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术真的能杀人吗?是超自然力量还是迷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7:38 1

摘要:什么是巫蛊之术?巫蛊之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但它并不是“真的能驱鬼役神”的那种玄幻力量,而更多是社会文化与政治事件的产物。我们今天来把它掰个底朝天!

什么是巫蛊之术?巫蛊之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但它并不是“真的能驱鬼役神”的那种玄幻力量,而更多是社会文化与政治事件的产物。我们今天来把它掰个底朝天!

“巫”本意是沟通神灵的人,“蛊”最早指用毒虫、药草甚至咒语来害人。在先秦、汉代的文献里,都有关于“蛊毒”的记载。例如《山海经》《周礼》中就有相关描述。汉武帝时期曾发生“巫蛊之祸”,牵连太子刘据和卫子夫自杀,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冤案。

从考古和医学角度看,所谓“蛊术”大多是:

• 用毒物:利用毒虫、草药,调配成毒剂,造成对方生病甚至死亡;

• 心理暗示:通过符咒、诅咒,使被害人产生强烈心理暗示和恐惧,进而身体状况恶化;

• 政治斗争工具:古代统治者常以“巫蛊”罪名陷害政敌,制造冤狱。

现代科学并没有证明所谓“蛊术”能凭空施法。能起作用的,往往是:

• 有毒物质的真实毒性;

• 心理暗示、暗示性疾病(类似“巫术致病”现象);

• 政治与社会的恐惧氛围。

所以,巫蛊之术作为“超自然法术”并不真实,但它作为历史现象、社会心理和政治工具却“真实存在”,影响深远。它更多反映了古代人对疾病、死亡和权力斗争的理解与恐惧。

时光流转,千年后,巫蛊之术是否流传下来?严格来说,古代确实有关于“蛊”的一些记载和所谓“配方”,但要注意:

比如《搜神记》《太平广记》里写过“养百虫于器,使相食,取其存者为蛊”,意思就是把毒虫关在器皿里互相吞噬,最后存活的那只就叫“蛊虫”,据说有极强毒性。但这类说法缺乏可验证的细节。

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过去流传过“养蛊”的说法,多与毒虫、毒草、蛇类有关,比如用毒蛇、蜈蚣、蝎子、毒草调和。但这类东西往往与“巫术”混杂,真假难辨,而且可能源于古代毒药学和民间巫术结合。

• 一部分“蛊”其实就是慢性毒药,通过食物、饮料投放,表现为“中蛊”;

• 另一部分更偏向于心理暗示和恐惧传播;

• “配方”往往不可考,更像是恐惧叙事的一部分。

真实的毒药调配本质就是毒理学,不仅古人难以控制剂量,现代人随意尝试也极其危险,甚至致命。真正留下的所谓“蛊方”,今天一般都视为传说或文化现象,而不会在学术界当成可操作的配方。

历史上确实存在“蛊毒”的传说与“配方”的记载,但多是象征性的描述,不是严格的药理配方。真正可靠的“具体配方”几乎没有流传下来,更多的是文化心理层面的东西。

历代典籍中关于“蛊”的主要记载与描述(比如《山海经》《后汉书》《太平广记》里的段落),这样你能更直观地看到古人是怎么描写“蛊术”的?我来分几个角度回答:

现代科学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咒语、符箓、诅咒”能直接改变现实或让人中毒。也就是说,像小说里那样“养蛊害人”对现代人是无效的。

古代所谓“蛊”,往往就是毒虫、毒草、矿物毒等混合物。

• 在古代缺乏医学和检测手段时,确实可能让人中毒。

• 但在现代,医学、毒理学和检验手段发达,这类下毒行为很容易被发现。

所以,“蛊毒”在今天如果存在,也就是一种毒药,和“下毒杀人”没有本质区别,而不是神秘法术。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巫术致病”或“巫术死亡”(voodoo death):

• 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被下蛊”,会产生强烈焦虑和恐惧;

• 这种压力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失眠、心脏骤停,甚至猝死。

在这个意义上,巫蛊术在现代社会仍可能“有效”,但本质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 超自然的巫蛊:对现代人无效;

• 毒物层面的蛊:就是毒药,下毒杀人,现代很容易被发现;

• 心理暗示层面的蛊:仍可能对迷信的人造成很大影响。

来源:昨夜星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