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塔巴”今晚就要扑到广东,你慌不慌?9月6日夜里,南海那团低压突然变身第16号台风,官方直接把它定位在8号登陆广东中西部,风力奔着10到12级去,朋友圈瞬间刷屏。我看完只想问一句:这次到底能不能别再重演“天鸽”那种满城泡水?你怎么看?
“塔巴”今晚就要扑到广东,你慌不慌?9月6日夜里,南海那团低压突然变身第16号台风,官方直接把它定位在8号登陆广东中西部,风力奔着10到12级去,朋友圈瞬间刷屏。我看完只想问一句:这次到底能不能别再重演“天鸽”那种满城泡水?你怎么看?
——“老子阳台的花盆刚绑好,地铁又停了,这台风专挑打工人周一搞事,真狗。”
昨天傍晚,广州塔下的风已经带着咸味,外卖小哥的电动车被吹得斜着跑。我路过便利店,老板娘正把最后一箱泡面搬进门,嘴里念叨:“去年‘海葵’淹了我半仓库,这回得提前垫高。”她脚边那台老旧收音机里,省防总的播报声一板一眼:响应升到Ⅲ级,汕尾以西海域“六个百分百”,船只回港、人上岸、工地停工。听得出来,基层这次被鞭子抽得紧。
夜里十一点,我刷手机,看到深圳北站大屏一片红:深湛线停了,去海南的列车改到白云站,有人拖着行李箱原地打转。一个穿人字拖的大叔对着电话吼:“老婆,票退了,明天我走路回湛江!”笑完又有点酸,台风天最惨的就是这些跨省讨生活的人。
今天一早,雨还没来,天已经黑成锅底。我下楼倒垃圾,碰到小区保安老梁,他正挨个检查地下车库的排水泵。老梁说,昨晚街道拉群,要求凌晨前把沙袋堆到地下车库入口,物业经理连夜找人,花了三千块加班费。“钱心疼,可要是再淹一次,业委会能把我们生吞。”他说这话时,雨点开始砸下来,像有人在楼顶撒豆子。
十点,气象台更新:塔巴中心风速40米每秒,浪高五米,珠江口可能风暴潮叠加天文潮。我跑上天台往下看,低洼处的排涝泵站已经轰隆隆开动,水花被风吹得横着飞。楼下小学老师群里发通知:下午提前放学,家长必须到校接人。有家长抱怨要请假,立马被其他人怼:“命重要还是钱重要?”
中午,外卖平台显示“暴雨天气配送费翻倍”,骑手小刘在电梯里喘粗气:“哥,今天跑一单顶三单,但要是风再大,平台就强制下线。”他雨衣下摆滴水,手机壳里夹着一张纸条——家里老人写的“平安回家”。我突然想起,每次台风最忙的除了政府,就是这些靠天吃饭的小哥们。
下午两点,雨线像帘子一样从南扫过来,风把广告牌吹得啪啪响。我收到街道短信:社会救援队的皮卡车已停在社区门口,随时准备转移孤寡老人。去年“暹芭”时,隔壁栋的独居阿婆不肯走,最后被消防员背下来,这回社区提前做工作,阿婆一早被女儿接走。
傍晚,雨最大的时候,我蹲在窗边刷“广东水文”公众号,实时水位图一条条往上窜,西江、北江同时涨水,部分站点超警戒。群里有人发视频:佛山一段河堤出现管涌,武警扛着沙袋冲上去,评论区一片“辛苦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所谓应急响应,就是无数普通人把“应该”变成“马上”。
夜里十一点,风眼还没过,城市灯火比平时暗了一半。我泡了碗面,想起气象台说台风过后会降温三到五度,心里竟然有点小期待:至少不用开空调了。可下一秒又刷到湛江渔民老李的视频,他蹲在码头抽烟,身后渔船随浪起伏:“船在人在,船没了,家就真没了。”
台风还没走,但答案已经写满街头:沙袋、停运、泡面、救援队、加班的排水泵……每一次预警都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千万人同时按下“暂停键”,把生活切成两半——前半截叫侥幸,后半截叫责任。
塔巴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天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最后一阵风掠过广州塔尖,有人得重新收拾被水泡过的账本,有人得重新找被吹跑的屋顶,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别再让侥幸跑赢责任。
来源:天气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