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金项目: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YZS202306);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3nya20)。
作者:王文明,陶冶
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简介:王文明,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从事农业机械化研究。
基金项目: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YZS202306);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3nya20)。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5年4期
引文格式:王文明,陶冶.驱动式玉米中耕松土装置参数优化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25,53(4):184-186,192.
OSID开放科学计划
长按识别论文专属二维码,听作者讲述论文写作背景,与同行交流心得体会。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主要农作物首位。中耕作业是玉米种植重要的管理环节,主要作用有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为玉米根系的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破除土壤板结,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墒能力;铲除杂草,有效减少杂草与玉米争抢养分,确保玉米获得充足的营养供给,为玉米的健壮生长和高产奠定坚实基础。现有的玉米中耕机工作部件主要分为锄铲式和旋转式,锄铲式中耕部件适合土壤环境和杂草情况较好的环境作业,而针对黏重土壤、草情严重的玉米地,旋转式中耕部件效率更高且作业效果更好,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有学者针对黏重土壤情况,设计了驱动式中耕机,其配备了旋转工作部件,通过对其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其碎土率,试验表明其碎土率超过90%。还有学者设计了锥形被动玉米浅松装置,该装置采用两对称锥形滚筒进行松土作业,更贴合玉米垄台,利用锄齿圆周运动过程中的滑移,增强土壤扰动,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最优参数组合下,土壤坚实度差达到29.8N/cm2,入土深度稳定性93%,可满足中耕作物苗期浅松作业的性能要求。针对北方玉米黏重土壤作业环境,笔者设计一种驱动式玉米中耕松土装置,通过室内土槽台架试验,明确影响其作业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最优参数组合,以期提高驱动式松土装置的作业效果。
目的
设计一种可满足黏重土壤作业环境的驱动式玉米中耕松土装置,优化该机构参数并确定最优参数组合,搭建室内土槽测试试验台,阐述试验台组成及主要参数。
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作业速度、刀齿转速、耕作深度为试验因素,碎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中耕机室内碎土试验,利用design-expo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驱动式玉米中耕松土装置测试试验台结构如图1所示,试验现场如图2所示,驱动式玉米中耕松土装置结构如图3所示,因素水平编码表如表1所示。
注:1.机架;2.伺服电机;3.扭矩转速传感器;4.链传动;5.驱动式行间除草单体;6.移动土槽。
图1 试验台整体结构
图2 试验现场
注:1.机架;2.压簧杆;3.外滚筒;4.刀齿;5.垫片;6.弹簧;7.压缩杆;8.凸轮轴。
图3 驱动式玉米中耕松土装置
结果
◆单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当刀辊转速为200r/min,耕作深度为5cm时,随着作业速度的增加,驱动式松土装置的碎土率整体呈减小趋势(图4);当固定作业速度为0.8m/s,耕作深度5cm时,随着刀齿转速增加,碎土率呈增大趋势(图5);当固定作业速度为0.8m/s,刀齿转速200r/min时,随着耕作深度增加,碎土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图6)。
图4 作业速度单因素分析
图5 刀齿转速单因素分析
图6 耕作深度单因素分析
◆极差分析
通过极差分析,得到影响试验指标的主要因素,并优选最佳组合。由表2可知,各因素对碎土率的影响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得到各因素对中耕机碎土效果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刀齿转速、耕作深度、作业速度,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分别为A1、B3、C3,则最优组合为A1B3C3,即作业速度为0.6m/s、刀齿转速220r/min、耕作深度6cm。
◆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对各因素影响碎土率进行显著性检验,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整个模型P值为0.0287,模型显著。作业速度对碎土率影响较显著(P=0.0714);刀齿转速对碎土率影响显著(P=0.0130);耕作深度对碎土率影响较显著(P=0.0677),与极差分析的主次因素结论一致。
以最优组合(A1B3C3)进行验证试验,试验重复5次,取平均值,测得其平均碎土率为88.5%,满足玉米苗期中耕碎土作业要求。
结论
(1)当刀齿转速、耕作深度固定时,随着作业速度增大,松土装置的碎土率整体呈减小趋势;作业速度、耕作深度固定时,随着刀齿转速增加,碎土率呈增大趋势;作业速度与刀齿转速固定时,随着耕作深度增加,碎土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
(2)各因素对碎土率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刀齿转速、耕作深度、作业速度,其中刀齿转速对碎土率影响显著,业速度与耕作深度对碎土率影响较显著,最优水平组合为刀齿转速220r/min,耕作深度为6cm,前进速度为0.6m/s。
更多推荐论文
推荐论文|青钱柳根际微生物及其多糖累积的相关性分析
论文推荐|北京城市绿地乡土植物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
论文推荐|广东省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耦合发展研究
论文推荐|不同培养基对多粘类芽孢杆菌产孢量·IAA含量及花生生长的影响
论文推荐|纳米二氧化硅对樱桃萝卜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论文推荐|施用氮磷钾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论文推荐|陆地棉种质资源黄萎病发病率的关联分析
论文推荐|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论文推荐|一种基于改进YOLO v5n的黄桃虫害检测方法
论文推荐|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采编:夏梦
排版:小同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