有具备转专业资格的本科新生进行选拔(入校后专业调整受限制的学生无法申请)。
中山大学
2025 年中大新生二次遴选专业有近 20 个,名额超 400 个。选拔方式多元化,专业选择面广。新生军训期间即可报名参加遴选,通过选拔后可进入心仪专业。大一下学期,同学们还能参与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优中选优信息工程专业实验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二次遴选项目,或者申请全校其他院系的转专业。申请条件为全校本科一年级新生,招生时有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者除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荣誉学士实验班)探索精英教育模式,培养高层次和国际化的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形成“厚基础、宽口径、高起点、重学术”的鲜明特色。今年起分两批次招生,面向高考招生 30 人,面向大一新生二次选拔约 30 人。申请条件为具有学术追求,身心素质过硬,以继续深造为本科学习目标。
南开大学
2025 年二次选拔项目包含伯苓班和卓越班、复合型人才培养班(授予两个学位)、校级特色班,共 40 个选拔项目。申请条件为大部分选拔项目面向全校新生,其中已被强基计划录取的新生不得报考二次选拔,保送生、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中限制调整专业(类)的学生不可报考除录取专业(类)外的二次选拔项目。“经管法班”、数据科学与市场决策实验班等面向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等专业的学生。
华中科技大学
共有 29 个实验班面向全校新生进行选拔,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班型包括启明实验班、科创实验班、未来技术实验班等。申请条件为大部分要求高考为理科或选考科目含“物理且化学”的考生,建筑类(智慧人居设计实验班)、经济学(启明实验班)面向符合学校报名资格规定的所有学生招生。
南京大学
针对 2025 级本科新生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本科交叉创新实验班、口腔医学专业的二次选拔工作。申请条件为可报名部分志愿的学生:通过江苏省综合评价录取至地质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仅可报名录取专业类/专业所属学院开设的“拔尖计划”基地及本科交叉创新实验班的选拔;通过江苏省综合评价录取至地理科学类的学生仅可报名拔尖计划 - 地理科学;通过江苏省综合评价录取至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仅可报名拔尖计划 - 大气科学。
上海财经大学
人工智能实验班:旨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卓越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术英才。实验班今年首次招生,面向全校择优选拔 20 名左右新生。
匡时书院:以“孙冶方班”为基础创建金融科技拔尖班、数字经济拔尖班,每学年面向全校新生选拔优秀学生 60 人。申请条件为 2025 级新生,高考选考科目不限。
大一新生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学校发布的相关招生信息,抓住这次难得的“逆袭”机会。若是想要了解更多院校内容,欢迎使用优志愿APP,通过找大学功能了解更多院校资讯,找到适合自己的院校。
来源:优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