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3年春晚,《涛声依旧》响起的第二句词还没唱完,我妈的卡拉OK歌单就预定了全年循环。
1993年春晚,《涛声依旧》响起的第二句词还没唱完,我妈的卡拉OK歌单就预定了全年循环。
谁想到二十多年后,唱这歌的人在安徽乡里帮农户卖山药,话筒前挤满了拿手机直播的吃瓜群众——“毛老师,来段《心雨》啊,给您十斤地瓜干!
”
那会儿大家真以为他会把甜歌一路唱到老,毕竟一张脸就能打,再加“金童玉女”buff,演出排到下世纪都没问题。
命运偏不按剧本走:2000年被捅刀子后没躺赢同情,反倒被一条“桃色谣言”死死压住喉咙;广告商连夜抠灯箱,电视台切画面比切菜还快。
等缓过劲复出发片,已经没人再关心音质,只想嗅八卦。
2015年再出事,直接把自己从歌手活成社会版头条。
有人骂活该,也有人偷偷在微博叹气:如果1993年那晚上他没有选西装领带,而是穿回跨栏背心,是不是就不会踩空?
可人生没有平行剪辑,时间轴一拉到底就是现实:六位数商演报价缩水到四位,还得看甲方脸色:能不能唱别人的成名曲?
不能。
能不能降调?
可以。
说惨也没多惨,毕竟医美站台照样150万到手,西安老板一句“爷青回”就把钱打飞。
说他活该,56岁还得在尘土里唱《晚秋》,跑调了就被喊“老嫂子”,脸皮厚一点就能继续吃饭。
尴尬的是,大家连骂都懒得骂,朋友圈只剩一个吃瓜表情:哦,他还在唱。
真正唏嘘的是,他唱了一辈子情歌,最终却没人再拿他和爱情联系在一起。
提起毛宁,脑子跳出的不是温柔嗓音,而是血淋淋的社会新闻合集。
段子手编得更直白:青春滤镜碎完,只剩滤镜残渣。
如果非要从这一地鸡毛里扒拉点东西,大概就是别把命运当许愿池。
红的时候别真以为自己会红到80岁,跌的时候也别指望别人拉你,连老搭档杨钰莹都闭口不谈同台。
舞台灯打下来,人终归只能自己把音准找回来——哪怕是给医美年会唱串烧。
来源:奋发有为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