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又字朴存,号湘上农人、今亮。湖南湘阴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又字朴存,号湘上农人、今亮。湖南湘阴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左宗棠
清嘉庆十七年冬月,湖南湘阴左氏老宅后院的古井突然腾起三尺紫气。这口相传为诸葛武侯驻军时开凿的千年古井,井水竟在子夜时分泛起琥珀光泽。接生婆捧着啼哭的婴孩跨出门槛时,正见井中跃起一尾金鳞鲤鱼,在空中化作点点星辉消散。
金鲤
左夫人倚在雕花拔步床上,额角还沁着细汗。方才分娩时的剧痛中,她恍惚看见云纹缭绕处有麒麟投怀,那瑞兽额间生着朱砂似的红印,与怀中婴孩眉心的胎记一般无二。檐角铜铃无风自动,伴着远处传来的道偈:"三奇应梦,天地借寿。"
麒麟
七日后,有位鹤发老道叩响朱漆大门。他在中堂见到襁褓中的婴孩时,枯枝般的手指忽然颤抖起来:"此子命宫带将星,本当活不过而立之年,幸得紫微垣借来二十年阳寿。"老道取狼毫蘸取井水,在黄表纸上写下"季高"二字,"待他历过三场奇梦,便是还寿于天之时。"
鹤发老道
道光六年的春分,十五岁的左宗棠在村头古樟下打盹。这株十人合抱的巨树相传是屈原行吟时所植,虬结的树根间常有青蛇盘绕。少年梦中忽见金甲神人踏云而至,掌中托着玉雕战马与青铜剑:"取汝心头血来换。"
左宗棠折下树枝就要刺胸,树皮却渗出琥珀色的汁液,凝成颗晶莹血珠。神人哈哈大笑,将宝物掷入他怀中。玉马落地化作汗血宝马嘶鸣,青铜剑飞入树身刻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八个篆字。待他惊醒,怀中竟真抱着半卷《楚辞》,书页间夹着片青铜残片,边缘锋利如新刃。
金甲神将
二十三年后的黄河决堤夜,时任幕僚的左宗棠在开封府衙昏沉睡去。梦中浊浪排空,有老者乘龟而来:"治水用堵还是疏?"左宗棠望见浪涛里沉浮的百姓,解下腰间玉带抛入洪流:"堵疏皆小道,治河先治人。"霎时九曲河道自行改道,浪头里浮起玄龟驮碑,碑文正是他昨日草拟的《河防十二策》。
玄龟驮碑
最奇的当属光绪元年那个雪夜。花甲之年的左宗棠为西征之事彻夜难眠,伏案小憩时忽见白虎蹲踞案头。那白虎额间朱砂灼灼,张口竟吐出人言:"天山风雪急,将军何日还?"他伸手欲抚虎首,却被利齿刺破指尖。鲜血滴在西北舆图上,顷刻间化作三十六处屯田标记。白虎长啸没入屏风,留下句"借寿将尽,当归天地"。
左宗棠的白须上沾着细雪,炭盆将熄未熄的残红映在西北舆图上。白虎的瞳孔像两轮金月,爪尖划过沙盘中的天山轮廓,带起细碎雪沫。"将军可记得麒麟借寿之约?"虎尾扫过案头日晷,晷针影子正指向子时三刻。
白虎
老将军握剑的手背暴起青筋,剑鞘上"心忧天下"的刻痕已模糊难辨。白虎忽然人立而起,化作金甲神人模样,手中托着当年那匹玉雕战马:"马踏葱岭之日,便是白虎归山之时。"神人指尖点在左宗棠眉心,朱砂胎记顿时渗出血珠,在舆图上勾勒出伊犁河谷的进军路线。
五更梆子响时,亲兵发现大帐积雪中嵌着碗口大的虎爪印,延伸至天山方向渐渐淡去。而左宗棠枕畔的《楚辞》残卷里,不知何时多了片带霜的松枝。
光绪十一年的七月二十七,福州城隍庙的晨钟突然自鸣六十四响。千里之外的甘肃军营中,左宗棠正握着《楚辞》残卷喃喃自语:"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话音未落,案头烛火骤熄。当年救过他的古樟在湘阴轰然倒塌,树心空洞处赫然藏着柄生锈的青铜剑。
左公
运载灵柩的官船行至洞庭湖口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落下琥珀色的雨滴。有渔夫看见云层中金鳞隐现,恍惚似见麒麟回首。而那卷陪葬的《楚辞》在棺中自行翻动,最终停在《天问》篇,夹页里的青铜残片正映出井中月影。
新疆未失,左公奇功,永世敬仰!
来源:百态人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