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咱们本地的花生,非常的饱满,咬在嘴里它是清脆香甜的,听到声音了吗?嘎嘣脆……”在贵茶集团活动广场,“贵贵抹茶杯”梵净山农村电商直播技能大赛决赛正火热进行。直播区里,选手们举着抹茶产品穿梭在镜头前,有的穿戴苗族服装讲述产品故事,有的实时回应弹幕调整促销策略
“这是咱们本地的花生,非常的饱满,咬在嘴里它是清脆香甜的,听到声音了吗?嘎嘣脆……”在贵茶集团活动广场,“贵贵抹茶杯”梵净山农村电商直播技能大赛决赛正火热进行。直播区里,选手们举着抹茶产品穿梭在镜头前,有的穿戴苗族服装讲述产品故事,有的实时回应弹幕调整促销策略;观众区的亲友团踮着脚围观,手机里还在回放自家产品的直播片段——这场充满烟火气与科技感的赛事,不仅是一场技能比拼,更是铜仁电商产业“人才孵化、产品破圈、生态升级”的生动实践现场。
镜头前的“实战练兵场”:让本土人才从“新手”变“行家”
“从刚开始非常的胆怯,到能在直播间从容的介绍产品,在这里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希望通过这次直播大赛,把这些经验和学到的东西带到妙石村,搭建一个助农直播间,通过直播间给群众搭建一条线上的销售渠道,让我们的梵净山珍能走出大山,来到我们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作为江口县桃映镇妙石村第一书记,起初的杨飞,是带着 “完成任务” 的被动心态被推上赛场的 “赶路人”。但备赛的过程,却成了他的成长 “练兵场”—— 从脚本设计的框架搭建到细节打磨,从粉丝互动的破冰沟通到深度联结,再到售后话术的精准表达与暖心应对,他一点点攻克难关,最终将这套实用技能尽数收入囊中,完成了从 “被动参与” 到 “能力蜕变” 的惊喜转身。
(图为决赛选手正在现场直播)
决赛现场,像杨飞这样的“转型者”不在少数。大赛没有设置“纸上谈兵”的理论考核,而是直接搭建模拟真实电商场景的直播间:从产品陈列、灯光调试到实时数据看板,完全复刻专业直播团队配置。评委不仅打分,还会在赛后针对性点评,这些来自行业专家的实战建议,让选手们快速补齐短板。
屏幕里的“地域名片馆”:让农特产品从“深山货”变“网红品”
自8月18日开幕以来,大赛历经海选、初赛、复赛、决赛多轮角逐。决赛现场,选手们在镜头前各显神通,运用丰富的直播技巧和独特的创意,围绕抹茶、抹茶月饼、梵净山红茶、苗药缬草舒络精油等展开直播角逐,全力展示江口的特色产品和风土人情,让江口特色产品走进全国消费者的视野。截至复赛阶段,大赛抖音话题播放量已突破1000万,选手短视频播放量超40万次。
“赛事引流+产品破圈”的效应,是铜仁发展电商的关键思路。借助“贵贵抹茶杯”等电商大赛的热度,铜仁将分散的农特产品整合为“梵净山珍”区域品牌,通过直播场景化展示产品的生态优势与文化内涵,让“深山货”有了差异化的记忆点。如今,“看直播买铜仁特产”已成为不少消费者的习惯,据铜仁市商务局统计,2025年1月—7月,铜仁市电商行业网络零售额已超18亿元。
赛场外的“生态聚合器”:让电商产业从“单点跑”变“集群跑”
决赛间隙,不少选手趁着休息时间围着产业园的“云仓服务站”咨询:“3公斤以内的快递真能做到3块8吗?”“外地订单能当天发货吗?”而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回答,让大家吃了定心丸——依托铜仁“1+8”电商云仓供应链体系,市县两级云仓已入驻企业286家,实现“统一仓储、统一发货、统一售后”,物流成本较此前降低30%。
这场赛事,更像一次“电商生态大检阅”。赛场外,不仅有云仓、快递企业现场驻点,还有本地银行推出“电商贷”咨询,这种“赛事搭台、多方唱戏”的模式,正推动铜仁电商从“单点卖货”向“产业融合”升级。
如今,在铜仁,电商已不再是孤立的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农业”,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通过“电商+文旅”,实现了“流量变游客”;通过“电商+跨境”,我市电商企业已在俄罗斯Ozon、Tiktok shop、虾皮等电商平台开设店铺、上架商品,抹茶、菌菇等产品远销海外。而“贵贵抹茶杯”这样的赛事,就像一根“引线”,串联起人才、产品、物流、金融等各类资源,让铜仁电商产业从“单兵作战”迈向“集群发展”。
当最后一组选手结束直播,直播间的“下单提示音”仍在回荡。这场复赛的热度终将褪去,但它留下的人才、品牌与生态,正成为铜仁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铜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振寰 黄玉凡 孙姣龙 李润俣)
编辑 周麟宇
二审 杨凯茗
三审 陈海东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