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盼着早点上初中,好逃离老爸的视线,结果初一报到第一天,班主任还是他。
“小时候盼着早点上初中,好逃离老爸的视线,结果初一报到第一天,班主任还是他。
”王大艺的吐槽,评论区里笑疯一片。
网友脑补的“窒息感”没出现。
王大艺的班级群反而天天被同学家长刷屏:王老师又把早读改成诗词飞花令,输了的人去操场跑两圈,全班背诗速度嗖嗖涨;家长会不用PPT,直接拉女儿上台做主持,母女俩一唱一和,底下家长疯狂拍照。
有人酸“拼爹”,更多家长暗戳戳打听:这班还能塞人不?
说回王老师升职副校长,其实不算空降。
他原本就是高中语文骨干,大学辅导员那几年练出一手“十分钟安抚一个崩溃大学生”的绝活。
调去小学,是给女儿陪读,也是给学校“救急”——那届一年级新生里有多动症、选择性缄默症孩子,普通老师搞不定,王老师每天课间蹲走廊,拿诗词当“社交密码”,半个月就让娃们排队背《将进酒》。
校长在教师大会直接放话:这样的人才不提拔,留着过年?
王大艺的“胖墩墩”也没耽误事。
校运会举牌她站C位,镜头扫过去,背挺得笔直,一开口播音腔,弹幕瞬间从“这孩子好像没睡醒”变成“姐姐杀我”。
省青少年艺术节邀请函寄到学校那天,王老师正忙着分班,瞄一眼就把信封塞女儿书包:去吧,别给我丢人。
结果王大艺抱回两个金奖,奖杯太大,地铁安检差点被拦。
最魔幻的是她妈。
原本只想拍点父女日常当成长记录,剪着剪着成了千万粉丝博主。
评论区天天有人喊“岳母看我”,她妈一边回复“别闹,我还在改作业”,一边把广告报价从三位数谈到六位数。
现在家里分工明确:爸管教学,妈管流量,女儿管才艺,连狗都学会在镜头前摇尾巴。
有人担心这样“全家上阵”会不会把孩子压垮,王大艺在升旗仪式演讲里直接回怼:“我爸妈只是把我当队友,不是当作品。
”底下学生鼓掌,家长群里有人默默把这段话设成群公告。
暑假分班,王老师忙到凌晨两点还在群里发作业包。
有人问他图啥,他甩了张女儿小时候写的纸条:“爸爸,等我长到一米七,你就追不上我啦。
”现在女儿一米七五,他确实追不上了,干脆换个赛道——当校长,管整个年级的娃。
王大艺在毕业典礼上把这张纸条念出来,全场笑完又哭成狗。
说到底,这家人不过是把“陪读”升级成了“合伙”。
父母没把孩子当风筝,线越拽越紧;他们更像放风筝的人,一路小跑跟着风,线在手里,但天空是女儿的。
来源:娱乐圈的名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