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榜单中的橡胶轮胎企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09:42 2

摘要:在日前全国工商联发布 “2025 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 500 强” 榜单中,共有5家橡胶轮胎及相关企业(含集团化企业)上榜,分别是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 55)、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排名98)、巨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124),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排

文 | 姜喆

在日前全国工商联发布 “2025 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 500 强” 榜单中,共有5家橡胶轮胎及相关企业(含集团化企业)上榜,分别是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 55)、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排名98)、巨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124),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排名 181)、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 417)。透过榜单数据与企业动态不难发现,中国橡胶轮胎产业已告别单纯的 “规模竞赛”,进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 “质量突围” 新阶段。

55山东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8山东山东京博控股集团124浙江巨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81山东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417山东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从“规模达标”到“质量突围”

在这份榜单中,万达控股集团以第 55 名的成绩领跑行业,轮胎产业是万达集团的支柱产业之一,旗下全资子公司万达宝通轮胎成立于2003年,现已拥有年产300万条全钢载重胎、1500万条半钢子午胎、10万条工程机械轮胎的生产能力,为集团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旗下的京博中聚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特种合成橡胶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企业。京博中聚的食品级丁基橡胶、星型支化丁基橡胶、ISCCPLUS丁基橡胶三种产品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和销售,为橡胶轮胎产业链上游的新材料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企业发展历程与产品矩阵构建上,巨星控股旗下的中策橡胶堪称行业典范。中策橡胶的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杭州海潮橡胶厂,1966年“朝阳轮胎”品牌诞生,胶历经60余年的发展,中策橡胶构建了涵盖全钢胎、半钢胎、斜交胎和车胎的多品类产品矩阵,年营收规模接近400亿元,并于 2025 年 6 月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开启资本化发展新征程。

同样深耕行业多年的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9年,是以高端橡胶产业为主导,涉及电力、新能源、金属制品、地等领域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华勤橡胶集团构建了从新材料研发到新产品开发,再到轮胎性能测试的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建设400万套高性能轮胎扩产项目,持续强化产能与技术双重优势。

在上榜的五家企业中,赛轮集团是唯一一家专注于橡胶轮胎行业的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与技术创新领域,赛轮集团的表现堪称行业标杆。赛轮集团是中国第一个走出去海外建厂的轮胎企业,目前在全球拥有四大研发中心、九大生产基地、产品畅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行业唯一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示范基地,创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胎、卡车胎、非公胎三大技术体系,在英国《Tyrepress》的全球轮胎20强、美国《Tire Business》的全球轮胎企业75强两大重量级榜单中全部挺进前十。

值得关注的是,2025 年榜单的入围门槛较 2024 年实现大幅提升 —— 从 146 亿元升至 270.23 亿元,这一变化清晰表明行业洗牌正加速推进:头部企业凭借全球化布局与技术创新进一步巩固优势,而依赖传统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这一趋势在轮胎行业尤为显著。

当前轮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价格内卷现象频发,在此背景下,“高端化、智能化”已成为轮胎企业突破竞争困局的核心方向。国海证券表示,高端化是下一波轮胎机遇的关键因素,目前,轮胎的高端市场仍旧是一片蓝海,中国轮胎如能进入高端市场,不仅可以摆脱低端竞争,更可以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提升盈利水平,进而打破关税壁垒。

在高端化转型实践中,赛轮集团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实现关键突破 —— 其自主研发的“液体黄金轮胎”,成功攻克了行业内 “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耐磨性”三大核心性能难以同步优化的技术难题,全面提升了产品核心竞争力。这一技术优势正持续转化为市场业绩增量:2025 年上半年,赛轮集团全钢胎依托技术领先性与品质稳定性,国内外销量同步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半钢胎在配套市场表现突出,配套数量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打开了高端市场空间,为行业“质量突围” 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山东“核心地位”继续强化

“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 这句行业共识,在 “2025 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 500 强” 榜单中也得到了最直观的印证, 在上榜的5家橡胶轮胎及相关企业中,有4家源自山东,在子榜单 “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玲珑集团(排名 367)、豪迈集团(排名 467)两家山东轮胎企业再度入围,山东轮胎产业的 “核心地位” 持续强化。

从产业硬实力维度审视,山东的“核心地位”更是有着数十年沉淀的坚实根基。作为国内最大的轮胎生产省份,山东轮胎产业的企业数量、产量、营业收入、利润、出口额等核心指标,已连续 23 年位居全国首位。

根据2024年度《山东省轮胎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2024 年山东省轮胎产量达5.08 亿条,同比增长7.8%;累计出口金额 948.6 亿元,同比增长 2.7%,占全国轮胎出口总额的 59.9%;累计出口量 575.3 万吨,同比增长 1.4%,占全国轮胎出口总量的 64%—— 出口量与出口额双项指标持续领跑全国,成为中国轮胎走向全球市场的“主力军”。

不过,在全球产业竞争加剧、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趋严、绿色低碳需求升级的新形势下,山东橡胶轮胎产业也面临着技术迭代、产能优化、品牌升级等新挑战。为此,山东省已出台明确的发展蓝图 ——《山东省推动轮胎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2024-2027 年)》,为产业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

该计划以 “创新引领” 为核心,明确以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 为四大发展方向,通过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智转数改、绿色发展、品牌塑强等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现代化轮胎产业体系。

根据计划目标,到2027年,全省轮胎行业总营业收入达到18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平均达到3%左右,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8%以上,行业全要素生产力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成为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

来源:山东财经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