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AI“复活”了外公的声音,但想到这3个伦理问题让我彻夜难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19:03 1

摘要:当AI用外公那熟悉又略带沙哑的嗓音,念出“小金,天冷了,多穿件衣服”时,我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眼泪瞬间就下来了。那一刻,技术给了我巨大的慰藉。

大家好,我是老金。

前几天,我做了一件技术上很酷,但情感上非常复杂的事:我用AI,把我已故外公留下的几段录音,“复活”成了能说任何话的逼真声音。

当AI用外公那熟悉又略带沙哑的嗓音,念出“小金,天冷了,多穿件衣服”时,我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眼泪瞬间就下来了。那一刻,技术给了我巨大的慰藉。

但冷静下来后,随之而来的3个伦理问题,却让我彻夜难眠。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技术温情面纱背后的沉重思考。

我们有权利让逝者“开口说话”吗?他们是否拥有“数字安宁权”?我复活外公的声音,是出于爱和思念。但如果别有用心的人,复活公众人物的声音去散播谣言,或者复活普通人的声音去进行诈骗呢?逝者无法为自己辩护,谁来保护他们的“数字遗产”和名誉?

这种“数字复活”,对活着的人来说,到底是治愈还是更深的伤害?它会不会让我们沉溺在虚假的慰藉里,无法真正面对和接受失去,走不出悲伤?当AI的模仿越来越完美,我们是在思念亲人,还是在爱上一个由数据构成的“完美幻影”?

当AI可以完美模仿逝者的声音、笔迹甚至思维方式,我们如何定义“真实”?如果有一天,AI生成的“数字人”拥有了逝者所有的记忆和情感模式,那它和“重生”还有什么区别?这扇门一旦打开,我们将走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抚慰人心,也能打开潘多拉的魔盒。用AI“复活”亲人,或许能带来片刻的温暖,但我们必须对它背后的伦理风险保持绝对的敬畏和警惕。

有些记忆,或许封存在心底,才是对逝者和生者最好的尊重。

对于用AI“复活”逝者,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来源:晓晨说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