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一口汝州话啃蒜面条的埃及脸姑娘,转眼要办20万婚礼,还要全程直播。
20岁就要嫁,粉丝先炸了:流量会不会跟着一起进洞房?
昨天刷到小黑妮官宣婚期,我脑子嗡的一声。
那个一口汝州话啃蒜面条的埃及脸姑娘,转眼要办20万婚礼,还要全程直播。
评论区吵成两派:一边刷“姐弟恋天花板”,一边嚷“流量自杀”。
我盯着那条“单日涨粉30万”的旧视频,忽然觉得,这场婚礼不是喜事,是考试。
她怎么火的?2021年夏天,一条手机拍的吃面视频,异域五官配土炕背景,反差大到离谱,当天涨粉30万。
后来拍喂鸡、掰玉米、赶集,全是农村日常,却像开盲盒,谁都猜不到下一秒她嘴里蹦出什么河南词。
广告报价一路涨到6万一条,品牌排着队往地里送样品。
转折点在男友小吕。
同村初中同学,三年前还是只会打游戏的胖小伙,现在扛着相机追着她跑,布光、剪辑、脚本全自学。
有人笑他“软饭摄像”,他回一句“我能拍火,也能拍稳”。
听着像情话,其实是饭碗。
小黑妮没公司没团队,账号就拴在这对小情侣身上。
婚事一公布,算盘珠子蹦一地。
有人算粉丝流失,有人算广告掉价,最狠的留言说“结婚即毕业”。
数据摆在那儿:去年三个顶流农村网红,婚后一年掉粉四成,广告腰斩。
平台算法喜新厌旧,观众也是。
婚礼直播能捞一波打赏,可蜜月一过,谁还天天看小两口晒被子?
更悬的是官方合作。
汝州商务局刚找她代言富硒苹果、温泉小镇、烙画非遗,合同估计还在打印。
万一苹果酸了、温泉凉了、烙画翻车,骂名全扣她头上。
她才20岁,选品经验几乎为零,公益带货听着光荣,背地里全是坑。
网友担心她“被公益绑架”,不是没道理。
我翻了翻她最近的视频,点赞明显不如从前。
评论区多了“早点生娃”“别飘”之类的爹味发言。
她回怼“账号可以黄,日子不能黄”,听着硬气,其实透着慌。
婚礼直播是把双刃剑:成了,流量续命;败了,人设崩塌。
小吕说要把婚礼拍成电影感,可观众看的是热闹,不是爱情。
说到底,小黑妮的困境是每一个突然暴富的农村孩子的困境:没背景、没退路、没经验,只有一张脸和一部手机。
结婚不是原罪,早婚也不是死局,真正要命的是,她得在20岁学会别人30岁才搞明白的生意经:怎么把流量变成资产,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烟花。
婚礼那天,镜头会怼着她的脸拍,弹幕会刷“别嫁”。
她要是能扛住这一波,把婚礼变成品牌升级,后面还有的玩;要是扛不住,流量潮水退去,她还得回地里掰玉米。
只是那时候,可能连蒜面条都吃不香了。
账号可以黄,日子不能黄——话虽这么说,可日子真要靠账号吃饭。
来源:陌影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