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服务贸易合作金桥 与全球共享发展机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00:11 1

摘要: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于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今年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将有7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澳大利亚首次担任主宾国,将组建参展以来最大规模的展团。目前已有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包括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于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今年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将有7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澳大利亚首次担任主宾国,将组建参展以来最大规模的展团。目前已有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包括近500家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覆盖27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本届服贸会空前盛况不仅是中国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缩影,更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与全球共享发展机遇的郑重宣言。为全球服务贸易合作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破解当前国际经贸困局、寻求新商机的必然选择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服贸会国际参与度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这既是中国积极布局、精心筹备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各国(地区)政府和企业希望破解当前国际经贸困局、寻求新商机的必然选择。

赵晋平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显著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下大力气搭建大型的经贸合作平台,彰显了中国希望以此为契机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全球经贸合作持续发展确定性的决心,中方积极主动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的积极姿态,也很好地顺应了国际社会加强经贸合作对话的强烈需求,因此受到本次活动参与各方深入关注和积极响应。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服务进口国,超大规模市场所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将为各国服务生产者提供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重要机遇。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彭波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高规格参与背后,是与会各国对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多重核心期待。一是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机遇: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各国期待通过服贸会,将本国优势服务产品直接推向中国消费者。二是深化在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合作:各国期望借助服贸会平台,与中国企业、研究机构对接,共同探索数字贸易、绿色经济、智慧医疗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模式,实现技术互补与市场共赢。三是拓展双向投资与产业合作空间:服贸会不仅是“卖服务”的平台,更是“找项目”“谈合作”的枢纽。跨国企业在此发布创新成果、宣布投资计划,期望深化本土化布局;而各国政府和企业也期待吸引中国资本和技术,促进本国服务业升级。

彭波表示,作为“开放共赢”理念的坚定倡导者,中国充分利用服贸会平台,积极搭建高效务实的合作体系。一是打造“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合作典范,服贸会通过提供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展示与交易平台,为各国服务提供商进入中国市场、开拓全球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深化制度型开放,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展会期间发布的政策信息、达成的合作协议,中国向世界传递了持续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积极信号。三是构建全球服务贸易合作网络。通过吸引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等国际组织设展,举办多场国际论坛和会议,中国致力于将服贸会打造成为连接全球服务贸易资源的长期性、机制化平台。

赵晋平认为,通过搭建国际服务贸易网络平台,创造更多贸易机会,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中国正是通过服贸会这一平台,将“开放共赢”从理念转化为实践。

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中国方案正贡献着重要力量

据悉,本届服贸会将发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4》《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5》《2025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等多份权威报告,举办13场主题论坛,聚焦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

赵晋平指出,本届服贸会的多项成果,正是“中国视角”与“中国方案”的集中体现。其核心内涵可总结为:倡导“发展导向”的规则观、推崇“创新包容”的治理观、践行“互利共赢”的合作观。

在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方案正贡献着重要力量。赵晋平指出,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方面,中国的方案强调兼顾效率与安全、创新与监管,主张在数据跨境流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数字知识产权等方面寻求平衡点,而非简单地“一刀切”。

在推进可持续服务贸易方面,中国方案注重以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例如通过数字化提升物流、运输、建筑的能源效率。面对规则不统一和贸易壁垒,中国秉持多边主义的基本精神,倡导世界各国落实世贸组织发布的《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参考文件》,致力于全面清理与多边规则不符的服务贸易规制和壁垒,为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在支持发展中国家方面,中国方案体现出高度的包容性。中国主张通过技术援助、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数字能力,融入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体系,避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被边缘化。

他表示,以服贸会为例,一是强化精准匹配。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前了解展商需求,实现“会前预匹配、会中强对接、会后跟落地”。二是打造系列“小而美”的专题活动。如国别日、中小企业专场推介会等,确保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展示和发声的机会。这些做法受到国内外参与方的积极认同和支持。

持续深化“双向”开放 推进中国与世界服务贸易深度融合与共赢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刘馨表示,我国服务贸易已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优势。一是数字服务产业优势明显。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快速增长,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支撑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优势。我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三是文旅服务快速崛起。近年来依托数字化技术和社交媒体等新型传播渠道,文化服务出海势头强劲,反映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出口的快速增长。

为深度融入并助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新格局,在共建共享中推进中国与世界服务贸易的深度融合与共赢发展,需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协同发力。

在“引进来”方面,彭波建议,一是深化服务业制度型开放;在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二是优化营商环境与要素保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提供国际化人才服务。三是搭建精准对接平台;依托服贸会、进博会等平台,设立重点国别和行业专场对接会,建立国家级服务贸易促进中心,提供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在“走出去”方面,彭波表示,一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服务品牌;支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打造国际知名的数字服务、工程咨询等服务品牌。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提升全球服务能力。二是强化标准与规则引领;推动中国在数字贸易、绿色服务等领域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走出去”,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利用“一带一路”倡议、金砖机制等多边平台,推广中国服务解决方案。三是完善“走出去”支持体系。加强政策性金融支持,降低企业海外拓展风险。建立海外服务贸易促进网络,在重点市场设立代表处,提供信息、法律、合规等支持。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精通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服务贸易人才。加强国际政治沟通协调能力,保障企业对外投资安全。

来源:中国锻造进出口联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