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播出的抗战剧《归队》,没有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老山东只是抗联小队被打散后的一名普通排长。他回到那个几年未归的家,媳妇什么也没说,转身就去擀面条。
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推开门的男人沉默地看着儿子空荡的裤管。这个家,他刚回来,又要离开。
2025年播出的抗战剧《归队》,没有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老山东只是抗联小队被打散后的一名普通排长。他回到那个几年未归的家,媳妇什么也没说,转身就去擀面条。
一碗面条端上桌,她全推给了男人。老山东拿起筷子,默默把面分给了旁边的孩子和媳妇。媳妇看着孩子吃完,又把自己碗里的面条倒回老山东碗里。孩子已经认不得这个爹了——而这孩子的腿,被日寇活生生砍下来喂了狼。
开春后,老山东把家里的田地翻了一遍,然后上路归队。他舍下年迈的妻子和残疾的儿子,走向寻找战友、继续抗日的漫漫长路。他或许不知道,这一别,再无团圆日。
01 冰天雪地中的挣扎
《归队》讲的不是天生神勇的英雄,而是一群在极端环境下挣扎求生的普通人。零下三四十度的林海雪原,枪栓得含在嘴里化开冰才能击发,有人真用胸口捂手榴弹,就为让它炸得响一点。
老山东在雪地里抠马粪中未消化的粮食充饥,带着小队在极端环境中穿梭。饰演老山东的胡军,为贴近角色减重37斤。他说老山东“脚是僵的,胃是空的,可心头始终揣着沉甸甸的分量”。
剧组为还原真实,历时三个月在辽宁、吉林等地的林海雪原实景拍摄。在杨靖宇将军战斗和牺牲的地方,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多度,积雪没膝,寒风裹着雪粒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02 老山东不知道的悲惨结局
老山东最终在椅背山保卫战中为保护战友牺牲,最后一句话是“替我看看新中国”。六个人的小队,十四年后只剩下两个人。
但他到死都不知道,他那缺腿的儿子和“姐”(他的妻子)的结局会有多么凄惨。他的孩子失去了腿,不能读书,虽然顽强的活着,能够自己打柴干活,可毕竟不是完整的人,在那个年代没有自保之力。
日寇残害也好,被汉奸欺凌也罢,他的结局都很可怜。他的“姐”一辈子守活寡,将来老了干不动了,靠什么生活。老山东没有给他们留下金条或值钱的东西,所有金条都用来抗日了。
03 剧中其他人的命运
《归队》中的人物命运多舛。老驴子一开始绑了老山东献给日寇,真实目的是为了诱杀日寇。他杀了日寇后热泪盈眶地为老山东解开绳子说:“有你们这班铁血硬汉在,国家就亡不了”。
老驴子将三个儿子都送到老山东部下,让他们上战场打鬼子。他对儿子们说:“做狗容易做人难,咱要活出中国人的骨气来”。他的三个儿子,两个战死沙场,只剩下小儿子背着一杆枪回来。
花儿一家更悲惨。第一次灭门后只剩下母亲,后来她被土匪小白马所救,两人相爱并有了孩子。但小白马最终死在她怀里,她自己去传递情报时也被日寇杀害,遭遇第二次灭门。
04 未被历史记载的英雄
剧终时的一行文字尤其令人触动:“剧中牺牲的137名战士,有129人的名字至今未被历史记载”。
这些无名英雄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但他们的故事随风而逝,连名字都没留下。老山东不过是这些无名英雄中的一个缩影。
老山东的妻子和残疾儿子,不过是千千万万抗战家属中的一员。他们付出了至亲的生命,却连基本的保障都没有得到。
05 现实中的铭记与遗忘
《归队》这部剧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展现了历史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命运。老山东不是英雄,只是一个被迫成为英雄的普通人。
他选择离开家庭回归队伍,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崇高的理想,而是因为他知道没有国哪有家。然而他的家人最终却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现实往往比戏剧更残酷。剧中的老山东至少还能被观众记住,而历史上那些真正的抗战英雄及其家人,他们的苦难与牺牲,我们又能了解多少?
老山东上路归队前,把家里的田地翻了一遍。他或许想用这种方式,给妻儿留下一点生存的保障。他最终牺牲在椅背山保卫战中,临终前只说了一句:“替我看看新中国”。
他看不到新中国了,也不知道他缺腿的儿子和“姐”后来怎么样了。那个失去一条腿的孩子,能否在乱世中活下来?那个默默等待丈夫归来的女人,最终能否等来和平?
剧终时那行字刺痛人心:“剧中牺牲的137名战士,有129人的名字至今未被历史记载。”
来源:雨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