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苏州六点整拎着搪瓷杯就蹲在自家小天井,用杯口贴着瓦楞,只接叶片滚下来的那几滴,半小时凑不足三小盅,刚好泡一壶去年的白茶,味道厚得像加了蜜糖。
“早晨出门,鞋底踩出吱呀吱呀的响声——那不是沙,是露。
”
朋友圈已经晒起了第一抹橘红柿子,评论区里却有人问:到底几点起床才赶得上真正的“收清露”不会扑空?
老苏州六点整拎着搪瓷杯就蹲在自家小天井,用杯口贴着瓦楞,只接叶片滚下来的那几滴,半小时凑不足三小盅,刚好泡一壶去年的白茶,味道厚得像加了蜜糖。
别急着跑景区,太湖的渔民今天最忙,不是出海,是抬着一尾现捕的活鲤鱼去禹王庙。
鼓声咚咚,祭台摆开,船老大念唱词:“风婆雨婆莫吵嘴,保佑稻子弯腰不趴泥。
”旁边游客举着手机直播,弹幕全是“求上岸”。
想尝鲜白露茶,先分门别类:
1. 福鼎白茶头春芽——适合加两颗冰糖,汤色像淡麦酒;
2. 武夷水仙秋片——要滚水快冲,花香才有冲劲儿;
3. 千万别买所谓“千年古树白露普洱”,真有那么多古树,西双版纳早秃成戈壁。
至于露珠能不能延年益寿,实验室老师早测了:溶氧量比普通山泉水高2.3%,钙镁离子几乎为零,喝个新鲜可以,别当长生不老药。
真想皮肤不卡粉,还是睡前抹面霜靠谱。
下班路上,路口卖糖炒栗子的大叔换了个广告语——“白露第一铲,包甜”。
他悄悄透露,板栗都是上周从怀柔拉来的,赶节气卖个好彩头,一麻袋多挣三百。
回家把阳台窗户全推开,夜风自带甘草味,隔壁单元传来“吱呀”的秋千声,谁家小孩不肯睡。
手机相册里多了张模糊的照片:路灯下一株狗尾巴草挂满水珠,像穿了串钻石项链。
朋友圈文案都想好了:今天没喝露,但闻了一夜秋,不亏。
来源:泽悦文化传媒