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之强赋能教育之强——邯郸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0 10:06 1

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基础工作,持续优化教师发展环境,全面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聚得甘露育桃李,春华秋实又一年。9月10日,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如期而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基础工作,持续优化教师发展环境,全面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邯郸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推动邯郸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薛顺利强调。

铸魂育人:师德师风焕新貌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我市通过系列特色活动,让师德之风浸润校园每个角落。

4月,“师·说——我的师德教育故事”巡回宣讲报告会启动。市、县两级师德宣讲团队奔赴各地,5场报告会吸引3万余人现场观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师德故事,如束束微光,照亮教育前行之路。5月,“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接续开展,来自各县(市、区)及市直学校的62名教师深情分享,依托云上直播,让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感受师德力量。8月起,“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在邯郸教育公众号持续更新,掀起学习热潮。

“课堂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更是学生的成长之基。教学中,我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将语文课堂打造成知识汇聚的海洋、品格塑造的沃土、思维碰撞的磁场。”复兴区岭南小学语文教师郭海燕已有21年教龄,多年来始终为“做一名好老师”不懈努力。面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小宋,她用“爱心小纸条”打开孩子心扉,还为其量身打造朗诵剧,帮助小宋从自卑走向自信。郭海燕的事迹,正是邯郸众多教师坚守师德、潜心育人的生动缩影。

与此同时,邯郸市持续加强有偿补课治理,建立师德师风工作“六项制度”,通过暗访巡查、温馨提醒、公开通报等举措,保持治理高压态势。成立专项检查组,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师德师风建设落地见效。

多元培训:教师能力提质升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支撑。我市在教师培养培训方面多措并举,为教师成长搭建广阔平台。

2025年,我市统筹安排6032名教师参与国培、861名教师参与省培,参训人数占全省总数的16.1%;国培、省培经费拨付3053万元,占全省培训经费总数的15.36%。省级全员远程培训参与教师达89246人,合格率高达99.1%。此外,我市还成功争取10个国培培训项目,数量居全省首位。

市级跟岗培训聚焦音体美等薄弱学科,累计培训教师1900人;选派6名骨干教师赴北京跟岗学习,汲取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全市AI赋能教育专项培训火热开展,300余名教师现场参与、3300余名教师线上学习,助力教师拥抱科技浪潮、推动教学创新。

此外,邯郸市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发展中心等承培机构,开展专家送培送教16次,培训教师4340余人;组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暑期线上培训,设置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科学、初中跨学科、学前教育五大主题,开设线上课程28节,培训达13.65万人次;“周五直播课堂”播出13期,观看人数112267人次,“每天一小时课程”播出60期;开展市直学校350名新教师入职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岗位。

“订单式”教师培训更贴合教师实际需求。我市举办全市“订单式”培训现场会,有序开展“订单式”教师培训,构建300余节名师培训资源课程。目前已开展培训35场,覆盖6700余人,为教师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培训内容。

“四名”引领:打造教育人才高地

邯郸市深入实施“四名”工程(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名校长),扎实开展“四名”示范引领活动,制定“名师名班主任”示范引领和东部补短板行动工作计划,指导2024年获评的1500名名师、名班主任全员开展送培送教,全面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成立覆盖全学科、全学段的邯郸市第三届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79个。开展送教送培活动158场次,培训教师7900人次;签订帮扶基地校协议130份、市县工作室建设一体化协议189份。遴选工作室成员优质直播课程推送至高等教育出版社,659节课程成功收录至其资源库。与邯郸学院开展培训交流活动36场次,为2700名师范专业大学生提供岗前指导。

推进东部教育补短板专项行动中,市级工作室与东部县签订市县工作室一体化协议96份,确立基地校49所;开展送教下乡30场次,组织专题教研活动15场次,累计培训3000人次。

“作为班主任,我的目标是带出积极向上的小集体,任务是搭建充满爱的大家庭,职责是守护孩子健康成长。”永年区第十三中学教师霍永芳是我市名班主任代表,33年无悔耕耘换得桃李芬芳。她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有的考入211、985高校,成长为研究生、博士、博士后;有的成为大学生村官、IT精英;有的追随她的脚步走上教师岗位;更多普通劳动者也在各自领域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武安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李建平作为我市名校长代表,以“五让管理”推动学校跨越发展。他坚持“让教师站在学校中央”,多维度为教师赋能,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在他的引领下,学校百余名教师在国家、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构建起一支德能兼备的教师队伍。

减负增效:让教师轻装上阵

教师减负是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市制定市级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涉及教师相关事项6项)及减轻教师负担8条措施,明确边界、为教师“松绑”。建立300所教师减负监测点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河北教育杂志2025年6月第63卷还以《聚焦教师减负,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生态》为题,专题报道邯郸教师减负工作经验。

此外,邯郸市创新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累计补充中小学教师编制8473名,补编力度居全省首位;深入开展“十万学子进邯郸”行动,去年以来引进博硕人才1338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近年来,邯郸市在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四名”工程推进、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减负等方面持续发力,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为邯郸教育事业发展筑牢根基。未来,邯郸将继续砥砺前行,锻造更多新时代教育筑梦人,书写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来源:邯郸V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