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治市副市长景普秋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他代表长治市感谢张国斌先生为家乡捐献档案的公益行动,希望社会各界以张国斌为榜样,积极踊跃参与到档案资料捐献的公益事业中来,同时要求档案部门周密细致地做好档案资料的保管利用工作,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刊讯)2017年6月13日,一场隆重捐赠仪式在长治市档案馆举行。
捐赠者是张国斌先生。他向山西省长治市档案馆所捐赠的是一份1896年7月26日出版的第197期法国原版《小日报》。
这份报纸上刊登了李鸿章访问法国的新闻和图片。
1896、法国原版、李鸿章访法,这几个关键词足以彰显《小日报》的价值。
张国斌先生的此次捐赠,丰富了长治市档案馆的馆藏,填补了馆藏国外档案资料的空白,具有很高的馆藏价值。
长治市副市长景普秋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他代表长治市感谢张国斌先生为家乡捐献档案的公益行动,希望社会各界以张国斌为榜样,积极踊跃参与到档案资料捐献的公益事业中来,同时要求档案部门周密细致地做好档案资料的保管利用工作,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长治市档案馆能得到这份捐赠实属不易。张国斌先生怎么会捐赠这么一份法国原版的《小日报》呢?
张国斌,祖籍为长治市襄垣县,在我国的外交界资历深厚。他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曾常驻非洲8年,常驻法国11年,先后走访过140多个国家,作为礼宾人员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30余国。他曾任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管理局副局长,2009年至2012年出任中国驻法国海外省留尼汪圣但尼首任总领事,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出任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总领事。
他在工作期间笔耕不辍,先后发表了《浅谈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策略》、《求同存异的中西方人权》、《浅论钓鱼台国宾馆的国家形象传播力》等多篇有关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比较的文章,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有较为丰富和独到的见解。他还以外交官独特的视角,创作出版了《足迹:一个外交官眼中的世界》、《皇家赌城》、《绿岛仙踪》、《亮出最好的自己》、《礼赢天下》等图书。
尽管张国斌先生在法国工作多年,但能得到1896年的原版《小日报》,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意外惊喜,因为《小日报》已于1944年绝版。
法国《小日报》也称为《法兰西小报》,由波尔多的银行家兼记者莫伊斯•多利多尔·米洛Moïse Polydore Millaud创办于1863年2月1日。
这是法国重要的廉价报纸之一,相当于英国的便士报或美国的美分报,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该报文风朴实,主要内容为社会新闻和怪诞浪漫的连载小说。到1884年,增添了限量的每周增刊,在正版以及底版甚至内插页中,以当时最新潮的彩色石印版画来刊印报导最新的国内外重要事件。
19世纪末,《小日报》的发行量达到了100万份,成为了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日常消费品。
鉴于《小日报》影响广泛,日拉丹在1872年将其买下,与《法兰西共和国官方日报》共同成为共和派的宣传工具,为共和派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小日报》与《小巴黎日报》《晨报》《日报》共称为19世纪末的法国四大大众报纸。
《小日报》是当时巴黎最为流行的通俗类报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报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决心“向东看”,派遣一批画家和记者到中国来采访。
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清朝末年,国家的凋敝已经展露无遗。法国的画家们和记者们来到中国,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晚清政坛与民间百态,有强烈的现场感,极具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普通的法国民众从《小日报》上看到了中国男人的辫子和中国女人的小脚,满足了西方的优越感,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若从文献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看,这些报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西方视角呈现世纪之交的中国政变,不仅弥补了早期中国影像史、近代中国印刷与出版史上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溯那段发人深省的历史的同时,更能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审视那段历史对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当然,在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英法等八国联军还是发动了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44年,《小日报》正式停刊。经过种种人祸天灾,留存于世的《小日报》所剩无几,其中发表有清代中国信息的,更是难得一见的珍品,纷纷被世界权威馆藏机构收藏。
张国斌先生捐赠给长治市档案馆的《小日报》就是珍品之一。
那么,张国斌先生是如何得到这份珍品的呢?
2012年,张国斌先生被任命为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事。他去拜会斯特拉斯堡大学校长时,校长说要给他一个惊喜,送他一件想象不到的礼品。
张国斌真的没有想到,这份礼品就是1896年7月26日的《小日报》,这份报纸报道了121年前李鸿章出访法兰西共和国的消息,并在头版整版刊登着李鸿章彩色画像。
稍具近现代历史知识的人,对李鸿章都不会太陌生。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中国近代史的核心人物之一,活跃在晚清政坛上长达40年之久。
1896年,李鸿章作为大清国全权特使参加俄罗斯沙皇加冕典礼,并趁此机会出访欧美。1896年3月28日他离开上海,10月3日回到天津,历时190天,整整半年有余。其间,他经过四大洲,横渡三大洋,访问了欧美8个国家,尤其是欧美五大强国:俄、德、英、法、美。他是清代大臣中唯一进行过环球访问的外交特使。
我们还很难说这是一次开放的“破冰之旅”,但“走出去”总比“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的好。再说,当时的大清帝国已无法“锁国”了,紧闭的大门早已被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李鸿章这次出访,影响很大,欧美各大报刊相继报道。
李鸿章访德期间,受到德国商界的青睐。他曾是德国军火器械的大主顾,德国商界盼望通过他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因而,洽谈商会、参观工厂,处处宴请,殷勤款待。
1896年7月13日到8月2日,李鸿章在法国整整停留了21天。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成为法国报刊追踪的焦点。与访问俄、德不同的是,他在法国主要是参观银行、报社、织绸厂、提花厂、煤矿铁矿等,这成为此次欧洲之行中对民生相关产业最为密集的考察。在出访其它国家时,他重点考察的对象是军火企业,但在法国之行中,军火成为配角。
查阅历史记录可知,李鸿章此行的主要使命是“联俄抗日”,出席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顺路访问其他欧美七国。但是,各国把李鸿章来访大多看做为是“经贸之旅”,主要接待人员,不是财政官员,就是商会人士,都想猎取中国的银两。
虽然是往事茫茫,但《小日报》报到了李鸿章的法国之行,显然具有较强的档案史料研究价值。能得到这份报纸,张国斌先生感到非常幸运。为支持家乡的档案事业,他决定捐给长治市档案馆。
单以捐赠一份法国具有史料价值的《小日报》,显然还难以表达张国斌先生以赤子之心报答家乡的情谊。他要为长治市的进一步开放,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实现这个愿望的机缘很快就到来了。
2013年2月22日,法国圣迪耶市政府门前飘扬着五星红旗,用中文书写的“蛇年快乐”条幅悬挂在大厅中央。这天,法国前政府部长、圣迪耶市长皮埃雷邀请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事张国斌来访圣迪耶市。
张国斌应邀而来,受到了皮埃雷市长及市政府主要官员的热情欢迎。皮埃雷市长对张总领事访问圣迪耶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并愉快地回忆起此前访华的经历,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表达了希望同中国地方政府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强烈意愿。他特别指出,今年将在圣迪耶市举行第二十五届国际地理节,已将中国确定为主宾国,期待中方派团参加。
张总领事感谢皮埃雷市长及其团队的热情接待及周到安排,并表示总领馆愿意为圣迪耶市牵线搭桥,寻找中国合作伙伴,为中法两国友好及合作添砖加瓦,相信窗外的雪花正预示着今年的合作将成果丰硕。
张国斌总领事要“寻找中国合作伙伴”,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乡长治市。他要努力使长治市与圣迪耶市结成友好城市。
法国,是最早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法国与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有很多共同点。正如毛泽东主席对法国总统戴高乐所说:在我们之间有两个根本共同点,一是不许有哪一个大国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不管是资本主义大国也好,社会主义大国也好,谁要控制我们,反对我们,我们是不允许的;二是两国经济上要加强来往。
以上共同点使中法两国走到了一起。
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长治,一个内陆山老区的城市,与域外和外国的城市缔结友好城市,是推动长治开放的一个重要选项。
长治市与法兰西的城市之间,在张国斌先生出任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事之前,有过友好城市的缔结吗?当然有过。
1994年6月,长治市与法国勃利耶市结为友好城市。
勃利耶市位于法国东北部的莫斯山谷和莫泽尔山谷之间,在欧洲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勃利耶市不大,但有一个以现代化建筑典范而闻名于全世界的研究中心设在这里,那就是欧洲建筑研究中心。
1996年,长治市人民医院与法国勃利耶市玛铀医院缔结友好医院关系,并签订医学交流协议书。同年,玛铀医院妇产科主任戴莱娜博士到长治市人民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为患者实施腹腔手术,并向妇产科赠送了价值5万元人民币的医疗器械。至2004年,长治市人民医院先后派出6批共12人赴玛铀医院研修,双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和针灸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医学交流。
1999年至2007年,长治市中医院先后派出4批8人赴玛铀医院进行中医交流,并开设了中医门诊,开展治疗腰腿疼、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疾病以及针灸减肥等项目,并多次举办中医讲座,传授中医治疗和正骨技术。同时,还在该院学习了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手术以及创伤急救术。
2001年,依托友好城市的关系,隶属于长治市的山西省第二建筑设计院,与勃利耶市同在法国格林大区的南锡建筑学院建立了友好院际关系,并签署合作交流协议。至2007年,第二建筑设计院派出3批6人到南锡建筑学院学习研修;南锡建筑学院也派出12名师生前来实习和参与体育中心等项目设计工作。
应该说,长治市与法国勃利耶市结为友好城市,实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理念和效果。
开放永远在路上。张国斌先生要为长治市牵线结为友好城市的圣迪耶市,是位于法国东南部的一座中等山区城市。这里到巴黎需2小时20分钟,离德国、瑞士和比利时等国的边境很近。
圣迪耶市在法国颇有名气,是欧洲著名的绘图学中心,特别是在1507年,著名的地图绘制家马丁·瓦尔特瑟米勒,在这里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宇宙学入门》。这部著作附录了最新版世界地图,这张地图上不仅首次标出了当时刚刚发现的美洲大陆以及太平洋,更重要的是第一次使用了America这个名称来标记美洲大陆。这在世界历史上显然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圣迪耶被称为“世界地理之都”。
现在,这幅地图的复制品依然悬挂在圣迪耶市政厅的二楼。这张地图的原版现在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1990年,圣迪耶市创立了第一届国际地理节。此后每年举办一次。据很多地理学家介绍,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地理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国际地理节举办期间,圣迪耶市区近30个不同场所举行了研讨会、讲座、图书展、美食展、艺术展、文艺演出等形形色色的活动,吸引了5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专业人士和游客参与。该市已与塞内加尔、意大利、法国、美国、德国、波兰、卢森堡等八个国家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每届国际地理节都有一个主宾国,2012年国际地理节的主宾国是土耳其。国际地理节闭幕当天,圣迪耶的市长宣布,2013年的主宾国将是中国,主题被确定为“中国:一个世界强国。”
有了这个主题,有了张国斌总领事的访问,于是在2013年7月22日,以市长皮埃雷为团长的法国圣迪耶市政府代表团一行11人来长治市考察访问。
时任长治市市长席小军与皮埃雷市长分别代表两市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长治市与法国洛林大区孚日省圣迪耶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
在签约仪式上,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圣迪耶市医疗中心签署学术交流意向书。
签约仪式前,席小军亲切会见了皮埃雷一行,对远道而来的法国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长治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希望两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经贸、文化、旅游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资源、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繁荣。
皮埃雷表示,长治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和巨大发展潜力令考察团一行印象深刻。真诚希望两地以加快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交流互动机制、合作发展机制和沟通协作平台,推动两地在地理节活动推广、文化交流、工业产品研发、企业机构互设、医疗学术研究、旅游资源挖掘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携手共建两地美好未来。
皮埃雷一行在长治市期间,参观考察了长治医学院、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成功汽车公司等企事业单位。
2013年9月29日——10月8日,应法国圣迪耶市政府的邀请,长治市文化交流团一行29人出席在圣迪耶市举办的第24届“国际地理节”,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10月4日,圣迪耶市正式与山西省长治市结为友好城市。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吕军、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事张国斌、圣迪耶市市长、国际地理节创始主席克里斯蒂安·皮埃雷等近百名中法嘉宾出席了缔结仪式。
圣迪耶市和长治市商定,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卫生及残障事业等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将以实际行动促进两市企业间合作,通过支持校际交流推动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合作;双方的医院也将签署具体协议,将明确双方人员培训及医疗机构间的卫生合作事项;双方鼓励文化交流合作,支持双方艺术家互访,也表达了希望在圣迪耶市设立孔子学院的强烈意愿。
2014年8月10日——14日,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耿泰山前往法国圣迪耶市,与圣迪耶市医疗中心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并派遣2名主任医师赴法交流实习。
春华秋实。长治市与圣迪耶市结成了友好城市,各项合作逐步落地和展开,张国斌先生再向长治市档案馆捐赠《小日报》,好一个累累果实,更是锦上添花!
法国,西方世界的大国。
中国,东方已醒的雄狮,正在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
长治,怀有梦想的城市,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张国斌)
来源:政府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